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给予中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不良反应95例,分析其临床用药情况,并评价用药安全性。结果95例患者造成不良反应的因素:未进行辨证论治占30.5%(29/95),药物用法及用量错误占26.3%(25/95),中药炮制不当占17.9%(17/95),中西药联合应用不当占15.8%(15/95),其他原因占9.5%(9/95),不同性别、同一因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中药应用过程中的辨证、炮制、煎煮、配伍等的利用度,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探讨应对措施。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200例参与研究,对其中95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安全用药应对措施。结果不合理的中西药联合应用、没有合理的中药炮制、药物错误的用法用量、没有辨证论治是导致不良反应出现的重要原因。结论中药应用过程中必须加强辨证、炮制、煎煮、配伍等程序的重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本次医学观察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11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中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导致患者中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中药炮制不当、中西药联用不当、用法和用量错误、未实施辨证论治和其他等。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在中医药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强化中药对症、配伍、煎煮、炮制和辨证等环节的管理力度,降低不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率,保证中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方法。方法在2008年1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16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临床中药应用情况予以回顾分析,并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 116例患者中,未实施辨证论治的39例、用量及用法错误的31例、中西药联用不当的20例、中药炮制不当19例、其他原因引起的不良反应7例。结论要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应加强对中药的辨证、炮制、煎煮、配伍、对症等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流程,杜绝不合理用药行为,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安脑片的临床应用现状和不良反应,并分析其用药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为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选取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以下简称"我院")546例使用安脑片患者的病案和医嘱信息,运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患者自然情况、疾病诊断、应用科室、用法与用量、联合用药和不良反应等信息,对安脑片的临床应用进行合理性分析,寻找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546例使用安脑片的患者中,男性患者257例(占47.07%),女性患者289例(占52.93%);平均年龄(75.18±18.23)岁,年龄>60岁患者占72.34%(395例);主要分布于中医科(195例,占35.71%)、神经内科(170例,31.14%)和ICU(136例,24.91%);高频诊断依次为脑血管病及相关诊断(295例,占54.03%),另外,高热及相关诊断165例(占30.22%),高血压病及相关诊断56例(占10.26%);用法与用量方面,单日剂量在药品说明书规定范围内者占比为92.31%(504例);用药疗程集中分布于7~30 d(442例,占80.95%)。用药记录中,98.17%的患者(536例)存在联合用药,平均联合应用8.53种药物;安脑片与西药联合应用方面,频次数较高的西药依次为抗血小板药、调节血脂药和脑血管疾病用药,并发感染时联合应用频次数最高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安脑片与中药联合应用方面,频次数较高的中药依次为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和平肝熄风类。发生不良反应/事件9例,发生率为1.65%;适应证不合理、用法与用量不合理以及联合用药不合理可能是安脑片发生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因素。结论:安脑片在我院使用中存在无中医适应证用药、超剂量服用与联合用药不合理等问题,应加强该药的用药点评、合理用药宣教和有效的药学干预等,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抽取来我院使用中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100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使用未经炮制的中药进行治疗,实验组50例患者使用经炮制的中药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5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显著低于实验组(96.00%),且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显著高于实验组(2.00%),P<0.05。结论对中药实施炮制可有效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毒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药物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岳阳市中医医院进行中药治疗的患者80例,中药药方内均含苷类药物,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炮制后的药物,对照组采用未经炮制的药物。对比2组患者用药的临床效果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P=0.048);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结论中药炮制可提高含苷类药物的有效性,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药师对肿瘤晚期患者应用中药药学服务效果。方法将我院500肿瘤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0例,仅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药药学服务,比较两组的临床用药情况。结果对照组有60例存在不合理用药,占24.0%,其中用法用量不合理27例,联合药物不合理33例;观察组有21例存在不合理用药,占8.4%,其中用法用量不合理5例,联合药物不合理16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药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强肿瘤晚期患者的中药药学服务可显著促进临床用药合理、规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常见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提高中药制剂的合理用药。方法搜集我院中医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服用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引起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药物和反应类型,提高合理用药。结果 1不良反应的发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70岁以上37.5%(12/32)、60~70岁28.1%(9/32)和50~60岁15.6%(5/32);2注射剂类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56.3%(18/32),其次为口服剂类型28.1%(9/32)和外用剂类型15.6%(5/32);3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主要为皮肤40.6%,其次为消化系统28.1%和神经系统18.8%。结论常见中药制剂的临床用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给药途径,熟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干预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6年8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126例临床病例,涉及不合理用药医嘱临床药师干预记录126条.统计、分析126条不合理用药医嘱中辅助治疗药物、抗菌药物、专科用药、其他干预药物种类,疗程、用法用量、适应症、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处理等干预涉及药学问题及干预成功率.结果:干预药物类别主要为专科用药,约占84.13%(106/126);干预药物类别成功率为50.00%~83.33%,辅助治疗药物及专科用药干预成功频率较高,总干预成功率为80.16%(101/126);干预涉及药学问题包括疗程、用法用量、适应症、联合用药及不良反应处理,主要为联合用药26.98%(34/126)及不良反应处理57.14%(72/126).不良反应处理93.06%(67/72)干预成功率最高,适应症37.50%(3/8)最低.结论:药学干预应用于不合理用药医嘱,临床药师可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医嘱,并予以适当干预,有助于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口腔种植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口腔种植科2013年1-6月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62.97%(1 010/1 604),抗菌药物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50.37%(48 264.70/95 818.25);抗菌药物均为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口服抗菌药物处方占99.80%(1 008/1 010),抗菌药物二联使用率25.84%(261/1 010),无三联及以上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占6.44%(65/1 010),均为用法用量不适宜,其中1张处方还存在联合用药不适宜情况。结论口腔种植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少数处方存在用法用量、联合用药不适宜情况,药师应重点加强对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徐胜  田霞  唐慧 《抗感染药学》2021,18(8):1102-1106
