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7,(9):1770-1772
目的:比较肠内肠外早期营养支持对神经内科重症疾病患者肺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治疗患者8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住院期间肺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的肺内感染、肺内二重感染、肺内感染病死率以及呼吸机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肺内感染治愈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内科重症疾病患者肺内感染的发生率,改善了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7,(4):836-838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11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及预后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H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感染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较肠外营养支持能显著缩短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其Hb值,且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与疾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研究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重症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辅助以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21天后检测营养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比较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重症脑卒中过程中加强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肠内营养辅助以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两组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水平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显著优于肠外营养支持,能显著降低患者疼痛,提升免疫功能,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在大肠肿瘤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60例大肠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予以肠外营养支持。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营养相关临床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对大肠肿瘤术中患者能更好的给予营养支持,其应用效果优于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在老年胸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48例老年胸外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给予早期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24例,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营养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二重感染、肝功能异常以及高血糖)发生率.结果 两组均达到营养支持效果,但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结论 对老年胸外伤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6,(11):862-863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护理对外科老年患者胃肠部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老年胃肠外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临床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早期予以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治疗(术后48 h内),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人血白蛋白水平有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胃肠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予以空肠输注肠内营养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并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实施早期肠内、外配合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本院收治的6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早期肠外静脉营养支持,观察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吻合口瘘、消化道和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第14天的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 0.05).两组患者吻合口瘘、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的26.67%明显更低(P<0.05).术后第7天、第14天,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均P< 0.05).结论 在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而留置空肠营养管并早期肠内营养不会增加患者消化道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与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早产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静脉喂养,观察组给予肠外营养与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呕吐、腹胀消失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总蛋白、血糖、总胆红素以及尿素氮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与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呕吐和腹胀症状,加快其康复的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效果以及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从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采取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30)与观察组(30),术后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取肠内营养支持,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恢复肠噪音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20.00%,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3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体质量、蛋白质以及总蛋白质方面,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恢复肠噪音、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食管癌患者手术以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着重要的作用,能确保患者营养摄取,安全有效,同时能使机体营养得到有效提升,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肠外营养对小于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的影响,为小于胎龄早产儿制定更为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提供指导。方法对67例我院住院的小于胎龄早产儿进行头围和体重的监测,并将其按不同胎龄和不同出生体重分组,观察早期全肠外营养对不同胎龄和出生体重患儿的影响;统计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肠外营养对并发症的影响。结果①33~35周组和〈1.5kg组患儿头围和体重增长最大,住院时间短,〈33周组和〉2.0kg组患儿头围和体重增长最小,住院时间较长;②早期"全合一"肠外营养从外周静脉24h均匀输入,未见有严重副作用的发生。结论积极地早期应用肠外营养,防治早产儿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促进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7,(12):48-50
目的观察思连康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儿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思连康(0.25g,每日两次)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胃肠耐受性、存活率、肠外营养时间、喂养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比较两组患儿胃肠耐受相关指标,治疗组患儿喂养不耐受11例,占比11.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肠外营养时间(9.5±3.2)d,住院时间(12.5±1.9)d,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呕吐患儿5例,占比5.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泻患儿1例,占比1.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出血患儿1例,占比1.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1例,占比1.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服用思连康的早产儿较未服者可增加早产儿胃肠道的耐受性,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性发生率,缩短全肠道外营养使用时间达5~7d,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减少喂养并发症,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支持的合理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重度颅脑损伤术后的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A组(早期肠外营养组PN)、B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N)、C组(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每组34例.术后36~72h给予相同营养支持,观察各组营养状态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预后死亡率.结果 ①营养评价A、C组比B组好,C组、B组差异显著(P<0.05).C组并发症少于B组(P<0.05).②C组的预后优于其它两组,C组的病死率最低(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早期全肠道外营养1周后过渡到肠内营养是比较合理的,这对预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模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和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每组50例。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实施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则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CD4、CD8和CD4/CD8水平。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以及IgA、IgG和IgM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各指标水平优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21±1.41)、(12.21±1.21)d,均短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的(8.42±2.11)、(15.23±1.1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8和CD4/CD8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优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降低白细胞水平,改善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应用肠内营养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我们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在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肺功能基本稳定后,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导管感染、肝功能损害、腹腔脓肿、消化道出血、高血糖、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病死率、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促进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早期肠外、肠内阶段性微生态免疫营养支持与单纯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2);对照组实施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实施早期肠外、肠内阶段性微生态免疫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道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4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成两组: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完全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以及排便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5.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6.1%(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于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促进小肠功能的尽快恢复,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在术后48h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在术后24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的生化营养、免疫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术后1周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低于观察组术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营养支持后的血清CD3、CD4、CD4/CD8、CRP和IgM水平高于术前水平,且高于对照组营养支持后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通气、肠道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营养相关费用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免疫力增强。较肠外营养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与探讨全肠外营养对于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以及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早产儿共38例为观察组,所有早产儿均采取全肠外营养治疗,对早产儿的营养情况、免疫功能以及行为发育进行追踪评价,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早产儿共38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未接受全肠外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行为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营养情况、免疫功能以及行为发育均优于对照组早产儿,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采取全肠外营养能够显著提高其营养情况与免疫功能,并有助于其行为神经发育,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采用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胃肠瘘普外手术患者,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2例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予以肠外营养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8.7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比观察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6.87%,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75.0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3%,21.88%,两组比较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差异显著。结论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采用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