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联用间歇蓝光照射与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的临床价值.方法:遴选时段2020年8月~2021年4月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间歇蓝光照射,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比两组临床总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免疫功能指标、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酪酸梭菌二联活菌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行性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接收并实施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70例,按出生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探析组(n=35)与对照组(n=35),分别施以酪酸梭菌二联活菌配合蓝光治疗与单纯蓝光治疗。对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予以比较分析。结果经组间比较显示两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探析组1 d、3 d、5 d酪酸梭菌活菌散剂配合蓝光治疗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应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配合蓝光治疗效果理想,可加快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促进机体康复,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间歇蓝光照射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经本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予以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TBIL、DBIL、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31%(63/69),对照组的78.87%(56/71),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10.14%(7/69)对照组25.35%(18/71),差异显著(P<0.05)。结论 间歇蓝光照射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黄疸采取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间歇性蓝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给予抗感染、母乳喂养、酶诱导剂等基础治疗上,均行间歇性光疗;同时观察组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记录黄疸消岁: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首日胆红素浓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第3天、第5天,均明显高于治疗首日,且观察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黄疸平均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间歇性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降胆红素浓度水平快,黄疸消退时间短,疗效优于单独蓝光治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保温、营养支持及光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和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与黄疸消退时间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时间的顺序平均分成A组与B组,各50例。A组患儿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B组患儿给予常规手足口病疗法,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儿临床治疗的起效时间、疱疹消失时间、食欲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等均较B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B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6.0%,A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予以短时多次蓝光照射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茵陈胃苓退黄合剂治疗,观察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对于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最佳治疗措施,裨益临床。方法选择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儿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予以短时多次蓝光照射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茵陈胃苓退黄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短时多次蓝光照射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在治疗前、后5 d采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检测经皮胆红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红素(TBI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量表(NBNA)测定神经功能。同时对两组患儿的疗效、黄疸消退时间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经皮胆红素、TBIL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及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经皮胆红素、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IgG、IgA、IgM以及神经功能评分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予以短时多次蓝光照射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茵陈胃苓退黄合剂,可较好的改善血液指标、免疫功能及神经功能,提高疗效,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240例高胆红霉素血症新生儿,将240例新生儿划分成116例实验组与124例对照组,给予两组患儿相同的常规性治疗,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实验组患儿辅加使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每天3次进行口服,每次0.25g。对两组患儿的第2天以及第7天的住院时间和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在持续治疗3d和7d后,实验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的要比对照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要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的要比对照组要短,两组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中,对酪酸梭菌活菌散加以应用,有着非常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陈峰  李司鹏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72-1373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出生的足月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在生后半小时内与母体接触,按需哺乳,纯母乳喂养.观察组母乳喂养外出生后2h始服酪酸梭菌活菌散500 mg/次,2次/d,口服,连用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血清胆红素峰浓度、黄疸持续时间及排胎粪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胆红素峰浓度及黄疸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儿均于生后24h内开始排胎粪,观察组72 h内第1次排黄色粪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5.23,P<0.05).结论 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可减少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升高,缩短黄疸持续时间,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叶珍珍  沈伊娜 《安徽医药》2020,24(9):1821-1824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联合苯巴比妥结合蓝光治疗在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疗效,探讨其是否更优于其各自单独联合光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7月间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需要光疗的病儿 15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酪酸梭菌二联活联合苯巴比妥结合光疗组,对照组:苯巴比妥结合光疗组(苯巴比妥组)及酪酸梭菌二联活菌结合光疗组(常乐康组)每组各 50例。疗程 5~7 d。