目的:评价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注射用尼可地尔临床使用情况,为规范其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抽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每月11-20日出院的使用注射用尼可地尔的住院患者病历243份,评价注射用尼可地尔临床使用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用药禁忌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合理性.结果:243例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中临床使用注射用尼可地尔完全合理者44例(占18.11%),适应证不适宜者108例(占44.44%),用药的疗程偏长者125例(占51.44%),联合用药不适宜者26例(占10.70%),存在用药禁忌者8例(占3.29%),以及用药期间出现可疑不良反应患者45例(占18.52%).结论: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注射用尼可地尔的使用存在过度用药现象,临床应严格控制注射用尼可地尔的使用指征,规范其用法用量、用药疗程与用药禁忌,避免其经验性过度用药,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确定可能会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进行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配液时间、适应证、用法用量及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总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因素均可造成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对配液时间、用法用量、适应证及联合用药进行干预,有效的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药处方点评在中药饮片合理使用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中药处方点评实施前(2020年1~12月)中药处方2150张,实施后(2021年1~12月)中药处方2213张。比较中药处方点评实施前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 中药处方点评实施前,用药禁忌占0.93%、大处方用药占1.30%、用法用量异常占0.79%、重复用药占0.84%、诊断与用药不符占1.67%、配伍禁忌占0.93%、处方脚注问题占0.47%,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6.93%;中药处方点评实施后,用药禁忌占0.23%、大处方用药占0.23%、用法用量异常占0.09%、重复用药占0.18%、诊断与用药不符占0.81%、配伍禁忌占0.14%、处方脚注问题占0.14%,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81%。中药处方点评实施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处方点评实施后医患纠纷发生率为0.09%(2/2213),低于实施前的0.47%(10/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中药处方点评可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师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工作中的价值。方法随机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采取中药治疗的130例患者分到观察组(n=65例)和对照组(n=65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予以中药师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施以中药师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3/6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5%(9/65),两组比较,P <0.05。观察组不合理用药率为3.08%(2/65),对照组不合理用药率为12.31%(8/65),两组比较,P <0.05。结论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工作中施以中药师干预,可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有效提高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对提高药物疗效、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ADE)以及产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10年1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96例进行分析,对其用药情况、年龄、ADR、累及系统-器官等临床相关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96例中用药环节存在不当58例(60.4%),包括不符合适应证或不辨证用药、同一输液瓶续滴未冲洗输液管、超剂量应用和用药次数过多等。正确用药情况下ADR38例(39.6%),其中清热解毒类占44.7%,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类占44.7%,补益类占10.5%,一般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75%,以皮肤反应和胃肠道反应为主。结论用药不当是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容易被临床忽视,需要医生遵循中药注射剂的适应证和用法正确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艾迪注射液上市后用药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使用艾迪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信息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患者临床特征、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转归进行详细纪录.结果 共纳入研究患者2173例,发生ADR 41例,ADR发生率为1.89%.艾迪注射液的ADR发生率与患者性别、溶媒种类、单次给药剂量均无显著相关性.ADR发生率前3位的原患疾病分别为恶性淋巴瘤、血液病恶性肿瘤和鳞状上皮肿瘤,艾迪注射液与中药注射剂、抗菌药物及增强免疫药物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较多,主要累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中枢及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常见.多数ADR在首次用药60 min内出现,所有不良反应给以相应对症干预措施后明显好转,无加重或死亡患者.结论 临床中应严格按照艾迪注射液说明书中推荐的用法用量使用,尽量避免与中药注射剂、抗菌药物和增强免疫药物联用.同时,建议厂家及时完善说明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的临床应用合理性。方法从医院PASS系统中调取我院2018年7月和8月455例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药物使用的不合理性。结果全院不合理使用共119例,不合理使用率为26.15%,其中用药指征不合理占63.87%,用法用量不合理占21.85%,联合用药不合理占8.40%,用药疗程不合理占5.88%。结论我院存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的不合理应用现象,应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选取药物、调整用法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定替雷利珠单抗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为临床合理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提供参考。方法 以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指导原则、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等资料,建立替雷利珠单抗DUE标准。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六安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使用替雷利珠单抗并出院的患者,根据DUE标准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结果 共纳入557例使用替雷利珠单抗的病例,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用药指征不合理15例(占2.69%),用法用量不合理8例(占1.44%),输注顺序不合理3例(占0.54%),预防性使用激素不合理68例(占12.21%);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57%,临床应用有效率为59.96%(334例)。结论 建立替雷利珠单抗DUE标准可快速提高临床医生对药品信息的掌握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和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所致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有关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案例22例,分析案例涉及患者的基础资料,疾病史,药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史情况以及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等。结果 22例阿托伐他汀药物不良反应案例中,年龄 60岁患者的发生率最高(72.72%);不良反应以肝功能异常最常见(95.45%),肌肉疼痛不良反应较少见(4.55%);所有患者在停药对症治疗后得以恢复,无死亡事件。结论在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时,应给予老年群体及存在合并症群体更多的关注,并尤其注意联合用药情况,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尽最大可能降低阿托伐他汀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