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维生素C尿阳性的相关性。方法对207例维生素C尿阳性的患者,按用药情况分为分为使用(维生素C)组和未使用(维生素C)组:对使用组进行维生素C的用法、用量与尿中维生素C浓度的相关性调查;对两组尿中维生素C的浓度相关性调查;对两组的潜血、尿糖与尿中维生素C的浓度相关性调查;两组的尿中维生素C的浓度与联合用药相关性调查;年龄因素调查。对两组间尿中维生素C的浓度发生率比较;两组间尿中维生素C的浓度伴潜血阳性发生率比较;两组间尿中维生素C的浓度伴尿糖阳性发生率比较。结果两组间尿中维生素C的浓度在:1.4 mmol/L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的浓度范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在0.6 mmol/L和2.8 mmol/L时未使用组明显高于使用组,在≥5.7 mmol/L时使用组明显高于未使用组。两组伴潜血阳性与尿中维生素C的浓度:2.8 mmol/L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0.6 mmol/L时未使用组明显高于使用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伴尿糖阳性与尿中维生素C的浓度:0.6 mmol/L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学人员从维生素C尿阳性的入手,促进维生素C的合理使用,可以减少维生素C使用造成的药源性疾病,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糖水平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依据血糖水平不同分为A组(空腹血糖4.3~6.0 mmol/L,餐后2 h血糖4.5~8.0 mmol/L)、B组(空腹血糖6.3~7.1 mmol/L,餐后2 h血糖8.2~10.1 mmol/L)、C组(空腹血糖6.4~8.0 mmol/L,餐后2 h血糖10.2~11.0 mmol/L)及D组(空腹血糖>8.0 mmol/L,餐后2 h血糖>11.0 mmol/L),每组25例。四组患者均给予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比较四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B组为88.00%,C组为64.00%,D组为56.00%;A组与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2,P>0.05);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1、8.420,P<0.05);B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6.349,P<0.05);C组与D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3,P>0.05)。结论对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加以控制,能够提高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静 《中国医药科学》2012,(16):109-110
目的探究在测定尿酸过程中血清中的维生素C浓度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到笔者所在医院检验室进行尿酸检测的患者随机分为为A、B、C、D组4组。A组中加入生理盐水0.1mL和混合血清0.1mL混合均匀,B、C、D组3组中分别在0.1mL生理盐水中加入0.1、0.2、0.3mg维生素C与混合血清0.1mL混合均匀,比较4组测定结果对尿酸的影响。结果随着在混合血清中加入的维生素C浓度增加,尿酸含量就会减少。结论在混合血清中加入含有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对尿酸测定结果的影响成负干扰。  相似文献   

4.
张晓华  房婧 《安徽医药》2019,23(3):498-501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其与病人营养状况、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其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A组(重度缺乏组,25-羟维生素D<5 ng/mL)、B组(轻度缺乏组,25-羟维生素D 5~15 ng/mL)和C组(非缺乏组,25-羟维生素D 16~30 ng/mL)。观察三组病人血实验室营养指标、血脂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别,分析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血实验室营养指标、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A、B、C三组病人白蛋白(Alb)[(42.35±4.63)g/L比(57.62±4.13)g/L比(68.95±5.57)g/L]、前白蛋白(PA)[(398.78±13.65) mg/L比(425.36±12.23) mg/L比(463.15±15.02) mg/L]、血红蛋白(Hb)[(65.74±6.11)g/L比(78.02±7.82)g/L比(95.86±10.02)g/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1.22±0.34)mmol/L比(1.39±0.46)mmol/L比(1.51±0.52)mmol/L]水平为C组>B组>A组(P<0.05);三组病人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C)、胆固醇(TG)、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为A组>B组>C组(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25-羟维生素D水平与Alb、PA、Hb、HDL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