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与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各项生化检验项目指标检测,比较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肽酶及直接胆红素数值明显要高;总蛋白、胆碱酯酶及白蛋白数值明显要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肝硬化上述主要生化检验指标数值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外。结论肝硬化疾病导致肝脏代谢异常,致使其各生化指标与正常人或正常范围值存在明显差异,是判断肝硬化疾病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员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以及直接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以及胆碱酯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各项生化指标的检验有助于提高临床肝硬化的筛查能力及检出率,可为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与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生化检验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9例设为实验组,选取健康体检人员49例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人员的生化检验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56.2±11.4)U/L、碱性磷酸酶(181.6±21.3)U/L、天冬氨酸转氨酶(95.8±12.7)U/L、总胆红素(85.7±9.2)μmol/L、直接胆红素(38.4±9.4)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175.9±21.3)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员;实验组患者的总蛋白(58.7±7.8)μmol/L、白蛋白(21.1±2.4)g/L、胆碱酯酶(2378±785.9)U/L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项目可以有效诊断肝硬化,可以保证患者尽早治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取同一时间段内来我院进行诊治并被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60例和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60例,分别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研究对象均采取免疫学检测、肝功能试验、血常规、尿常规等常规检查,对于有腹水的患者,要行穿刺腹水常规检查;对于门脉高压患者,要行X线检查或纤维内镜检查。同时分别采集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5 m L,实施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值均显著较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胆碱酯酶、总蛋白和白蛋白值均显著较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化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不仅能够反映患者的肝脏情况,同时还能够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有效预防提供参考和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生化检验中血清胆碱酯酶(CHE)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2014年12月~2018年12月选取1200例肝硬化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生化指标检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HE等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HE为(2125.36±739.75)U/L,明显低于对照组(7136.51±2288.67)U/L,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L)、总胆红素(TBL)、总胆汁酸(TB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生化检验中CHE有利于肝硬化疾病的诊断,CHE是反映肝细胞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对肝硬化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四项生化指标检验对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8例肝硬化患者和6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进行检查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取循环酶速率法以及比色法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TBIL、ALB、TBA、ChE。结果三组的TBIL、ALB、TBA、ChE均不同,具有差异性(P<0.05),肝硬化组和病毒性肝炎组的白蛋白(ALB)以及胆碱酯酶(ChE)均比对照组水平低,总胆红素(TBIL)以及总胆酸(TBA)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肝炎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肝炎组的白蛋白(ALB)以及胆碱酯酶(ChE)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总胆红素(TBIL)以及总胆酸(TBA)对比无差异性(P>0.05);肝硬化患者和病毒性肝炎患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总胆酸(TBA)、胆碱酯酶(ChE)阳性率也明显不同,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清中TBIL、ALB、TBA、ChE的浓度与肝损伤程度相关性较大,可作为病症的检测标准,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病患者生化检验指标的特点以及临床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病毒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间段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检验对比两组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白蛋白(ALB)、白球比(A/G)、胆碱酯酶(CHE)明显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肝病患者的血常规和多项生化指标异于正常人群,且肝功能指标阳性率明显升高。对患者进行生化指标检验,对于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的主旨在于浅谈生化检验诊断在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肝硬化疾病生化检验诊断的58例患者病例资料,将本组研究对象视为观察组,再选取出同期进行58例健康体检的健康者的病例资料,视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采用生化分析仪进行生化项目检验,检测并记录两组的生化指标结果,并且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升高、AST/ALT的比值>1、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升高、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升高、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升高、总胆红素(TBIL)水平升高、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升高、(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升高、层粘连蛋白(LN)水平升高、Ⅳ型胶原(IV-C)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检测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相比,升高现象均十分明显,且各项统计学比较的差异P均为<0.05,具有极为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在白蛋白(ALB)、总蛋白(TP)、脂蛋白a(Lp-a)、胆碱酯酶(CHE)、血清白蛋白(ALB)等生化指标的水平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偏低现象,差异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生化检验诊断的结果表明,在临床诊断肝硬化疾病过程中积极应用生化检验具有重要意义,可提供出关键的诊断依据,利于临床治疗措施的制定,使患者尽早接受确切的综合治疗。生化检验值得临床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患者分为联合组(n=43)和西医组(n=43),联合组患者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西医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总蛋白、总胆红素以及天冬氨酸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西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肝功能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提供治疗服务,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丙氨酸转氨酶、总蛋白、总胆红素以及天冬氨酸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生化检验项目运用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1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87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生化检验,对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血清透明质酸以及层粘连蛋白等纤维化指标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的白蛋白、胆碱酯酶、直接胆红素以及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检验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肝硬化患者进行生化检验,能够将患者的肝功能状态充分反映出来,为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定三组不同的血液标本的生化指标,比较其检验结果。