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5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5~12个月,平均9.3个月;外固定支架平均固定7.5周;X线显示骨折全部一期愈合;2例外固定松动,3例关节僵硬,1例骨不连,无钉道感染和腕管综合征。影像学结合Gartiand-Werely关节评分:优45例,良4例,可5例,优良率98.2%。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既能有效复位,维持桡骨高度,防止继发性高度丢失,又有利于最大程度恢复桡骨关节面的平滑,减少骨性关节炎及关节僵硬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跨关节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患者采用跨关节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联合组),31例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钢板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腕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优良率为93.1%,钢板组优良率为93.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跨关节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疗效相似,并且具有创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发生率为0.2%~0.4%[1].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使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显著增多,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的骨折病例也相应增多,其中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占了很大的比例.笔者随访了自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有较完整病案资料的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87例94侧,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AO锁定接骨板(LCP)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寻求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最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常见病。绝大多数病例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或者小夹板固定取得满意疗效,但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固定后往往会再移位,出现桡骨短缩及其它畸形,为克服这一问题,我院自2003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切开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3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使用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通过对治疗效果评估及后续康复情况随访分析,以判断该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本组32例患者均进行为期5~16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此期间仅2例患者未遵医嘱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X线显示32例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9周,2例未进行康复治疗患者骨折愈合效果不及其余30例.所有病例未出现感染、损伤性骨化、骨不连、钢板、腕管综合征、缺血性骨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锁定解剖钢板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种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方法:2005年8月~2009年8月,应用锁定解剖钢板加外固定支架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5例,早期指导功能锻炼,术后6~8周去除外固定。结果:术后1例出现腕部肿胀,1例锁定板螺钉切出关节腔,2例非锁定板螺钉松动,2例出现钉道感染,经处理治愈;术后25例随访6个月~2年,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优19例,良4例,中2例,效果满意。结论:用锁定解剖钢板加外固定支架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较早、较好恢复腕关节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3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结合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结果参照腕关节Dienst功能百分评分方法,两组在疼痛、主动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稳定性及患者自我评价等五个项目上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张冠英 《北方药学》2013,(3):162-162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结果:术后平均10个月(3~18个月)随访72例患者,疗效为优49例,良18例,可5例,优良率为93%。无骨不愈,结论:认为掌侧入路复位标志明显,创伤小;并且可以早期功能锻炼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参考多项研究表明桡骨远端骨折关节面被压缩塌陷超过2mm时,或者桡骨远端骨折关节面骨折块移位大于2mm,首先,最容易使腕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其次导致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因此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多数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取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实验组88.00%、对照组6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腕关节的良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9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运用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运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恢复疗效。结果观察患者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腕关节恢复优良率为89.58%,对照组优良率为66.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腕关节恢复疗效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C型骨折给予锁定加压钢板与外固定支架的干预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研究组给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随访期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术后4及12个月的GW评分。结果:研究组优良率为93.62%,与对照组70.21%比较优势显著(P0.05);两组随访期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4个月GW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GW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桡骨远端C型骨折给予锁定加压钢板可显著强化近期疗效,但与外固定支架相比不能显著提升远期疗效,故应结合临床遴选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9月至2010年8月,采用有限切开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6例。男21例,女5例,平均34岁。其中开放性骨折5例。按AO/ASIF分型:A3型6例,C2型9例,C3型11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掌倾角恢复为9°~15°(平均12.4°),尺偏角为18°~27°(平均23.5°),桡骨高度恢复良好。骨折愈合时间为3~10个月(平均5个月)。关节功能疗效根据Dienst评分标准:优10例,良1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达92.3%。无针道感染,无针孔骨折,无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无伤口感染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有限切开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对比外固定架(EF)与LCP钢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DRF)的疗效。方法 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C型DRF患者88例,根据双盲法将其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应用LCP治疗,对照组应用EF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尺偏角、掌倾角、屈伸活动与握力的变化。结果随访6个月,研究组关节屈伸活动度与握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尺偏角与掌倾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EF,LCP对关节面复位效果更佳,且强化了患者的握力,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外固定架、外固定架+克氏针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笔者科室共收治的2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52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研究分析,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外固定架组,22例;外固定架+克氏针组,30例。对比术后1、6周掌倾角、尺倾角及桡骨高度变化,半年随访时Dienst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52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最长26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均愈合。外固定架组术后1、6周掌倾角、尺倾角及桡骨高度变化较外固定架+克氏针组明显,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半年随访Dienst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外固定组63.6%,外固定架+克氏针组90%,两组对比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固定架+克氏针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微创,费用相对低廉,比单纯外固定架骨折端更稳定,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跨腕关节支撑钢板固定与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将10具新鲜尸体前臂标本去除软组织后,制备成AO C3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模型,并随机分为跨腕关节支撑钢板固定组及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组,每组5具。分别行跨腕关节支撑钢板固定及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行轴向压缩试验及三点弯曲试验,观察两组轴向载荷时桡骨位移变化及弯曲载荷时桡骨桡度变化。结果在轴向压缩试验中,跨腕关节支撑钢板固定组轴向压缩强度大于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组(P〈0.05,P〈0.01);在三点弯曲试验中,跨腕关节支撑钢板固定组较跨关节外固定支架组桡度变化小、稳定性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跨腕关节支撑钢板抗压缩及抗弯曲性能优于跨关节外固定支架,适用于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4mm掌侧双柱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某院收治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均采用2.4mm掌侧双柱锁定加压钢板内固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时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分和测量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个月以上时间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4个月,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无正中神经刺激症状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16例,可5例,优良率83.3%,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2.4mm掌侧双柱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尚可、并发症少,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AO分型,对临床上26例B、C型桡骨远端骨折行背侧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病例进行随访,根据X线评价骨折愈合情况,根据Denis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进行功能恢复情况评估。结果所有病例都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3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功能恢复:优16例;良6例;可3例;差1例。结论对于B、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行背侧入路T型钢板内固定,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手法整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应用手法整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病例36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6月,平均4.2月。无骨折不愈合情况发生。结论手法整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骨折愈合时间短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微型钢板结合超关节动力外固定支架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进行腕关节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倒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微型钢板结合超关节动力外固定走架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进行腕关节重建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18个月以上,优良率为93.8%。结论采用微型钢板结合超关节动力外固定支架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进行腕关节重建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较好地防止骨折畸形愈合和保护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