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对妊娠晚期孕妇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后对婴儿喂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来本院妇产科待产分娩的21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孕妇从孕36周开始,除了按照常规参加孕妇学校的集体母乳喂养宣教外,增加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就诊,进行有针对性一对一的母乳喂养宣教,对照组按照常规参加孕妇学校的集体母乳喂养宣教,比较两组产妇在产后的乳汁分泌情况及婴儿喂养方式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每次母乳量、母乳喂养成功率、乳汁分泌量充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泌乳时间明显缩短,人工喂养率显著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母乳喂养门诊的一对一母乳喂养宣教能有效加强孕妇护理宣教的效果,不仅明显改善乳汁分泌情况,而且能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产前及产后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临床影响,探索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护理方式。方法选择产前49 d住院的初产妇80例,每40例一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的40初产妇采取产前产后护理干预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的40例初产妇进行常规孕妇护理。婴儿出生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泌乳时间和婴儿的喂养情况,计算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初产妇在进行了产前产后干预护理方式后,在分娩后249 d住院的初产妇80例,每40例一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的40初产妇采取产前产后护理干预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的40例初产妇进行常规孕妇护理。婴儿出生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泌乳时间和婴儿的喂养情况,计算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初产妇在进行了产前产后干预护理方式后,在分娩后2448 h、4848 h、4872 h时间段内与对照组相比能有效分泌乳汁,且母乳喂养率高达87.5%,有明显的优势。结论用产前产后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初产妇进行临产期和产后护理,对于缩短初产妇泌乳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助产士门诊“一对一”个眭化服务是否对促进母乳喂养有益。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10月400例正常建档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观察组通过助产士门诊“一对一”个性化的服务教育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及健康宣教。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哺技巧掌握程度、母乳喂养情况及两组婴儿产后42d、3M、6M的身高、体重、腹泻隋况。结果观察组的喂哺姿势、挤奶手法、营养合理的饮食及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助产士护理门诊,“一对一”个陛化服务的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提高纯母率,促进了婴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母乳喂养与产前母乳喂养健康宣教最佳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孕20周、28周孕妇分别由护理人员对其实行母乳喂养健康知识宣教,观察宣教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定期检查的孕20周和孕28周孕妇各55例分别为观察I组和观察Ⅱ组,孕期常规检查的55例为对照组。观察I组、Ⅱ组由护士在孕妇学校通过光盘、讲课,有系统的为孕妇讲解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对照组按常规在门诊进行检查和咨询。3组孕妇住院分娩期间都进行常规的母乳喂养健康宣教。结果观察I组纯母乳喂养率为92.73%,观察Ⅱ组纯母乳喂养率为90.91%,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为58.18%,观察I组与观察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实施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可以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理想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产前产后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分泌的影响,总结提升初产妇母乳分泌水平对策,以期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 将200例在我院建档行孕期保健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初产妇均由同一组妇产科医师行常规产前保健、分娩管理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再予以产前产后母乳喂养专项护理干预。统计两组初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泌乳量,并行组间比较,对两组初产妇产后42d行母乳喂养成功率随访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产后24 h内、24~48 h内即开始泌乳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产后一周时泌乳量大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42 d时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初产妇行产前产后母乳喂养专项护理,可有效缩短初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提升泌乳量,提高纯母乳喂养成功率,对提升初产妇母儿健康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母乳喂养咨询室,对产妇实施产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专业指导效果。方法将158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产后休养地不同分为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两组均于产后14d、28d接受产后常规访视,干预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母乳喂养咨询室由专业咨询师提供母乳喂养支持,包括电话解答、现场干预及上门指导。评价两组产妇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两组出院前1d纯母乳喂养率均达92.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28d时两组纯母乳喂养率均出现下降,4、6个月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56.3%/25.6%、45.0%/20.5%,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母乳喂养咨询室可有效帮助产妇提高产后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产妇采用延伸式纯母乳喂养护理,研究其对产妇身体状态和心理状况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10月在我院生产的3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和延伸式纯母乳喂养护理,对两组患者产后6周身体恢复情况、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和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产后身体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各种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对两组患者产后抑郁情况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抑郁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对两组患者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在喂养知识、喂养技能掌握率,纯母乳喂养率方面,观察组都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延伸式纯母乳喂养护理能够帮助患者身体快速恢复,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减少产后抑郁情况,能够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知识和喂养技能的掌握程度,增加纯母乳喂养的比例,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孕妇对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因素,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妇对母乳喂养的自信心。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住院的42例初产妇分为常规教育组21例和强化教育组21例;常规教育组进行传统的母乳喂养教育模式,强化教育组分别在入院后、产前、产后以及出院前分4阶段进行强化母乳喂养的专项知识教育。产后随访,观察两组孕妇产后母乳喂养坚持率、健康教育满意率。结果常规教育组对母乳喂养的知识明显欠缺,中途放弃母乳喂养的例数明显高于强化教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增强孕妇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健康教育是保证母乳喂养顺利开展的前提,有利于提高孕妇对母乳喂养的自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爱婴区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并研究爱婴区母乳喂养咨询专业指导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12月100例孕妇,根据有无爱婴区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专业指导,将其分为指导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主要是孕妇自然喂养,无干预,而指导组则接受爱婴区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的专业性指导。追踪观察并对比分析半年内两组纯母乳喂养率的变化。结果指导组及对照组孕妇在婴儿出生后3 d内采用纯母乳喂养的方式占绝大多数(100%vs 9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两组纯母乳喂养率开始逐渐下降;16周后,指导组和对照组的比例分别降为68.0%、28.0%;24周后,指导组和对照组的比例分别降为56.0%、18.