TC、TG、LDL、CRP和IL-6水平呈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血清25-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与糖代谢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抽取医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产检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30例(GDM组)和正常妊娠期组(NGP组)孕妇353例资料,比较其采用免疫层析法分别检测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分析2组孕妇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检测结果对糖代谢的影响。结果:妊娠期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均较低,小于35岁年龄组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为(46.277±9.839)mmol/L,大于或等于35岁年龄组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为(47.394±10.540)mmol/L,均为缺乏状态;妊娠期孕妇25-羟基维生素D的代谢随季节变化产生波动,而春、夏、秋、冬季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平均水平分别测得(44.203±7.917)mmol/L(、49.065±11.029)mmol/L、(49.171±11.142)mmol/L和(44.652±8.854)mmol/L,在夏、秋季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相对高于春、冬季;GDM组孕妇25-羟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及探讨维生素D补充对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 378例婴幼儿按月龄分为A组(0-6个月,142例)、B组(7-12个月,168例)和C组(13-36个月,68例).其中,部分婴幼儿近3个月口服不同剂量维生素D 250 IU/d(D组,46例)、300 IU/d(E组,82例)和500 IU/d(F组,171例),79例未补充维生素D(G组).采集婴幼儿指尖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计算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结果 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为21.16%(80/378).B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A、C组[(72.0±23.2)nmol/L vs.(67.0±24.8)、(55.9±12.4)nmol/L](P<0.05),而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低于A、C组(13.10% vs.21.83%、39.71%) (P<0.05).D、E、F组血清25-(OH)D水平均高于G组[(63.6±16.9)、(69.9±20.1)、(71.5±27.8)nmol/L vs.(57.2±11.9) nmol/L] (P<0.05),而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均低于G组[26.09%、21.95%、13.45% vs.34.18%](P<0.05);D、E组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高于F组(P<0.05).结论 婴幼儿维生素D普遍缺乏,建议补充维生素D500 IU/d,0-6个月和13-36个月的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单独与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2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且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例.A组口服甲氨蝶呤,B组口服柳氮磺吡啶,C组口服硫酸羟氯喹,D组则联合服药.比较四组治疗前后生化检查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四组治疗后生化检测与临床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治疗后TC[(4.20±0.65) mmol/L vs.(4.76±0.84)mmol/L、 (4.82±0.93) mmol/L、 (4.79±0.88) mmol/L]、TG[(1.03±0.41) mmol/Lvs.(1.41±0.61)mmol/L、 (1.42±0.63) mmol/L、 (1.43±0.57) mmol/L]、LDL[(2.01±0.45) mmol/L vs.(2.45±0.65)mmol/L、(2.44±0.71) mmol/L、(2.47±0.62) mmol/L]水平与A组、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治疗后HDL水平[(1.69±0.35) mmol/L vs.(1.25±0.30) mmol/L、(1.27±0.29) mmol/L、(1.32±0.31) mmol/L]与关节肿胀个数[(3.01±0.97) vs.(4.38±1.25)、(4.37±1.31)、(4.39±1.28)]与A组、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联合用药可显著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脂水平,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8.
