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现状,提高对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8年2月~2009年2月我院儿科病房确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80例患儿,从其咽部获取标本,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药株,对12例确诊为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0例标本中分离肺炎支原体阳性株14例,耐药株12例,耐药率占86%,发病率多为学龄儿童,6~14岁占84%。结论:临床应高度警惕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存在,避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上海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通过MIC法对临床标本分离的2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敏性进行检测,并通过PCR扩增分析其中14株菌携带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结果表明2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4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螺旋霉素I、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4.1%,48.1%,74.1%和74.1%;对林可酰胺类抗生素林可霉素的耐药率为77.8%;对酮内酯类抗生素泰立霉素的耐药率为77.8%。分析了其中14株临床菌的23rRNA序列保守碱基位点的突变和所携带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情况。结果表明这14株临床菌的23rRNA序列保守碱基位点均没有发生突变。根据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发现这14种临床菌株中,有6株ermA阳性菌和和3株ermC阳性菌,但是并没有发现ermB的阳性菌株;ermA和ermC的检出率分别是42.86%和21.43%;耐药基因ermA存在于MRSA菌株中,其阳性率85.71%;而耐药基因ermC则出现在MSSA菌株中,其阳性率42.86%。另外,耐药基因msr A在14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检出率是92.86%,但没有发现它和大环内酯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存在相关性。27株临床分离菌株对除螺旋霉素I外的其它5种大环内酯-林可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70%。耐药基因ermA和ermC是金黄色葡萄球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成人支原体肺炎诊治效果。方法选择平顶山市第四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124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对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成人支原体肺炎症状及体征与其他肺炎相比,无特异性,治疗上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菌株逐渐增多。结论注意成人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的不典型性,注意耐药菌株的出现及中成药的独特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支原体中的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分离率及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试剂盒对1612例患者进行支原体检测,同时对支原体阳性标本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1612例标本中支原体的分离率为49.8%,其中uu为33.4%,Mh为14.3%,UU+Mh混合感染率为2.1%。结论通过体外试验检测支原体的耐药性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在本地区的耐药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策略。方法对8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治愈62例、有效21例、好转3例。结论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见于青壮年,老年患者较少,无性别差异;临床症状重于肺部体征,有影像-体征分离现象,且严重并发症及重症患者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肺炎链球菌对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地区尤为严重。从流行病学现况、耐药原因分析、耐药机制、耐药的临床意义,以及多重耐药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肺炎链球菌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帅普霞 《河北医药》2010,32(18):2604-2605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小儿肺炎和肺外并发症的一种常见病原体。目前小儿MP感染的主要西医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然而大环内酯类药物一般均有胃肠道刺激作用,并可引起短期转氨酶升高,而且临床上常常见到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并分离到耐药株。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组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支原体肺炎临床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但近年发现,部分患儿在应用足量、足疗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仍表现为病情迁延不愈甚至有进展趋势,即所谓的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本文对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24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4例中男14例,女10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09收治诊断明确的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0例确诊患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其中48例患儿痊愈,2例好转。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程长,临床表现多样,应及时明确诊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特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院社区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状况及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07年8月到2008年3月我院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咽拭子、痰标本,分离培养Mp,检测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氯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筛选阿奇霉素的耐药株,检测阿奇霉素耐药株的作用靶位23S rRNA Ⅴ区基因、23S rRNA Ⅱ区基因、rplD基因及rplV基因的耐药基因变异位点.结果 入选者共493例,Mp培养阳性者4株.其中耐红霉素和阿奇霉素2株,耐环丙沙星和洛美沙星3株,4株临床株对氯霉素均敏感.耐阿奇霉素株在23S rRNA的Ⅴ区基因的2063位发生A到G点突变.结论 我院存在对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Mp菌株,并且有多重耐药的现象.Mp对阿奇霉素耐药的机制可能与23S rRNA Ⅴ区基因的点突变相关,与23S rRNA Ⅱ区基因、rplD基因、rplV基因是否相关尚不能肯定.  相似文献   

11.