方法采用美国AEROSET2000全自动生化测量仪分别检测正常组,溶血组和乳糜血组血清中的血糖,尿素氮,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值,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糖、尿素氮、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值在溶血组与正常组中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血糖、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值在正常组与乳糜血组中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尿素氮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溶血和乳糜血均会对生化指标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00例病毒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3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开展生化指标检验.比较两组生化指标水平及肝功能指标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总胆红素(25.13±5.13)μmol/L、谷丙转氨酶(96.32±10.89)U/L、淋巴细胞计数(2...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行肝功能生化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共80例,将其设置为实验组,同时期选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80名,设置为参照组,对比研究两组人员的CHE、ALB、CHO、TBA指标,同时记录Child-Pugh分级状态下,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生化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CHE、ALB、CHO以及TBA指标分别为(2278±788)U/L、(30.80±6.81)g/L、(2.95±0.75)mmol/L、(50.12±33.32)μmol/L。参照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8698±910)U/L、(45.66±2.78)g/L、(4.36±1.52)mmol/L以及(5.62±2.33)μmol/L,两组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Child-Pugh分级状态下,分数越高,病症越严重。结论将生化指标检验应用于肝炎肝硬化病症检测中,能够对患者肝组织损伤程度进行合理判断,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行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所呈现的检验结果,评定临床检验价值。方法在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共收治冠心病患者30例,将其设定为实验组;同时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前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共30名,将其设定为参照组,对比两组研究人员的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指标,同时应用Gensini法测定冠心病患者的观察指标,评定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低于参照组,参照组的尿酸水平低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存在差异性。同时实验组中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分析中,上述指标会根据积分的上升而出现降低的情况,尿酸水平也有所提升。结论进行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水平检验,能够提升冠心病的诊断概率,临床推广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研究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方法我们选取30例正常人的血液,将其不溶血与溶血血清中的血钾、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葡萄糖、尿酸、肌酐、尿素氮、乳酸脱氢酶、白蛋白、总蛋白、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等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溶血血清中血钾、乳酸脱氢酶、总蛋白、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等检测值高于正常血清的检测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溶血血清中的葡萄糖、尿酸等检测值明显低于正常血清的检测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直接胆红素、白蛋白、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项指标的检测值在溶血与不溶血血清中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溶血会引起某些生化检测指标的假性升高,增加检验结果的差错率,在临床中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标本的溶血,提高生化检验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在空腹情况下静脉抽血3~5 mL,对照组血样采集是取试管按常规负压方法进行采血,而观察组采血则需要去掉试管帽,并用力挤压采血管,再注入,循环10次致溶血,记录生化检验结果与数据相关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溶血标本的天冬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尿酸、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与对照组非溶血标本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间的尿素氨、肌酐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天冬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尿酸、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与溶血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溶血对临床部分生化检验结果有明显的影响,且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此避免溶血能有效反映被测人员真实健康情况,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在生化检验结果中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60例待检测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4 h内和4 h后送检,4 h内为实验组,4 h后为对照组,对比检测结果,包括血糖、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三酰甘油和钾离子水平,记录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实验组血糖水平(6.18±1.11)mmol/L、高于于对照组(5.14±1.05)mmol/L,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丙氨酸转氨酶指标(51.04±3.25)U/L,低于对照组(56.21±3.42)U/L,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三酰甘油和钾离子水平等指标对比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在生化检验结果中其部分指标可出现变化,故应尽快进行检验,确保检测准确性,为临床病情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溶血对临床生活检验结果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受血液生化检查的患者41例,将患者血样分为A、B两组,A组血样采用常规离心处理,B组血样经冷冻、化冻和机械震荡后予以离心处理,分析和对比两组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结果三酰甘油、尿酸、肌酐及尿素氮指标组间差异性较低,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B组血清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蛋白、胆固醇指标,A组低于B组,二者差异明显,A组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高于B组,组间差异明显(P <0.05)。结论溶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临床检查中应避免溶血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用拉米夫定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意义和疗效。方法将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即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研究组实施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48W为1个疗程,而对照组则不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TLB),HBV DNA及肝纤维化指标、部分肝穿组织学变化。结果检测发现治疗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四项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明显改善,HBV-DNA低水平复制,肝穿组织学明显改善。结论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组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群均实施相同血液生化检验项目,记录两组患者各生化项目检验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DBIL、TBIL、TBA、ALT、AST、ALP、GG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P、A/G、CHE、ALB各项检测结果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液中部分生化指标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临床医师可对疑似肝硬化患者及时进行相关的生化检验,从而根据检验结果确诊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