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113例CKD患者按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A组(CKD 3~4期)42例、B组(CKD 5期,尿量>400 mL/d)33例和C组(CKD 5期,尿量<400 mL/d)38例;30例健康体检者为D组(对照组).所有CKD患者(CKD5期患者常规血透治疗)均口服尿毒清颗粒5 g,3次/天,疗程6个月,2例(A组和C组各有1例)因严重腹泻而停止治疗,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素(PTH)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A组血钙(2.15±O.67)mmol/L低于D组(2.43±0.88)mmol/L,但无统计学意义,B组血钙(1.78±0.69)mmol/L和C组(1.69±0.71)mmol/L均显著低于D组;A组(1.85±0.31)mmol/L,B组(2.19±0.65)mmol/L,和C组(2.22±0.75)mmol/L血磷及PTH均显著高于D组(1.27±0.59)mmol/L.经口服尿毒清颗粒治疗6个月后B组血钙(2.10±0.72)mmol/L显著升高,A组(1.33±0.31)mmol/L和B组(1.67±0.45)mmol/L血磷及PTH均显著下降,但C组血钙、血磷和PTH均无显著变化.结论:CKD患者存在钙磷代谢紊乱,尿毒清颗粒能纠正CKD尿量>400 mL/d及钙磷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维生素D干预治疗方案对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10月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或相对缺乏的婴幼儿102例,分为以下用药方案:A组:一次性维生素D 15万IU;B组:一次性维生素D 20万IU;C组:一次性维生素D 30万IU;D组:每日维生素A 3600 IU+维生素D 2000IU,持续1个月.一个月后取清晨空腹血,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A、B、C、D组方案用药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均高于用药前(P<0.01).A、B、C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提升水平均高于D组(P<0.01);C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提升水平高于A、B组(P<0.01).结论:一次性维生素D 15~20万IU的是安全有效干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均值之比(E/Em值)相关性。方法入选正常对照组(A组)5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B组)66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C组)60例,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患者(D组)62例,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四组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E/Em值,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TNF-α浓度。分别比较四组的E/Em值,血清TNF-α浓度,及两者的相关系数。结果 D组E/Em值,血清TNF-α浓度,及两者相关系数均高于A组、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Em值,D组:(11.4±3.9)比A组:(8.6±3.3)P<0.05,B组:(10.4±3.4)P<0.05,C组:(10.0±3.0)P<0.05],[血清TNF-α浓度,D组:(13.6±5.9)ng/L比A组:(7.2±2.0)ng/L P<0.05,B组:(10.9±5.0)ng/L P<0.05,C组:(10.3±4.1)ng/L P<0.05],[两者相关系数,D组:0.734比B组:0.643,C组:0.675〗。结论与单纯高血压和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浓度和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E/Em值明显升高,两者正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D28、CD40通路共刺激后淋巴细胞产生IL-2的变化及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雷帕霉素(RPM)及霉酚酸(MPA)对共刺激通路激活后淋巴细胞产生IL-2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与淋巴细胞表面CD3、CD28及CD40L分子结合产生相应刺激信号,根据刺激条件不同设组为:①单刺激及共刺激:A:CD3mAb单刺激;B:CD3mAb CD28mAb共刺激;C:1CD3mAB CD28mAb CD40LmAb共刺激;D:CD3mAb CD28mAb CTLA4mAb共刺激.各单抗的终浓度均为100ng/ml.②CsA干预组:将终浓度为300ng/ml的CsA加入上述A、B、C、D四组.③RPM干预组:将终浓度为300ng/ml的RPM加入上述A、B、C、D四组.④MPA干预组:将终浓度为300ng/ml的MPA加入上述A、B、C、D四组.用ELISA法测定上述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2值.结果 CD28、CD40通路刺激后淋巴细胞产生IL-2的水平均明显升高.抗CD3单抗 抗CD28单抗 抗CD40L单抗共刺激后,与抗CD3单抗 抗CD28单抗共刺激组相比,IL-2呈现下降趋势.CTLA4mAb所提供的信号使共刺激后IL-2的产生降低.三种免疫抑制剂CsA、RPM及MPA对共刺激后IL-2的产生均有抑制作用,CsA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CsA与CTLA4mAb的作用有协同作用.