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测定藏药七十味珍珠丸、八味秦皮丸、仁青常觉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用肉汤稀释法和牛津杯法研究体外抑菌活性,根据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抑菌圈大小判断3种藏药的抑菌活性。结果 七十味珍珠丸的抑菌作用由强到弱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氏菌;八味秦皮丸的抑菌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氏菌>白色念珠菌;仁青常觉的抑菌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氏菌。结论 3种藏药对6种试验菌株的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普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八味秦皮丸对大肠埃希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仁青常觉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强于七十味珍珠丸和八味秦皮丸。  相似文献   

2.
丹皮酚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丹 《医药导报》2012,31(9):1135-1137
摘要目的研究牡丹皮中丹皮酚体外抑菌性能。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牡丹皮中丹皮酚对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6种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丹皮酚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62.5 mg·mL-1;对伤寒杆菌和乙型副伤寒杆菌的抑菌作用其次,MIC均为125.0 mg·mL-1;对变形杆菌抑菌作用最弱,MIC为250.0 mg·mL-1。结论丹皮酚对6种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番石榴叶提取物对常见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蔡玲斐  徐迎 《医药导报》2005,24(12):1095-1097
目的观察番石榴叶提取物对常见细菌的抗菌作用。方法应用琼脂打孔扩散实验和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番石榴叶提取物对11种常见细菌的抑菌效果, 对3种常见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与鱼腥草注射液进行抑菌效果比较。结果1 g·mL-1番石榴叶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较强,抑菌圈>15.5 mm;对枯草芽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及乙型链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抑菌圈>11.0 mm。氯仿、正丁醇、乙酸乙酯、甲醇等4种溶剂萃取番石榴叶的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念珠菌的MIC分别为0.125~0.250,0.125~0.25,0.0625~0.25,0.25~0.5 g·mL-1,MBC分别为0.062 5~0.125,0.062 5~0.125,0.031 25~0.125,0.125~0.25 g·mL-1。相同浓度的番石榴叶提取物比鱼腥草注射液抑菌效果强。结论番石榴叶的提取液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虎射利咽方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管碟法和标准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虎射利咽方对供试菌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虎射利咽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的最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22mm;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00、25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500、50mg/ml,对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抑菌效果不明显。结论:虎射利咽方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独蒜的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为独蒜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实践和数据参考。方法采用乙醇萃取法制备独蒜提取物,并用K-B法、试管二倍稀释法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结果独蒜提取物对各种供试菌株均有抑菌作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5.31mm,MIC为3.91×103μg/mL;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6.35mm,MIC为7.81×103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8.81mm,MIC为7.81×103μg/mL;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4.22mm,MIC为3.91×103μg/mL;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圈直径为47.55mm,MIC为1.95×103μg/mL。结论独蒜提取物可有效地抑制或杀灭某些革兰阳性、阴性细菌和酵母样真菌,其中对酵母样真菌的抑菌能力要明显强于细菌,且对耐药细菌也有很好的抑菌活性。本研究为大理独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慢性盆腔炎灌肠液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慢性盆腔炎灌肠液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杆菌、福氏志贺杆菌7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慢性盆腔炎灌肠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明显的抑菌活性,对化脓性链球菌、伤寒沙门杆菌、福氏志贺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不明显。结论 慢性盆腔炎灌肠液具有一定的体外抑菌活性,现时的药物浓度为最适合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石菖蒲微波水提液体外抗菌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和稀释法研究石菖蒲微波水提液对临床常见病原株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石菖蒲微波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抗菌作用较为明显,最小抑菌浓度达0.6838g.mL-1。其次对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宋内志贺菌、表皮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不动杆菌、福氏志贺菌、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肺炎克雷伯菌没有抗菌作用。结论石菖蒲微波水提液具有有效的抗菌成分。  相似文献   

8.
皂角刺提取物体外抑菌杀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建建  时鹏  黄涛  张凯  吴大畅 《医药导报》2013,32(3):300-302
目的探讨皂角刺提取物对实验室常见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杀菌作用。方法制备不同溶剂不同浓度的皂角刺提取物,采用滤纸片法测其抑菌杀菌作用,二倍稀释法测其最低抑菌浓度。结果皂角刺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念珠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杀菌作用不明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杀菌作用。皂角刺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5.0 mg.mL-1;皂角刺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 mg.mL-1。结论不同溶剂、不同浓度的皂角刺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魏雯  高婷婷  谭勇  武振华 《医药导报》2014,33(2):149-151
目的 研究紫苏不同部位、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实验效果.方法 采用药敏纸片法分别测定紫苏籽油、紫苏叶和紫苏籽皮不同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 结果紫苏叶和紫苏籽皮水浸液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最强,MIC分别为62.5和125 mg.mL-1.结论 紫苏叶和紫苏籽皮水浸液、水煎液、醇提液对4种菌均有抑菌作用,水浸液对4种菌的抑菌作用较强,尤其是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研究改变制备工艺后三黄烧伤灵对几种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水提取的混合提取新工艺制备三黄烧伤灵。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改变制备工艺后三黄烧伤灵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对新、旧工艺制备三黄烧伤灵的抑菌效果进行比较,并采用纸片法检测抑菌圈。结果: 新工艺制备的三黄烧伤灵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抗菌效果优于旧制备工艺,新工艺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6,16,8,16 μg·mL-1,旧工艺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2,64,16,64 μg·mL-1。结论:改变制备工艺后制得的三黄烧伤灵抗菌效果明显,有一定的临床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植物乳杆菌RG-034的体外抑菌效果以及对大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活菌计数法测定RG-034菌粉活菌数,利用类“牛津杯法”确定植物乳杆菌RG-034对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蒙脱石散组及植物乳杆菌RG-034胶囊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每日ig5g/kg番泻叶联合隔日禁食,持续5周,制备大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自造模第3周开始给药,植物乳杆菌RG-034组大鼠igRG-034胶囊(1×109CFU/粒,15mg),2粒/d;蒙脱石散组大鼠ig0.81g/kg蒙脱石散,1次/d;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ig等量生理盐水,给药3周。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变化,测定稀便率、稀便级以及腹泻指数,采用16S核糖体RNA测序技术分析大鼠结肠中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植物乳杆菌RG-034菌粉活菌数为2.5×1011CFU/g,对不同浓度的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为15.90~25.06mm。与模型组比较,植...  相似文献   

