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以湿疹和皮肤瘙痒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AD的治疗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儿童患者尤其是中重度AD患者的治疗需求尚未被完全满足,安全、有效的长期治疗方案仍待探索实践。以生物制剂和小分子抑制剂为代表的靶向药物是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新兴药物,本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从生物制剂和小分子抑制剂两方面进行综述,为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靶向药物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艳  田晶  梁源  马琳 《中国新药杂志》2023,(19):1959-1965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仍有较多的局限性及不良反应,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近年来,随着对特应性皮炎复杂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很多新药逐渐应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本文就这些药物在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治疗和管理特应性皮炎患儿。  相似文献   

3.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异质性的特点,临床根据AD轻、中、重度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准确地判断出AD的严重程度对提出治疗方案极为重要,目前对于AD严重程度的判断还是依赖于特应性皮炎评分和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这难以准确预测疾病的转归和复发。近年来,关于AD严重程度的临床生物标志物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主要集中在趋化因子类(如CCL17)、白细胞介素类(如IL-31、IL-17)等,本文从相关生物标志物与AD发病机制的关系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角度,总结了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希望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名异位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多数婴幼儿期起病,极易反复发病,部分患者可持续至成年期[1]。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AD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2]。但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的改变,AD发病率快速上升[3],环境因素在A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对我院皮肤科门诊的AD患儿及体检正常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异位性皮炎患者吸入性过敏原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异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亦称特应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不同时期的皮损免疫学特征不同,涉及到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该类患者共同特点有强烈的家族倾向,变应原检测阳性率较高,血清IgE值升高。其免疫反应以Th2模式为主导,但同时也伴有Th1细胞亚群功能变化。由于AD患者吸  相似文献   

6.
何石焕  刘京平 《现代医药卫生》2022,(20):3508-3511+3516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以瘙痒性皮损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免疫介导的皮肤病。乌帕替尼(Upadacitinib)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的Janus激酶1(JAK1)抑制剂,通过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通路抑制参与AD发病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3、IL-31、γ-干扰素等的表达,最终阻断AD的发生、发展。乌帕替尼是中国第一个获批用于治疗AD的口服选择性JAK抑制剂,开创了靶向治疗的新时代。该文对乌帕替尼治疗中、重度AD患者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儿科常见的慢性炎症瘙痒性皮肤病,与食物过敏有密切关联,临床对特应性皮炎伴发食物过敏的治疗存在许多误区,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皮肤病专业委员会牵头制定了首个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食物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本文就该共识进行简要解读。  相似文献   

8.
特应性皮炎(AD)是具有遗传倾向的过敏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常皮肤干燥,对刺激物和蛋白变应原有易感性,并可出现Ig-E介导的系统表现。目前病因不清,可能和遗传、免疫、外环境、皮肤微生物及职业有关[1]。随着社会发展,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在逐渐上升[2],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而体外过敏原测定对特应性皮炎的预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慢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皮肤炎症反应,常发于手、足、小腿、肘窝等处,患者表现为患处浸润增厚,瘙痒剧烈,皮肤变成暗红色及色素沉着,该病发病率高,且随着病程的延长极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慢性湿疹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临床研究常认为其发病与细胞免疫失衡有关[2].地奈德乳膏是目前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的药物之一,其...  相似文献   

10.
郭威  侯爱萍  王博 《中国药房》2010,(37):3537-3540
<正>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临床特征是持续瘙痒性的红色皮疹,好发于幼年期,大约80%的患者在5岁前发病,11岁以前儿童AD的累积发病率为10%~20%[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半个世纪以来,AD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  相似文献   