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业指导能明显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结论爱婴区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提供的母乳喂养咨询专业指导能明显促使产妇采取纯母乳喂养方式,证明了爱婴区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刘小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77-2678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的方法,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对2010年1~10月期间分娩的产妇1 00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3天泌乳充足率,产后42天纯母乳喂养率,产后4月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产后3天泌乳充足率和纯母乳喂养率增加,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明显促进产妇早期泌乳,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母乳喂养是最科学的喂养方法,对婴儿、产妇及家庭都有利,为倡导母乳喂养,提高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我们对110名定期检查的28周孕妇,进行孕期不同乳房护理,观察2组孕妇产后泌乳量、泌乳始动时间、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情况,旨在寻找更适宜的乳房按摩时间,以便更有效提高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后电话随访联合社区护士上门访视对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120例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产后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产后采取电话随访联合社区护士上门访视。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母乳喂养时间长、母乳喂养率、人工喂养率、混合喂养率、母乳喂养技巧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后的泌乳始动时间、母乳喂养时间长均短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技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后采取电话随访联合社区护士上门访视干预能够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并提高母乳喂养率及喂养技巧,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7,(14):109-111
目的探讨品管圈干预对提高孕晚期妇女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效果。方法开展时间2017年1~5月,纳入自愿随访至产后42天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方式选择一个病区设为观察组,另外一个病区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产前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和母乳喂养程度。结果 (1)和对照组(100.50±15.50)分对比,观察组产后母乳喂养得分(120.50±19.00)分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90.00±20.50)分对比,观察组产后母乳喂养得分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和对照组(31.25%)对比,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的比例(62.5%)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干预对提高孕晚期妇女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妇纯母乳喂养的比例,改善母乳喂养的质量,有利于提高产妇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提高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12月在某院建档并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母乳喂养宣教方式进行,包括入院时、产后、出院宣教及出院后6个月随访;实验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分别在孕期、产前、产后24h、24~48h及48h进行宣教和指导、出院时宣教并在出院后1周、2周、1月、2月及6月进行回访和干预,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了解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在24h、24~48h及48h纯母乳喂养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周、2周、1月、2月及6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宣教和指导,促进乳母乳汁分泌,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对提高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提高母乳喂养率,调查产后4个月内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对1238例足月婴儿进行0~4个月的喂养方式调查。结果 1238例0~4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72.36%,乳房因素、产妇自信心、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及家庭成员对母乳喂养的态度等因素影响母乳喂养率(P<0.05)。结论针对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3月~2011年2月收入的120例产妇,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进行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照组为剩余60例在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而不进行其他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母乳喂养技巧掌握等方面情况。结果 7d后观察组中喂养姿势正确、挤奶手法正确和饮食营养合理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纯母乳喂养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孕妇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技巧掌握,值得继续开展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孕前健康宣教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寻求有效的方法加强剖宫产产妇的母乳喂养.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12月在本院产科择期剖宫产产妇2 147例,其中正常产妇1 701例作为对照组,孕前参加孕妇学校健康宣教的446例产妇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产妇产后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3d母乳喂养率为85.2%(380/446),对照组母乳养率为60.3%(1 026/1 701).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始动泌乳时间<24h的产妇占66.4%(296/4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1%(512/1 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健康宣教可明显提高剖宫产产妇产后的母乳喂养的水平,对产妇及新生儿有较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孕妇学校实施多样化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使始乳时间提前,提高产后48 h纯母乳喂养率,并减少了乳房肿胀和乳头皲裂的发生率。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做产检并接受孕妇学校多样化互动式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直至分娩的产妇120例为观察组。并以同样的标准抽取同期在我院做产检,未参加孕妇学校学习,只接受传统模式母乳喂养宣教直至分娩的产妇12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始乳时间和产后48 h纯母乳喂养率及产后72 h乳房肿胀和乳头皲裂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产妇始乳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始乳时间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N.05);2组产妇产后48 h 纯母乳喂养率比较,观察组(89.17%)明显高于对照组(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产妇产后72 h乳房肿胀和乳头皲裂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孕妇学校实施多样化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能使始乳时间提前,提高产后48小时纯母乳喂养率,减少乳房肿胀和乳头皲裂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出院后的产褥期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产褥期产妇84例,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产褥期常规护理,干预组由专职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宣教和指导,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7周的母乳喂养率及纯母乳喂养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出院后产褥期产妇加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社区妇幼保健人员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9):254-25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婴幼儿母乳喂养行为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沙井人民医院上星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产后家庭访视的产褥期妇女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均分为两组(n=50),对照组主要选择传统的随访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措施,随访比较两组产妇喂养方式和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并比较两组婴儿6个月时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混合喂养率和人工喂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产褥期卫生知识、产后保健知识、新生儿护理及保健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观察组婴儿的身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婴儿,体重也明显重过对照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婴儿的血红蛋白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能够提高社区产妇母乳喂养率,有效提高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有利于健康行为的建立,并科学地指导喂养婴儿,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