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青光眼患者选择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施治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82例青光眼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利用数字奇偶法对所有青光眼患者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选择传统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施治;观察组(41例):选择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施治;最终就两组青光眼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眼压恢复情况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青光眼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51%)展开对比,观察组青光眼患者(2.44%)获得显著降低(P <0.05);同对照组青光眼患者眼压恢复情况展开对比,观察组青光眼患者获得显著降低(P <0.05)。结论对于青光眼患者合理选择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于视力提升以及眼压恢复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并且对术后安全可以做出保证,有效证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文荣 《河北医药》2012,34(17):2592-2593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38例(46眼)青光眼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的34例(38眼)青光眼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术后眼压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1年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疗效肯定,可作为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一种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和预后。方法选取我院青光眼患者一共(102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5日至2017年1月1日,将102例青光眼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1例,观察组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结果观察组青光眼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青光眼患者的术后6 h眼压(27.12±5.13)mm Hg、术后12 h眼压(20.15±3.27)mm Hg、术后48 h眼压(10.11±1.28)mm Hg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 <0.05)。结论通过对青光眼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取得显著效果,能改善患者眼压,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2例(48眼)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0例(23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对照组22例(25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对照研究,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诊,检测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指标,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浅前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显著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0例(46眼)晚期青光眼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视力、眼压、视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晚期青光眼患者46只患眼治疗后眼压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视力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患者视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未见脉络膜脱离现象,2眼(4.35%)出现前房出血,2眼(4.35%)出现轻微瞳孔变形。结论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青光眼安全有效,对残存视力功能的保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6例184眼,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1例95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85例89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1周,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眼压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实验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确切,眼压控制效果好,同时可有效减少浅前房发生,术后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本院2017年6月收治的68例(82眼)青光眼患者纳做此次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6例(42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2例(40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眼压及手术成功率、早期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2个月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8%,对照组为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青光眼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0例(97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眼)采用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对照组(47眼)单独采用小梁切除术,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眼压下降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比较,观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88眼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病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47眼实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2例41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2组术后前房深度、眼压、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生率及滤过泡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8.51%,对照组34.1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生率观察组为0眼,对照组3眼(7.3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观察组42眼(89.36%)、对照组28眼(68.29%)眼压控制在21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发生功能性滤过泡观察组43眼(91.49%)、对照组29眼(70.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术后早期浅前房及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生率及术后滤过道疤痕化的发生,提高了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4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干扰素)和对照组(小梁切除术)各21例。对比两组眼压、视力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与对照组76.19%比较,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周和术后1年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力恢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改善视力,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40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作为观察组。随机对照组37例(37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和前房深度。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功能性滤过泡较对照组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不仅能提高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而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青光眼治疗过程中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手术方式的区别将120例青光眼病例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功能性滤泡的成形率及术后眼压控制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常规小梁切除术相比,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有效控制术后眼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疗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和视功能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眼压均有所降低,视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各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可改善患眼眼压和视力水平,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24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的眼压、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3 d、1周、1个月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6,(10):204-206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00例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则实行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患者的眼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完全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66,P0.05);观察组的正常前房率为96.0%,对照组的正常前房率为7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平均眼压和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眼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术后初期浅前房、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生率以及术后滤过道瘢痕的发生来说,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起到显著降低的效果,因此有助于该疾病手术成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7例(76眼),分为治疗组(复合小梁切除术组)40眼和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组)36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情况、眼压变化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手术成功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浅前房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功能型滤过泡发生率85.0%于对照组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年治疗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青光眼采取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及低眼压发生率低,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球筋膜下麻醉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下的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连续收入院的50例60眼青光眼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眼:球筋膜下麻醉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对照组35眼:球后麻醉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观察患者合作度,眼压。结果球筋膜下麻醉组有89.2%的合作度,球后麻醉组有88.2%的患者合作比较好或非常好合作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眼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眼压:观察组(11.42±5.16)mmHg,对照组(14.12±3.2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21mmHg为标准,观察组的完全成功率为96%,条件成功率为100%。对照组完全成功率为74.3%,条件成功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行球筋膜下麻醉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和有效的。在用药24~48h,仍然持续高眼压状态的病例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对比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与单纯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眼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3例(175眼)青光眼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78例,91眼)与观察组(75例,84眼),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对比2组患者术后眼压眼压、滤过泡形态、前房深度情况。结果:(1)手术前,2组患者的平均眼压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平均眼压水平为(8.68±3.69)mmHg,对照组的平均眼压水平为(14.08±4.49)mmHg,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4.67%,71/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浅前房发生率为12%(9/75),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为12.82%(10/78),两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光眼治疗中开展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能够有效降低眼压,改善滤过道阻塞,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琳  孙晋 《中国医药指南》2013,(24):100-101
目的探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眼压控制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眼压控制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脉络膜脱落及恶性青光眼病例发生,对照组分别2只眼和1只眼,经对症治疗治愈。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应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长期控制眼压,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实施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选取符合标准的120例(135眼),观察组60例(68眼)和对照组60例(67眼),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到1年,观察两组眼压、滤过泡形态、前房形成情况。结果术后1周内观察组在眼压、滤过泡形态、浅前房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术后3个月到1年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远期的临床效果好,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