11.
阎明 《世界临床药物》2006,27(10):615-620
免疫调节剂为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对目前已证实有效的AD治疗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和临床疗效,及尚未进行临床研究的药物的优缺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宋昊  王淳正  周凡凡  吴悠  唐克  郭颖 《药学学报》2023,(12):3655-3668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多样且难以治愈。目前多种治疗AD候选药物进入研发管线,为AD药物临床开发提供技术规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于2022年11月发布了《AD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非临床药效评价是受试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前的重要研究内容,噁唑酮(oxazolone, OXA)和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 DNFB)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是最常用的经典半抗原诱导AD小鼠模型,但在已有报道中,半抗原剂量、致敏部位、攻击次数和皮损严重程度评估方法都存在差异。本研究根据特应性皮炎患者病程和病理表现,结合AD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药效学评价要点构建AD小鼠模型,系统考察并比较不同构建方案(致敏部位、半抗原剂量和攻击次数等)与皮损指标间的关系,探索OXA和DNFB两种经典半抗原诱导AD小鼠的病变过程、模型强度和特点,为治疗AD候选药物的非临床药效学研究提供方法学依据。所有动物实验均经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实验动物管理与动物福利委员会批...  相似文献   

13.
摘要: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以湿疹和瘙痒为特征的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包括易感基因、宿主环境、皮肤屏障功能缺陷以及全身和局部免疫反应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等。研究表明,适应性免疫疗法在改善A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很大的潜力。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固有免疫在AD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关于固有免疫的皮肤屏障作用及固有免疫细胞和细胞通路是如何参与AD发病机制,如何驱动适应性免疫发挥作用并没有一个整体的概括。因此,考虑到固有免疫系统在AD病理机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协调作用,本文主要围绕固有免疫系统对AD的调控作用及其临床意义作综合阐述,以期为治疗AD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胡金  薛佳俊  申娟 《中国药学》2022,31(12):901-911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和银屑病是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Th2和Th17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分别被认为是AD和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维莫德是一种芪类小分子化合物,自从1965年被发现至今,已成为国家一类新药,在临床上用于成人轻中度银屑病的治疗。临床研究表明,本维莫德对特应性皮炎也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尽管目前对本维莫德作用机制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本维莫德对皮肤中的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和核转录因子Nrf2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发现本维莫德调节相关免疫因子的同时,也广泛参与皮肤微环境中抗氧化途径的激活与皮肤屏障的修复。本文就本维莫德治疗AD和银屑病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做综述。  相似文献   

15.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以顽固性皮炎和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难治性皮肤病,该病占小儿皮肤病就诊人数的20%以上。目前研究认为AD存在着免疫方面的异常,因此,寻找其变应原对于该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应用德国生产的BICOM—2000系统检测了168例AD患者  相似文献   

16.
《中南药学》2019,(5):696-700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由遗传、环境、皮肤屏障功能及外界变应性等因素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并且涉及不同类型细胞相关因子以及通路的相互作用,目前对该病病因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AD的动物模型、免疫学机制以及近几年中药治疗及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1],患者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的哮喘特征.孟鲁司特是新一代的白三烯(LTs)受体拮抗剂,临床用以治疗变应性疾病疗效确切[2-5].本研究采用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尿白三烯E4(LTE4)、外周血IgE、嗜酸性细胞(EOS)的变化,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稳定期规范化药物治疗可减少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经济负担[1]。本研究通过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急性加重病史、肺功能和药物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及综合评估,分析A、B、C、D四类临床特征患者的治疗现状与2011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创议(GOLD)推荐药物治疗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记忆力减退或丧失,无法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并出现明显的行为改变。目前,AD被认为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是住院或入医疗疗养院的最主要原因。在一项Meta分析中,Niu等[1]报道,>86岁人群AD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增加23%。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老年期痴呆终身患病率为5.56%[2]。AD的典型组织病理改变是脑内细胞外由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及细胞内由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神经原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特征主要是细胞外淀粉样蛋白沉积,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丢失等,其中神经元丢失是造成AD患者功能损伤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对AD的治疗多以缓解症状为主,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AD的病理特征。近年来,神经再生理论的发展和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成功为AD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野。目前,干细胞来源主要包括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等。干细胞主要通过修复和替代受损神经细胞、重建细胞环路和功能、神经保护和营养支持、抑制淀粉样蛋白的形成和调解免疫功能等发挥治疗AD的作用。该综述主要介绍外源性移植干细胞治疗AD的研究进展及挑战,以及小分子化合物促进内源性神经再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