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敬巧  陈辑 《安徽医药》2017,21(2):270-27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病人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前房角形态学检查的意义与价值,为病人提供更准确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613例,按照不同分期分为背景期DR组258例与增殖期DR组355例,同时选取糖耐量异常病人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研究受试者均采取OCT检查并记录前房角相关参数,包括房角角度(ACA)和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房角隐窝面积(ARA)、小梁网虹膜空间面积(TISA),比较各组病人不同参数的差异.结果 三组纳入研究病人的ARA500、ARA750、AOD750,AOD500,TISA750,TISA500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期DR组房角开放程度各项指标、各组前房相关指标均小于背景期DR组与对照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景期DR组各项指标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OCT检测可很好的反映视网膜病变的参数变化,前房角形态指标对DR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利用运动对比度来检测血流信号的新型成像方式,以此可无创性地提供高分辨率的、不同层次的视网膜血管的结构图像。通过对图像进行测量计算得到的一系列量化指标,对于疾病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与治疗评估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目前OCTA检查已应用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中。本篇综述拟就基于OCTA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分层图像在研究和临床中的实践性应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患者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前房角形态学检查的意义与价值,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纳入我院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13例,按照不同分期分为背景期DR组258例与增殖期DR组355例,同时选取糖耐量异常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研究受试者均采取OCT检查并记录前房角相关参数,包括房角角度(ACA)和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 AOD) 、房角隐窝面积(ARA)、小梁网虹膜空间面积(TISA),比较各组患者不同参数的差异。结果: 三组纳入研究患者的ARA500、ARA750、AOD750,AOD500,TISA750,TISA500参数存在差异(P <0.05),增殖期DR组房角开放程度各项指标、各组前房相关指标均小于背景期DR组与对照组,参数存在差异(P <0.05),背景期DR组各项指标又小于对照组,参数存在差异(P <0.05)。结论: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可很好的反应视网膜病变的参数变化,前房角形态指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青光眼预防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素钠造影(FFA)联合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136眼)疑似DR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FFA和OCT检查,并以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FFA、PCT检查以及二者联合检查对DR的诊断效能。比较FFA、OCT以及二者联合检查对黄斑水肿的检出率。根据检查结果,比较非增殖性DR(NPDR)和增殖性DR(PDR)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结果 二者联合检查诊断DR的敏感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FFA检查和O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分析显示,FFA检查(Kappa值=0.523)、OCT检查(Kappa值=0.618)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一般(P<0.05),二者联合检查(Kappa值=0.912)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P<0.05)。FFA检查、二者联合检查对弥漫性水肿型的检出率高于O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患者上方、颞侧、鼻侧、下方的RNFL厚度均高于PDR患者,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加强厚度成像(EDI)技术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CT)的变化。方法正常对照组32例61只眼,糖尿病组76例143只眼,分为3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及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采用OCT的EDI技术测量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各组患者黄斑中心凹下以及中心凹鼻侧1mm(N1mm),鼻侧3mm(N3mm),颞侧1nan(T1mm)及颞侧3mm(T3mm)的脉络膜厚度变化。结果在各纽中,黄斑中心凹下的平均CT值均最大,且随着离黄斑中心凹距离增大,CT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距黄斑1mm处,平均CT值T1mm〉N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距黄斑3mm处,平均CT值T3mm>N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距黄斑中心凹不同距离的CT值均逐渐降低,NPDR组、PD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距黄斑中心凹不同距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ME组平均CT值均小于非DM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能定量观察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变化,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加重,黄斑区脉络膜的厚度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图像特征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价值.方法 对在我院检查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30例34只眼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治疗前后行OCT检查.结果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OCT图像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海绵状水肿、囊样水肿、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黄斑区出血、渗出.结论 OCT可以直接客观地显示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病损治疗前后改变情况.为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提供更加直观明了、准确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氩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行氩激光光凝术。