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耐大环内酯类肺炎链球菌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方法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耐大环内酯类肺炎链球菌对11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耐药表型由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双纸片法初步分型,通过PCR扩增耐药基因ermB和mefA进行基因分型,并测定ermB和mefA基因序列。结果 所有23株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和克林霉素高度耐药,均表现为内在型耐药,没有发现诱导型耐药和M型耐药。ermB基因在23株肺炎链球菌中均检测到,其中5株同时检测到mefA基因,没有发现仅单一mefA基因阳性的菌株,基因型与耐药表型完全一致。所测ermB和mefA基因序列与基因库收录序列高度一致。 结论ermB基因介导的靶位改变可能是重庆地区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2.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常见于青少年和儿童,肺炎支原体(MP)是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病原体。据统计,在所有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中,肺炎支原体占10%-40%。临床上将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定义为予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5-7 d后,患者仍有持续性发热的表现,并且患者的肺部体征以及影像学表现呈进行性加重。RMPP 在中国、日本及韩国的发病率基本一致,且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然而在北美及欧洲国家,其发病率只有10% 以下。亚洲国家的较高发病率可能与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及机体免疫紊乱有关。RMPP患儿病情重,进展快,甚至可出现呼吸衰竭及其他系统并发症等。笔者主要就RMPP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临床队列研究的方式探究大环内酯耐药肺炎支原体( MP)感染患儿的特征和临床结局。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0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首先对患者行咽分泌物核酸检测,检测是否存在肺炎支原体核酸,之后进行肺炎支原体体外培养,培养阳性者再加以体外药物敏感度测定。同时根据胸片结果将患者分为肺实变组和非实变组,最后观察、比较并记录患者临床结局。结果200例患者确诊MP感染的有96例(48%),MP培养阳性者50例,48株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大环内脂耐药,2例大环内酯类体外敏感。所有MR感染患儿有持续性发热、干咳、高热,其中有10例患者有X线胸片肺实变阳性结果,两组患者最终均痊愈,但肺实变组有更长的发热时间,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M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可达96%,MP感染合并肺实变会导致患儿发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CAP)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儿科病房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儿,搜集其痰液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送检痰标本检出细菌721株,检出病原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186株(25.8%)、流感嗜血杆菌172株(23.9%)、金黄色葡萄球菌118株(16.3%)。主要G~-菌对一、二代头孢耐药率较高。美罗培南敏感性高,主要G~+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增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性高。结论我院小儿CAP患者的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PICU 2012年1月-2013年12月肺炎患者痰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8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94株,占67.13%,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较高,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培养出革兰氏阳性菌90株,占31.14%,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及大环内酯类耐药率较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培养出真菌5株,占1.73%。结论我院PICU肺炎患者优势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各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多重耐药,临床应依据细菌病原学及耐药性资料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标本分离的支原体耐药性变迁,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至2009年就诊的可疑非淋菌性阴道炎(NGU)患者进行支原体的培养及药敏检测,并随机抽取2007年369例,2008年和2009年各500例进行耐药变迁分析。结果交沙霉素(JOS)和原始霉素(PRI)3年中的耐药率均〈10%,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OFL)和环丙沙星(CIP)的耐药率呈较高水平。大环内酯类药物AZI和ERY耐药率较高,尤其在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混合感染中,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均在持续高水平状态,TET在混合感染中耐药率显著上升。结论强力霉素(DOT)、JOS和PRI为治疗支原体的首选药物,但应定期监测支原体的耐药性变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于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初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后经病原学检验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足疗程后,痊愈115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98.59%.结论 阿奇霉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证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然是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ICU院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性及分子流行病学机制。方法 383例ICU住院患者感染标本,分离鉴定肺炎克雷伯菌,检测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MIC值,ERIC-PCR技术对ICU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其中三代头孢菌素类均高于95%,与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1)。ERIC-PCR同源性分析结果提示所有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均为同一基因型。结论吉林某三甲医院ICU院内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现象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19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被动凝集法测定患儿血清MP-Ig M抗体,并对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毛细支气管炎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率较高,占28.28%。病程相对较长,肺外并发症多,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结论肺炎支原体毛细支气管炎与一般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相似,但病程长且肺外并发症多,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对我院儿科2007年1月至2007年7月期间118例临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MP)培养检测,阳性率为27.11%,同时对本组病例行ELISA法检测MP-IgM抗体,阳性率为22.88%,≤3岁患儿发病率为31.42%。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好,提出MP快速培养检测支原体是临床上一项可靠快速简便的方法,对MP肺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