分别观察各组中病儿经皮胆红素值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第 3天苯巴比妥组经皮胆红素为(17,7.2±35.1)μmol/L,常乐康组为( 176.6±34.0)μmol/L,试验组为( 178.7±46.9)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033,P=0.967);治疗第 5天苯巴比妥组经皮胆红素为(136.1±39.0)μmol/L,常乐康组为( 136.1±38.3)μmol/L,试验组为( 112.3±38.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367,P=0.006);治疗第 7天苯巴比妥组经皮胆红素为( 131.2±21.0)μmol/L,常乐康组为( 127.4±23.9)μmol/L,试验组为( 108.1±34.7)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394,P=0.036),其中试验组降低胆红素的疗效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试验组光疗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两个对照组( P<0.05),疗效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 P<0.05)。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联合苯巴比妥结合蓝光治疗在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疗效肯定,更优于其各自单独联合光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光疗持续时间的蓝光照射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参考依据。方法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均采用单面蓝光治疗仪进行光疗治疗。A组24 h内蓝光照射8 h,停16 h;B组24 h内蓝光照射12 h,停12 h;C组为持续24 h光疗,停24 h,三组均以3 d为1个疗程,统计其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较A组6.7%、B组1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不同光疗时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相似,但是间断光疗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其中8h/d间断光疗更具有临床实践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 年 1 月至2016 年6 月我院新生儿病房诊治的喂养不耐受患儿240 例,随机分为三组各80 例,分别给予红霉素(红霉素组)、酪酸梭 菌活菌散(酪酸梭菌活菌散组)、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组),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红霉素组患儿无效11 例(13.75%),酪酸梭菌活菌散组患儿无效13 例(16.25%),联合组患儿无效2 例(2.50%),三组患 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霉素组与酪酸梭菌活菌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438,P>0.05);红霉素组与 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5,P<0.05);酪酸梭菌活菌散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1,P<0.05); 联合组患儿呕吐次数、胃残余奶量、腹胀持续时间均低于红霉素组和酪酸梭菌活菌散组,日增加奶量、平均增加体质量均高于红 霉素组和酪酸梭菌活菌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霉素组、酪酸梭菌活菌散组、联合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3.75%、3.75%、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后喂 养不耐受效果明显,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新生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2h 后服用蒙脱石散,对照组仅服用蒙脱石散。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大便恢复正常和呕吐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5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实验组(76例)与参照组(74例)。其中参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结合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d后、治疗4d后及治疗结束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42%,明显高于参照组患儿的75.68%(P 0.05)。治疗2、4d及结束后两组患儿血清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均P 0.05);实验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参照组(P 0.05)。实验组和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58%和10.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少患儿血清Tbil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沐永俊 《中国医药》2007,2(3):189-190
目的观察3种光疗方法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选择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符合光疗指征的患儿分3组,A组采有双面蓝光箱治疗,B组采用蓝光毯治疗,C组采用蓝光床治疗。观察胆红素的变化及光疗副作用。结果光疗前3组间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光疗后3组间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有显著(P<0.01);A组与B、C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光疗副作用A组多于B、C组。结论双面蓝光籍的光疗效果优于蓝光毯及蓝光床,但副作用大;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光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张学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628-3630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联合间断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并分析两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患儿14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同等剂量蓝光照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治疗,两组均治疗5d。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37例,有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治愈29例,有效3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6.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56,P<0.05)。治疗前,两组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分别下降78.1%、80.7%、64.2%,对照组下降70.5%、71.5%、41.8%,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迁延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迁延性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茵栀黄,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与茵栀黄联合治疗新生儿迁延性黄疸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儿止泻散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使用小儿止泻散及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用药,对照组单一使用酪酸梭菌活菌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止泻散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与光疗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光疗组60例、联合组60例。光疗组患儿应用蓝光照射治疗,联合组患儿应用蓝光照射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评价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在治疗前后比较经皮黄疸指数(TCB)、血清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58/60)、83.33%(50/60),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TCB以及血清TBIL、γ-GT、LDH、CK、CK-MB水平经过治疗后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TCB以及血清TBIL、γ-GT、LDH、CK、CK-MB水平治疗后更低(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光疗可以改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情,降低对心肌细胞的损害,取得确切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86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分别给予持续光照疗法和间歇光照疗法,观察两组胆红素下降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B组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 间歇光疗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