结论 CD28共刺激通路在淋巴细胞活化中起着关键作用.CsA、RPM、MPA及抗CTLA4单抗对共刺激后IL-2的产生均有抑制作用,CsA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清维生素C浓度对尿酸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福建省武平县医院检验科进行尿酸检测的健康自愿者共268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B、C、D组,每组67例。采集4组清晨空腹血,分离血清,A组将0. 1 ml生理盐水加入到0. 1 ml混合血清中;B组将0. 1 mg维生素C加入到0. 1 ml生理盐水中,然后将混合液加入到0. 1 ml混合血清中;C组将0. 2 mg维生素C加入到0. 1 ml生理盐水中,然后将混合液加入到0. 1 ml混合血清中;D组将0. 3 mg维生素C加入到0. 1 ml生理盐水中,然后将混合液加入到0. 1 ml混合血清中。测定4组尿酸水平,并比较血清尿酸测定结果。结果随着血清维生素C浓度的升高,尿酸测定水平随之降低,不同血清维生素C浓度之间的尿酸测定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清维生素C会对尿酸测定结果产生影响,且随着血清维生素C浓度的升高,尿酸测定结果会随之降低,反之尿酸测定结果则会升高,二者呈现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张慧  张玉西 《东南国防医药》2007,9(2):95-97,106
目的 观察褪黑素(Melatonin, Mel)对高糖条件下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ase,NOS)活性及表达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的影响,以探讨Mel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牛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取3~5代用于实验.实验分5组:A组为低糖对照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为5.5mmol/L;B组为高糖(33mmol/L)对照组;C组为高糖(33mmol/L)、亚生理浓度Mel组(10-13mol/L):D组为高糖(33mmol/L)、生理浓度Mel(10-9mol/L)组;E组为高糖、药理浓度Mel(10-5mol/L)组.体外孵育24h后, 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NOS活性,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内皮细胞iNOS mRNA表达.结果 A组NOS活性及iNOS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1);B组与C组比较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D组、E组NOS活性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5);D组、E组iNOS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1).结论 生理及药理浓度Mel对高糖条件下牛主动脉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4种不同维生素D干预治疗方案对维生素D缺乏/亚缺乏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儿保科门诊定期体检以及入托入园体检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接近正常参考值范围下限的婴幼儿80例,按以下用药方案分组:A组一次性给予维生素D 15万IU;B组一次性给予维生素D 20万IU;C组一次性给予维生素D 30万IU;D组每日给予维生素A 3 600 IU+维生素D 2 000 IU,持续给药1个月。1个月后取清晨空腹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A、B、C、D组方案用药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均高于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用药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A、B、D组(P〈0.01),且接近安全范围的上限。结论:维生素D缺乏/亚缺乏婴幼儿一次性给予维生素D 15~20万IU是安全有效的干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女性生育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于菏泽市立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20 ng/L的不孕女性27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维生素D组与安慰剂组,各135例。维生素D组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PCOS分为A组(n=75)与B组(n=60),安慰剂组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PCOS分为C组(n=75)与D组(n=60)。比较各组间的25-羟基维生素D、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LH/FSH、抗苗勒管激素(AMH)、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及雌二醇水平。比较A组和C组研究对象的月经恢复、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 A组研究对象的25-羟基维生素D、FSH、DHEAS水平均高于C组,LH/FSH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研究对象的LH、AMH、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研究对象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研究对象的FSH、LH、LH/FSH、AMH、雌二醇、DH...  相似文献   

16.