在光凝前、光凝后3个月分别进行扫描获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记录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0±0.6)个月。光凝前及光凝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397±102)μm和(204±9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能较准确定量测算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可对比观察氩激光光凝前后视网膜厚度变化,进而判断氩激光光凝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弱视(amblyopia)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根据异常视觉经验,将弱视分为四类: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斜视的患病率是2%~4%[1]。OCT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非接触式、无创光学影像诊断技术,是利用眼中不同组织对光(用830mm近红外光)的反射性不同,通过低相干性光干涉测量仪,比较反射光波和参照光波测定发射光波的延迟时间和反射强度,分别测出不同组织的结构及其距离,经计算和处理成像,获得被检测组织的断层结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3月至我院就诊的72例(104只眼)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104只眼)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视网膜厚度分析(RTA)和共焦激光断层扫描(HRT)检测,分析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效率。结果 OCT检测对患者的玻璃膜疣、地图状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等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RTA和HRT,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TA和HRT相比,OCT检测对患者的眼视网膜色素上皮脱落(PED)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RTA检测和HRT检测相比,OCT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阳性检出率更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灵敏性,对机体伤害小,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OCTA)和多光谱视网膜成像(MSI)技术在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NPDR患者59例118只眼,均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MSI及OCTA检查。观察并记录所有患眼在FFA、OCTA和MSI图像中微动脉瘤、硬性渗出、棉绒斑、出血4种眼底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以FF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OCTA和MSI两种无创检查方法对上述眼底改变检出的一致性、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结果 与FFA比较,OCTA、MSI对NPDR患眼视网膜微动脉瘤检出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83和0.815),敏感度分别为98.02%和99.01%,特异度均为76.47%,约登指数分别为74.49%和75.48%;对视网膜硬性渗出,OCTA、MSI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36和0.891),敏感度分别为94.59%和95.95%,特异度分别为88.64%和93.81%,约登指数分别为83.23%和89.13%;对视网膜棉绒斑,OCTA与FFA一致性较差,MSI与FFA一致性一般(Kappa值分别为0.192和0.467),敏感度分别为75.00%和83.33%,特异度分别为66.98%和87.50%,约登指数分别为41.98%和70.83%;对视网膜出血,OCTA与FFA一致性一般,而MSI与FF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84和0.906),敏感度分别为93.41%和96.70%,特异度分别为74.07%和96.30%,约登指数分别为67.48%和93.00%。结论 OCTA和MSI诊断NPDR患眼微动脉瘤和硬性渗出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MSI较OCTA对诊断视网膜出血诊断更有优势,但OCTA和MSI用于棉绒斑的诊断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532 nm激光格栅状黄斑区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泵浦倍频532 nm激光格栅状光凝治疗临床显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clinically siginificant diabetic macular edema,CSDME),48例96眼,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3个月行OCT检查,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1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及相关视力。结果黄斑中心凹1 mm圆内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激光治疗前后及23个月行OCT检查,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1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及相关视力。结果黄斑中心凹1 mm圆内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激光治疗前后及23个月后视网膜厚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532 nm激光光凝后23个月后视网膜厚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532 nm激光光凝后23个月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减薄,而明显的视网膜前膜或玻璃体收缩牵拉而形成的弥漫的嚢样水肿对激光治疗反应不明显。顽固性黄斑水肿即使重复激光治疗仍难以奏效,而应考虑玻璃体内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变化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体检健康者4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DR组37(74眼)例,DR组64例(98眼),应用德国ZEISS视网膜OCT测量视乳头及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每个样本测量3次,计算平均值为最终结果.结果 3组间患者矫正视力、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DR组患者糖尿病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及屈光度均高于DR组患者(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DR组及DR组视乳头区各分区RNFL均明显变薄(P<0.05),且DR组较NDR组更薄(P<0.05).与正常组及NDR组相比,DR组黄斑区各个检测点RNFL厚度均变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DR组N1、S3、T3、N3处的RNFL厚度变薄(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视网膜神经元病变早于微血管病变,对糖尿病患者早期检测RNFL厚度,能够减少或延缓DR的发生,降低致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观察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增龄性变化。