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虽然介入放射学在我国取得了较大发展,然而对于本科生的教学却存在教学质量下降、教育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本文就介入放射学本科生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深层次地剖析,着重探讨医学院校介入放射学本科生的教学改革,以期望能解决目前介入放射学本科教学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入放射学是影像诊断领域发展速度最快的一门新学科,它将x线导管技术的诊断作用引伸到治疗的领域,它能代替一些外科手术或解决一些外科手术难度大或难以解决的疑难复杂病症。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介入项目的拓展,介入放射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也越来越显得重要。本文从介入放射的技术操作、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学术交流     
全国第四届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将举行 全国第四届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放射学组主办,定于1997年10月在广州市召开。 会议征文内容包括:介入放射学有关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经验总结;新技术、新器材,护理,X线技术和介入病房的管理。 联系地址:广州市同和南方医院放射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4,(9):684-687
<正>心血管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是放射职业人员中接受放射剂量最高的群体之一,调查发现部分长期从事心血管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下肢出现明显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目前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的监测更多的是关注头颈部、躯干及上肢的放射剂量,对下肢的剂量监测较少,因而要重视下肢剂量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随时排除安全隐患,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1介入放射学概述介入放射学具有创伤小、花费少、见效快、疗效  相似文献   

5.
为了培养符合临床需要的介入放射学医师,以满足临床对介入放射诊疗技术的需求,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引入到临床型研究生介入放射学的教学之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其临床操作技能,实践表明,PBL教学法可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业内业外说     
正第十二届亚太介入放射学大会在苏州举行近日,第十二届亚太介入放射学大会在中国苏州举行,此次会议是时隔14年之后第2次在中国、第1次在江苏举办。会议期间,亚太介入放射学会举行会旗交接仪式,来自新加坡的亚太介入放射学会主席Dr.Bien Soo Tan亲自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  相似文献   

7.
李叶刚  李崇兴 《淮海医药》2011,29(2):155-156
笔者于1986年从事放射技术组工作已经20余年,历经普通放射摄片、暗室洗片、DR、CR摄片和现在的医疗质量管理岗位的转变。深深体会到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放射学由单一的放射检查发展成为包括普通放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DR、CR、B超、CT、MRI等涵盖医用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入放射学分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两大部分。血管性介入放射学是在血管造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以诊断、治疗为一体的一门新兴学科。讨论介入放射学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与健康教育。结果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械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对胆道阻塞造成的阻塞性黄疸进行引流,使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为手术和化疗创造条件。结论通过介入放射学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使患者肿瘤逐渐缩小,减缓栓塞病况,血液循环逐渐恢复畅通,逐渐减少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马焱  李虹 《河北医药》2003,25(10):767-768
介入治疗就是指介入放射学三大部分 (介入器材和方法学、介入诊断学、介入治疗学 )之一的介入治疗学。它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的指导下 ,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 ,通过导管等器材对妇产科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系列诊断技术。介入治疗技术可分为 :血管性介入技术和非血管性介入技术两大类。用于妇产科的介入医疗主要包括介入性超声、介入性放射和介入性内窥镜。1 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血管性介入治疗是通过穿刺、导管等技术 ,顺着血管进入人体各部位 ,在不进行开放性手术的情况下诊断和治疗许多疾病。介入治疗通过导管向组织供血动脉注入药物或栓…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调查介入放射学辐射场的剂量水平,研制一组通用性、适用性和防护性能良好的组合防护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操作者的辐射剂量。方法:使用热释光剂量仪和现场辐射测量仪,分别对介入放射工作场所及人员进行剂量监测估算。结果:介入放射学操作者所在位置的辐射剂量水平为0.15~2.8mGy/h,最大受照剂量出现在床上球管机的操作中,床上球管机由头、颈、胸至腹部呈现剂量逐渐下降趋势,而床下球管机(包括DSA专用设备)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组合使用一组辐射防护设施,操作位各测试点的受照剂量均明显下降。结论:应加强对介入放射工作的卫生管理,附加组合多种防护设施可有效降低介入操作者所受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