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比进一步认识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本质。方法从胚胎发育学的角度对比颅颈交界区SDAVF与其他部位SDAVF的异同。结果两者既有显著的差异性,也有相似之处。结论颅颈交界区SDAVF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一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治方式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2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为单发,其中其中5例患者为颈段,8例患者为腰段,10例患者为胸段;23例患者中仅4例患者瘘口为多支动脉供血,其余19例患者为均为单支动脉供血。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未复发。结论 MRI是现阶段临床上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常用方式,而经全脊髓血管造影则可对瘘口位置进行明确,并可排除其他脊髓血管畸形;因而临床上通常将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管造影作为硬脊膜动静脉瘘诊断的金标准。微创半椎板切除显微镜手术则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硬脊膜动静脉瘘是临床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其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可导致脊髓功能不可逆性损伤,应早期积极治疗。临床表现多为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尿、便和性功能障碍等,病程呈慢性进展。脊髓血管造影有助于疾病确诊及病灶定位。本文回顾了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影像特点,以期提高认识与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椎间盘突出合并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方法 报告1例以胸椎间盘突出为临床表现的硬脊膜动静脉瘘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65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3个月,加重伴大小便失禁1个周”入院,入院后行胸椎X线、CT检查,诊断为胸椎间盘突出症,入院后予以卧床休息、脱水、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效果差,行胸椎MRI考虑胸腰段硬脊膜动静脉瘘可能性大,后行DSA证实动静脉瘘存在,行动静脉瘘切除术,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胸椎间盘突出合并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复杂,需与单纯胸椎间盘突出鉴别.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2岁,因双下肢无力40d,于2010年10月8日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患者于就诊前40d无明确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以右侧为重,自觉行走距离较前缩短,双下肢活动不灵活,但蹲位尚能站起;双上肢力量无变化,梳头、穿衣服以及提起日常生活当中一般物品不受影响;尚能坚持上班。后症状进行性加重,于就诊前半月平地行走仅能坚持200米,蹲位起立时需双手支撑,同时出现双下肢持续性麻木,大便干燥(每3-5天1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SDAVF)临床、影像特点,提高对SDAVF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临床确诊的SDAVF患者的临床、影像特点及预后。结果3例患者中2例慢性病程,1例急性起病。表现为下肢运动障碍3例;浅感觉障碍2例;尿便障碍2例。脊髓磁共振检查示均有脊髓前后迂曲流空血管影。3例均行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SDAVF瘘口位于颈段1例,胸段1例,骶段1例。2例行介入栓塞术;1例转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预后均较好。结论硬脊膜动静脉瘘多表现为下肢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尿便和性功能障碍等,可先后受累,病程呈慢性进展多见,有波动性。脊髓磁共振检查为诊断SDAVF的有效手段,确诊及瘘口的精确定位依赖于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及早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一种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有关SDAVF的手术治疗,国内外已多见报道,一些作者注意到术后的抗凝治疗,但尚未见专门论及术后抗凝治疗的文献。本文就华法令(Walfalin)用于SDAVF术后的抗凝治疗,做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 1988~1998年,用华法令等行SDAVF术后的抗凝治疗,资料完整的SDAVF病例34例,所有病例均经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其中男31例,女3例,男:女为10:1;年龄39~67岁。瘘口供血动脉:肋间动脉22例,腰动脉分支6例,髂内动脉分支6例。主要临床表现:上行性下肢感觉障碍33例,进行性下肢肌力减退29例,神经根痛4例,大小便功能障碍30例,泌汗功能障碍5例,性功能减退4例。 相似文献
12.
13.
例1,女,61岁。因右腰腿痛3年伴右下肢麻木,于.1992年3月9日入院。CT示LZ~SI椎间盘膨隆,碘油椎管造影见TI。~T12受压,LZ_3、I-3_4椎间盘突出。3月19日行椎管探查术,予Tll全椎板减压,见脊髓受压搏动消失,咬除T;。、T;2部分椎板,搏动恢复,诊断椎管狭窄。术后出现两下肢瘫痪,小便失禁,MRI提示;T;;椎管内肿瘤,于4月29日由神经外科再次手术,术中见Till2脊髓膨出,左腹侧面有一紫红色肿瘤,约4CmX4cmXZcm,有包膜,质脆,予以切除。病理诊断:脊膜瘤。术后症状改善,5月22日出院。例2,男,38岁。腰痛4个月,两… 相似文献
14.
硬脊膜原发性髓外浆细胞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65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50天于1996年5月3日入院。入院前50天无明显诱因而起病,一天后双下肢不能行走。伴小便潴留。体检:T6平面以下感觉明显减退,双下肢肌力I,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Hbl06g/L,血BUN6.17mmol/L,Cr66·3pmol/L,血沉27mm儿。胸腰椎和头颅X-CT未见骨质破坏。胸推MRI示胸推5~6ff外膜上有3cm大小软组织块在,T;WI与省储等信号,T。WI稍高信号,增强后显著强化。初诊为脊膜在。于1996年5月15日在全麻下行推板切除及谁管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手硬脊膜外,呈暗红色息肉状,与硬脊膜界限… 相似文献
15.
Ondine's curse综合征是一种由呼吸中枢调节机制紊乱导致的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Ondine's curse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又称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病因未明,大多见于婴儿,也可发生于成人;后者可由延髓病变所致,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手术、外伤、感染、卒中等[2-3].收治1例继发于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Ondine's curse综合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1997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在施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926例时采用了硬脊膜外阻滞,其中损破了硬脊膜,穿刺误入蛛网膜下腔者19例,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将我们的处理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硬膜外阻滞是施行外科手术时广泛应用的麻醉方法,但如果操作时不慎或其他原因穿刺针穿破硬脊膜,大量麻醉药进入蛛网膜下腔,将会造成全脊髓麻醉,呼吸和循环也将会受到抑制,后果十分严重。我院自1989年5月至1999年5月共施行硬膜外阻滞麻醉16265例,其中穿破硬脊膜42例,发生率为0.25%,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