方法选择经验光、眼底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证实为正常眼的亚裔健康受试者67名67眼,分成3组: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分别行OCT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变化。结果青年组中心凹中心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为(159±19)μm,中心凹颞侧、上方、鼻侧及下方依次为:(259±20)μm、(276±20)μm、(287±18)μm、(284±20)μm。与青年组及中年组相比,老年组的中心凹中心和边界区域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变薄明显(P<0.05,P<0.01)。结论随着增龄,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明显变薄,运用OCT了解活体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年龄相关性改变有助于从新的角度探索视网膜组织的增龄性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3例(共126眼)糖尿病疑似视网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OCTA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观察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及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情况。同时以间接眼底镜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计算OCTA、FFA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经间接眼底镜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46例,占73.02%;OCTA检查诊断的灵敏度为86.96%,特异度为76.47%;FFA的灵敏度为78.26%,特异度为64.71%,经χ~2检验,OCTA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FFA(χ~2=4.21、5.32,P=0.040、0.021)。结论 FFA、OCTA均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OCTA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明显高于FFA,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及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诊断糖尿病患者干眼症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6例(192眼),按病程分为A组55例(病程<10年)和B组41例(病程≥10年),按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NoDR组39例,NPDR组35例,PDR组22例,无糖尿病健康对照组43例(86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下泪河的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和面积(TMA,tearmeniscus area),同时进行干眼症状评分(Dry Eye Symptom Score,DESS)、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uorescein,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测定,采用检验和方差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TMH和DESS、FL、SIt和BU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TMH值、TMA值、DESS评分、FL评分、BUT及SIt等各项测量值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A组TMH值、TMA值、BUT和SIt测量值和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ESS评分和FL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DR、NPDR和PDR三组之间TMH值、TMA值和SIt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T、DESS和F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H测量值与DESS评分呈负相关(rs=-0.612,P<0.05);与FL和SIt弱相关(FL:rs=0.314,P<0.05;SIt:rs=0.363,P<0.05),与BUT呈正相关(rs=0.676,P<0.05)。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精确测量泪河高度和面积,可以作为干眼症的客观诊断指标;糖尿病患者泪液分泌减少及泪膜功能的损害随糖尿病的病程和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加重。  相似文献   

18.
高度近视眼黄斑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方法 对屈光度≥-6D,眼轴≥26mm的69眼进行OCT、A/B超、部分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高度近视眼的不同的OCT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高度近视眼的OCT图像表现为五种,第一种与非高度近视眼相似的正常OCT表现;第二种色素上皮不均及增厚;第三种神经上皮层间的裂隙光学空间形成;第四种黄斑下新生血管膜形成;第五种黄斑部的板层裂孔及全层裂孔。结论 OCT能精确的显示高度近视眼的不同的病理改变特征,特别是对神经上皮的层间分离眼提示高度近视眼的获得性视网膜劈裂。  相似文献   

19.
张记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181-182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病性黄斑病变(DM)的患者,方法对30例在我院确诊为糖尿病,病程在5~20年,且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患者进行研究,对视力影响的程度进行观察。结论糖尿病性黄斑病变伴随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逐渐加重而有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与黄斑区厚度、视神经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关系,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发病的外周机制。方法从门诊患者中,随机选取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414岁)35例,进行双眼视力,散瞳验光查屈光度检查,使用三维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3D-OCT)对黄斑区厚度及视神经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检测。比较屈光参差弱视患儿的弱视眼与优势眼的黄斑区厚度及视神经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差异。结果患儿平均年龄(9.2±2.8)岁,所有图像质量评分≥6分,弱视眼平均黄斑区厚度(288±15)μm,对比优势眼平均黄斑区厚度(281±12)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使用3D-OCT检查,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黄斑区平均厚度较优势眼显著增厚。但优势眼和弱视眼的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中央区,内环区及外环区视网膜厚度之间无明显差异。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优势眼也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