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小切口手术对高龄白内障患者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2例高龄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A组进行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B组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术后1周视力明显较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白内障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中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并发症较少,更适合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2.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8)
目的:分析小切口乳化囊外摘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两种手术方式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科60例高龄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分为数目相等的两组,研究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照组采用小切口乳化囊外摘手术,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术后1周研究组的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视力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时散光度数都明显比术前高但是在术后3个月都恢复术前水平,并且两组患者不同时期散光度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囊破裂和角膜水肿发生率明显比研究组高(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费用低、疗效好的手术方式,相对超声乳化其更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5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高龄白内障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进行治疗,试验组则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散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后,2组患者手术后的视力情况较手术前改善明显,且试验组患者术后3d的视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手术后3d、1个月的散光度情况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后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率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显著,且对照组患者下降水平较试验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2 h和24 h眼压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数据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较对照组52.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散光度以及眼压等临床症状,同时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龄白内障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28例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视力均有显著提高(P0.01)。超声乳化组在术后1周视力高于小切口组(P0.01),但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视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疗效相似,但具有操作更简单,设备要求简单,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白内障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了老人的视力,严重者可致盲眼。高龄患者进行手术可能会导致眼部其他病变。因此,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兴起,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也随之产生,我院对258例高龄白内障患者采用分别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高龄白内障患者小切口手术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101例(共123眼)高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76~92岁之间。将123眼随机分为研究组(55眼)和超乳组(68眼)。分别接受小切口手术和超声乳化治疗。结果研究组和超乳组患者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有53眼和67眼出现角膜水肿。研究组和超乳组之间发生I级、II级及III级角膜水肿的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P〉0.05);但研究组发生III级的比例少于超乳组。研究组患者角膜水肿术后消退时间快于超乳组,其中术后1 d消退的眼数研究组多于超乳组(χ^2=4.01,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入选的68例(80眼)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法随机分为A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和B组(超声乳化吸出术)各40眼,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A组术后7d裸眼视力改善较B组明显,但术后3个月最好矫正视力与B组比较,P>0.05。两组术后7d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散光程度分别比较,P>0.05。A组术中及术后发生后囊破裂并玻璃体拖出、角膜水肿、虹膜损伤、悬韧带断离等并发症少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效果与超声乳化术基本相似,且术后7d裸眼视力改善好,合并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目前基层医院和扶贫工作中规模化白内障手术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在9天内完成的365例(369眼)白内障手术,其中超声乳化术(Phacoemulsification)151眼,现代囊外摘除术(ECCE)218眼。比较两种不同术式术后视力、并发症情况。结果:Phaco与ECCE术后早期视力差异有显著性( P〈0.05);术后3月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haco手术视力恢复快、散光小,效果好;ECCE通过对手术技术的改进,熟练的手术操作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与Phaco术后效果接近,因设备简单,操作易行,适用于基层医院及扶贫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青光眼术后高龄白内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9例(100眼)青光眼术后高龄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实验组)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祼眼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角膜散光小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高龄白内障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好、角膜散光小、并发症少,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不影响原有滤过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0年来我院诊治白内障的67例患者共105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其中外伤性白内障7例10眼,老年性白内障49例75眼,并发性白内障6例11眼,先天性白内障5例9眼,并观察术后患眼的视力矫正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报告的67例患者105眼,术后视力恢复在0.05~0.29共6眼,在0.30~0.49共35眼,在0.50~0.79共46眼,在0.80~1.00共18眼,复明效果较满意。术中有3眼发生小裂孔,发生率为2.9%。术后有3眼发生切口闭合不良,发生率为2.9%;有27眼发生角膜水肿,发生率为25.7%;有19眼发生虹膜炎性反应,发生率为18.1%。术后未发生眼内大出血,眼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手术切口小,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是适合各级医院开展的白内障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8)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间于某院和进修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0例,按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00例。观察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手术前后视力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h、6h、12h及24h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48h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1周的视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手术4周及12周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瞳孔变化、前房积血、虹膜损伤、角膜水肿及后囊破裂多项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远期治疗效果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无明显区别,但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术后视力恢复更快,眼压浮动较小,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不同切口方位对散光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之间收录的68例白内障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两组的患者均采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其中A组的34例患者主要选取角膜曲率最大的子午线轴向方位进行手术,而B组的34例患者主要采取于水平子午线轴向的方位进行手术。结果通过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3d、1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均明显的高于治疗前,数据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A组患者在治疗后的3d、1个月、3个月角膜的散光度均明显低于B组的情况,数据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两组在治疗后的3d、1个月、3个月的顺规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对于白内障患者采取角膜曲率最大的子午线轴向方位进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散光度的情况发生,而且这种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9例(36眼),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入院后均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6个月~3年。结果眼压均得到控制,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地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降压和增视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用的125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小切口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后观察两组的视力恢复情况和手术对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结果两组手术的视力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但超声乳化组的手术前后的角膜内皮细胞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小切口手术的并发症少,简便易行,费用低。结论对于不同情况的白内障患者要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硬核白内障患者还是用小切口手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长托宁作为术前用药对高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血糖和腺体分泌三个方面是否优于阿托品。方法:选择50例拟行手术的高龄患者分为阿托品组和长托宁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给予阿托品和长托宁,观察围术期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糖浓度和腺体分泌量。结果:围手术期长托宁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糖、腺体分泌量明显低于阿托品组。结论:长托宁作为术前用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腺体分泌少的特点.对于高龄手术患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指南》2017,(8)
目的探讨应用带有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在白内障小切口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做表麻下,于角巩膜缘(11:00~12:00时钟位)后界约1 mm切开球结膜,同时向前滑行0.5~1 mm让球结膜起皱折直至角巩膜缘后界做角巩膜缘隧道切口进入前房,切口深度1/2厚度,连续环形撕囊,手法碎核乳化去除皮质,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201例201只眼全部应用带有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完成白内障小切口摘除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损伤小,切口闭合好,不需缝线,无1例感染。视力恢复快:出院时视力<0.1 10例(4.96%);0.1<视力<0.3 53例(26.37%);视力>0.3 138例(68.66%)。1个月后复查视力:视力<0.1 2例(0.99%);0.1<视力<0.3 23例(11.44%);视力>0.3 176例(87.56%)。结论应用带有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的白内障小切口手术绝大多数患者可表面麻醉完成,即使术中患者仍诉眼痛,可用2%利多卡因临时点滴加强麻醉,灵活实用。带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切口在角巩膜缘后界被其向前皱褶的结膜瓣遮盖,且切口是隧道入前房,闭合较一般角巩膜缘切口密闭更好,不易感染。结膜瓣是直接切口,向前滑行至角巩膜缘后界才切开巩膜,不分离球结膜下组织,损伤小,眼表泪膜影响小,手术后泪膜恢复快。手术结束无需缝线。手术操作简捷,省时安全。带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技术可在白内障小切口手术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小切口(6mm)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334例老年性白内障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一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71.2%,3月占94.6%,术后一周散光为1.86±0.95D;术后三月散光0.93±0.58D,分别小于10~12mm大切口对照组(P<0.001)。并讨论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中意外的处理方法。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