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出院时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眼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临床效果较好,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眼压,安全性高,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王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345-346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2月于本院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的72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组)36例和观察组(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组)36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d、2周及3个月的眼压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好,可有效控制眼压,安全性也较高,广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3.
黄瑾 《北方药学》2017,(12):186-187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诊治的青光眼手术患者中抽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n=39)实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n=39)则在小梁切除术基础上加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就两组眼压控制率、浅前房出现率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研究组前浅房出现率5.13%,眼压控制率97.44%;对照组前浅房出现率23.08%,眼压控制率是82.05%;两组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眼压水平,并减少浅前房现象,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何艳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164-165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青光眼患者(80眼),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和观察组(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每组各40例(40眼),对两组治疗后眼压、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眼压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于本院单纯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的15例(15眼)外伤性青光眼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进行治疗的15例(15眼)外伤性青光眼患者为观察组,后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综合效果较佳,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青光眼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采用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采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前房分型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青光眼时采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术后眼压,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 C 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 C 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及术后2d 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9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 C 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青光眼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取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视力范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视力为(0.28±0.10),眼压为(15.25±4.17)mm Hg(1 mm Hg=0.133 k Pa);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视力为(0.22±0.09),眼压为(21.41±4.35)mm Hg。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视力、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范围和眼压,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与透明质酸钠在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于本院进行小梁切除术的70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小梁切除术组)35例和观察组(丝裂霉素C、透明质酸钠加小梁切除术组)35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浅前房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各分度的浅前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丝裂霉素C与透明质酸钠在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中的效果明显,适用于此类患者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30例外伤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对患者进行编号,1~30号,其中奇数号为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偶数号为观察组,采用早期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方案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一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改善率为93.33%,对照组视力改善率为7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方案治疗,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4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干扰素)和对照组(小梁切除术)各21例。对比两组眼压、视力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与对照组76.19%比较,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周和术后1年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力恢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改善视力,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移动缝线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本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分为常规组40例、丝裂霉素C组40例和缝线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丝裂霉素C组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治疗,缝线组术中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移动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眼压变化,术后半年滤过泡情况、术后早期前房深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C组和缝线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眼压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C组和缝线组患者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C组患者术后早期Ⅰ、Ⅱ度浅前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线组患者术后早期Ⅰ、Ⅱ度浅前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丝裂霉素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出现角膜损伤、结膜瓣漏、黄斑水肿、眼内炎、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丝裂霉素C组患者正常前房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和缝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青光眼术中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移动缝线能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改善眼压,合理控制缝线的拆除数目及时间,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60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30眼)和对照组20例(30眼),研究组患者给予小梁切除、羊膜移植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小梁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视力的改变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6个月眼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6个月时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丝裂霉素、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眼压控制满意,复发率及并发生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赵海雁 《黑龙江医药》2021,34(6):1394-1396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抗代谢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2例(62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丝裂霉素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术后一周眼压大幅下降,且术后一周、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抗代谢药物的使用能提高治疗效果,对眼压控制效果好,且能提高患者视力,可行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辩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及术后效果。方法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辩可调缝线对23例慢性青光眼,36例急性青光眼,2例开角性青光眼,8例难治性青光眼(共78只眼)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了2个月-1年的随访。结果术后出院眼压平均16-18mmHg之间。结论小粱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辩可调缝线能有效的降低眼压,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王新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3):54-54,6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巩膜隧道瓣下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 31例 34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巩膜隧道瓣下小梁切除术 ,35眼行经典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作为对照组 ,分析比较了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控制及并发症情况。随访 7个月~ 14个月 ,平均 8个月。结果 术后 6个月平均眼压观察组为 15 .2 0mmHg± 1.87mmHg ,对照组术后平均眼压为 15 .31mmHg± 1.89mmHg。两组术后平均眼压下降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乳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具有较好的降眼压作用 ,可以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平均眼压(36.15±5.97)mmHg,观察组平均眼压(18.75±3.33)mmHg,观察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视力0.3~0.5、>0.5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7.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4年3月的320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160例,231只患眼)和对照组(160例,220只患眼)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检测记录患者的眼压、视力等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的眼压情况、以及术后1周的总有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的眼压情况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和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可调节缝线和丝裂霉素C的联合应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眼压恢复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在术后1d、2周、3个月的眼压均小于对照组,且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3.3%)明显小于对照组(30.0%),且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常规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和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患者可有效降低眼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6,(15):226-228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进行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联合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3、6个月的眼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P0.01)。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8,4.23,P0.05)。再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不同时点比较,两组术后1周、术后3、6个月的眼压分别显著低于术前,且术后1周、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疗效显著,可以显著降低眼压水平,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