李洪林  李洪猛  李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08-320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水平变化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方法 120例恶性肿瘤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成A组(胃癌)、B组(食管癌)、C组(肝癌)和D组(鼻咽癌),以2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四组患者血清Hcy及CysC水平.结果 A组、B组、C组和D组恶性肿瘤患者血清Hcy浓度分别为(19.71±3.40) μmol/L、(23.27±9.57) μmol/L、(21.37±0.38) μmol/L和(16.27±1.24)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A组、B组、C组和D组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ysC浓度分别为(19.71±3.40) mg/L、(19.71±3.40) mg/L、(19.71±3.40) mg/L和(19.71±3.40) 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胃癌血清Hcy及CysC水平与癌胚抗原(CEA)水平具有正相关性(r =0.9643、0.9842),食管癌、肝癌和鼻咽癌患者血清Hcy及CysC水平与胃癌患者血清CEA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Hcy及CysC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上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_3)水平与糖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1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的长短将全部新生儿共分成四组:A组:胎龄≤32周;B组:32周胎龄37周;C组:37周≤胎龄≤39周和D组:胎龄39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OH)-D_3浓度,应用微量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P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采用免疫比浊法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胰岛素抵抗(IR)指数。比较四组新生儿的25-(OH)-D_3水平和各糖代谢指标的变化,并分析25-(OH)-D_3水平与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组新生儿的25-(OH)-D3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C组和D组(P0.05),B组、C组和D组间的25-(OH)-D_3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新生儿的FPG、FINS和IR各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C组和D组(P0.05),四组间HbA1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组和B组的25-(OH)D值与其FPG、和IR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96,-0.582,P0.01),与其FINS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9,P0.01),C组和D组的25-(OH)D值与其FPG、HbAlc、FINS和IR各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胎龄≤32周的新生儿的25-(OH)-D_3水平显著降低,且早产儿(胎龄37周)25-(OH)-D_3水平的与糖代谢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检测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72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健康患者35例。两组患者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为A组(慢性肾功能衰竭组)和B组(急性肾功能衰竭组);对照组根据年龄分为C组和D组。两组测定唾液酸采用单一试剂显色法。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构成比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结果唾液酸水平比较,A组(2.58±0.86)mmol/L和B组(3.09±0.96)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01±0.43)mmol/L,且差异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明显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1.83±0.38)mmol/L和D组(2.09±0.49)mmol/L明显低于A组(2.58±0.86)mmol/L,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组低于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的尿肌酐清除率与血清唾液酸水平呈负相关性。结论血清唾液酸水平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显著升高,对于病情的判定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定量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A组:健康对照组100例,男女各50例,平均52岁。于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ml送检。B组:冠心病患者153例,男94例,女59例,于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ml送检;C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无合并症组158例,其中男121例,女37例,年龄24-86岁,平均66岁,于胸痛发作后3h抽静脉血3ml送检。D组:AMI合并心力衰竭组146例,男118例,女28例。年龄40-84岁,平均65岁,于胸痛发作后3h临床表现为有心力衰竭症状时抽静脉血3ml送检。A、B、C、D组全部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定量检测cTnI、Mb。结果A组cTnI浓度为(0.27±0.18)μg/L,Mb浓度为(42±21)μg/L;B组cTnI浓度为(0.45±0.17)μg/L,Mb浓度为(46±20)μg/L,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P〉0.5);C组cTnI浓度为(16.71±14.19)μg/L,Mb浓度为(522±392)μg/L;D组cTnI浓度为(25.01±19.12)μg/L,Mb浓度为(936±712)μg/L;B组与C、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C组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02,P〈0.01)。结论cTnI、Mb对冠心病患者继发急性心肌梗死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有胸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检测cTnI、Mb可早期诊断AMI,及时溶栓和治疗。从C组和D组的结果来看,D组cTnI、Mb比C组显著增高,因此,当cTnI浓度达到(25.01±19.12)μg/L,Mb浓度达到(936±712)μg/L时,可合并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结合维生素C对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测定尿酸的负干扰,介绍在理想状态下即不联合应用其它还原性药物时,该试剂测定尿酸值在临床可接受最大干扰范围时的维生素C浓度检测方法。方法在同一份标本中加入不同浓度维生素C后测定尿酸,寻找Roche(含抗坏血酸氧化酶)和金斯尔(不含抗坏血酸氧化酶)两种试剂抵抗维生素C干扰的维生素C浓度临床可接受值和临床最大允许值。结果金斯尔试剂在维生素C浓度<0.022mmol/L时,Roche试剂在维生素C浓度<2.84mmol/L以下时所产生的干扰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维生素C浓度达到5.68mmol/L时,干扰已超出临床最大允许范围。结论尿酸是反应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尿酸浓度变化与某些疾病的相关关系越来越受临床重视。建议使用含有抗坏血酸氧化酶的尿酸试剂,尽量减少因使用维生素C等还原性药物所致的假性低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