12.
《抗感染药学》2018,(2):196-198
目的:研究黄连、黄芩、连翘等10种中草药对临床常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方法:制备黄连、黄芩、连翘等10种中草药提取物,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大小,并考察提取物琼脂平板稀释后的细菌生长情况。结果:10种中草药的提取物分别对3种受试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呈现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连、黄芩、连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高度敏感,抑菌圈均大于6 mm;连翘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圈大于11 mm,大肠埃希菌抑菌圈均等于6 mm。结论:黄连、黄芩、连翘、大黄、黄柏对金黄色葡萄球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连翘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抗菌作用,10种中草药对大肠埃希菌的抗菌作用为最差;由于中草药在体内作用机制比体外更为复杂,在体内能否达到与体外相同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铁线莲的生物活性,寻找药理活性成分。方法通过测定铁线莲石油醚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总还原力、对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率、对脂质体过氧化的抑制率来探讨铁线莲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通过测定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探讨铁线莲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结果铁线莲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对脂质体过氧化有较强的抑制能力;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0.25、1mg·m L-1;水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1mg·m L-1。结论铁线莲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和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14.
金银花水提物及醇提物体外抗菌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赵成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48-48,50
目的:研究金银花水提物及不同浓度醇提物的体外抑菌和杀菌作用。方法:测定金银花水提物及25%、50%、75%、90%醇提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金银花水提物及醇提物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明显抑菌及杀菌作用,对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一般,高浓度醇提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结论:金银花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是有研究、开发价值的天然抗菌中草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食用土当归有机酸成分的抑菌性。方法:以食用土当归为试材,采用牛筋杯法对其提取物贝壳杉烯酸、海松酸和总有机酸的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贝壳杉烯酸、海松酸、总有机酸对6种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铜绿假单胞菌中抑菌圈直径大于大肠埃希菌、金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抑菌圈的直径。结论:食用土当归有机酸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考察苍耳草水及丙酮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测定苍耳草水及丙酮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研究两种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鸭沙门氏杆菌、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结果苍耳草水提取物对5种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丙酮提取物的抗菌作用较弱.结论苍耳草水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芩茎叶活性部位抗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研究黄芩茎叶活性部位(SLSBGAF)的抗菌作用。方法体外试验观察黄芩茎叶活性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绿脓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福氏志贺菌、卡它布郎汉姆菌等13种38株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体内试验观察黄芩茎叶活性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结果黄芩茎叶活性部位对所试13种38株细菌中的36株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对31个菌株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杀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较强,抑菌浓度范围0.24~1.88g.L-1,MIC50为0.94g·L-1,MBC可达0.94g·L-1;54.3、108.5、217mg·kg-1黄芩茎叶活性部位体内给药,24、48h2个时间点的小鼠死亡率均低于感染对照组,其中217mg·kg-1组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08.5mg·kg-1组24h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芩茎叶活性部位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提示可用于有关细菌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薰衣草及橙花精油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玮  李光武  傅佳 《安徽医药》2010,14(5):525-527
目的探讨薰衣草精油(Lavender)、橙花精油(Neroli)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连续稀释法对精油体外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薰衣草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乙型溶血念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平均抑菌圈大小分别为:12.00、9.00、10.00、9.50、12.50 mm,最低抑菌浓度(M IC)分别为:217.95、871.80、435.90、871.80、217.95g.L-1。橙花精油对上述5种菌的平均抑菌圈大小分别为:34.75、8.00、12.00、13.75、36.75 mm,M IC分别为:123.93、991.40、991.40、123.93、123.93 g.L-1。其中薰衣草精油对5种菌的抑菌活性强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乙型溶血念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橙花精油对5种菌的抑菌活性强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乙型溶血念球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薰衣草精油、橙花精油均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效果,可做为天然抑菌剂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程秀芳  刘虹  张志焱  谷巍 《齐鲁药事》2010,29(4):234-236
目的探讨益生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对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78的抑菌性及其合生元制剂对试验小鼠肠道菌群作用效果。方法用杯碟法试验两株益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78是否有透明抑菌圈;用含两株菌的合生元对试验小鼠灌胃14d,取其直肠粪便检测粪便中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变化。结果嗜酸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对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78有明显的抑菌圈,其合生元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肠道乳杆菌的菌数,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增加不明显。结论合生元对肠道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和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参菊洗剂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纸片法测定抑菌圈直径,采用液体培养液连续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 MIC),采用琼脂培养液平板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 MBC),并与市售某妇科洗液比较抑菌作用。结果参菊洗剂对5种病原菌株的抑菌作用明显优于相同浓度的市售某妇科洗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菊洗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念珠菌的MIC分别为33.75,67.5,67.5,67.5,33.75 mg·mL-1;参菊洗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念珠菌的MBC分别为33.75,67.5,67.5,135,33.75 mg·mL-1。结论参菊洗剂具有较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