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护理交接单结合医护一体化在心脏术后晨间交接班中的应用及其实施效果。选取心脏术后患者99例,将其分为两组, 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未实施医护一体化的46例为对照组,应用传统口头晨间交接班;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实施医护一体化的53例为观察组,应用护理交接单结合医护一体化进行晨间交接班。比较两组每日晨间交接班时间、医生下达医嘱时间、护理质量、出院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观察组与对照组交接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医生下达医嘱时间缩短了7.21 min(P<0.01),护理质量、出院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护理交接单结合医护一体化可规范交接班内容,提高医护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邓娜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6):204-207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BL)联合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SBAR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管理,观察组采用PBL教学联合SBAR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时护士对危重患者整体情况掌握度;比较干预期两组的交接问题发生率、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比较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时两组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结果 干预2个月,观察组护士对危重患者整体情况掌握度评分、CTDI-CV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的交接问题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观察组对交接班的完整性、条理性、时效性和重点突出及总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联合SBAR模式在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较好,能提高患者整体情况掌握度与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降低交接问题发生率,提升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邓娜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6):204-207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BL)联合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SBAR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管理,观察组采用PBL教学联合SBAR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时护士对危重患者整体情况掌握度;比较干预期两组的交接问题发生率、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比较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时两组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结果 干预2个月,观察组护士对危重患者整体情况掌握度评分、CTDI-CV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的交接问题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观察组对交接班的完整性、条理性、时效性和重点突出及总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联合SBAR模式在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较好,能提高患者整体情况掌握度与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降低交接问题发生率,提升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基层医院产科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的80名产科具有独立值班资格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名和研究组4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交接班,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SBAR标准沟通模式交接班,比较两组护士的病情知晓率、护理交接班缺陷率、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理交接班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士病情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交接班缺陷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主学习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质量、护理交接班效果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科护理交接班实施SBAR标准沟通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护士病情知晓率、自主学习能力、护理工作质量、以及交接班效果,降低护理交接班缺陷率,该模式在基层医院产科临床上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 PASS结构化病情交班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1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工作的4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5月至8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对危重症患者交接班实施传统床旁交接班模式,此阶段交接班相关资料作为对照组;2021年9月至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对危重症患者交接班实施I PASS结构化病情交班模式,此阶段交接班相关资料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交接班质量、交接班时间、交接内容完整性及其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交班环境、交班内容、沟通技巧、人文关怀、组织效率、临床判断及总体交班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接班环境、沟通技巧、人文关怀、组织效率、临床判断及总体交班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交班内容完整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交接班模式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 P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新生儿科实施的效果。方法以实施绩效考核后半年(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为观察组,实施前(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为对照组,对比绩效考核实施前后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五项指标(基础护理、优质护理服务、病历书写、消毒隔离、病区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家长满意度和医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绩效考核管理引入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工作中,提高了患者和医师满意度,充分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规范护理交接班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价值和意义,以帮助临床护士掌握护理程序和工作方法,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方法对护理交接班的现状作出分析,探讨新的交接班流程和管理对策。强化交接班制度,具体规范交接班流程。结果实施规范化交接班流程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责任心加强。结论规范化交接班流程的实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促进整体护理的发展,树立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LCC交接模式在产科危重患者交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1年6月接受传统交接班模式交接的80例产科危重患者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另收集2021年7月—2021年12月接受LCC交接模式交接的80例产科危重患者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及两种交接模式下交接问题发生情况、护士对患者整体情况掌握度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意向问卷(CCTDI)]。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C交接模式交接问题总发生率低于传统交接模式,护士对患者整体情况掌握度较传统模式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C交接模式下护士CCTDI问卷分析能力、开放思想、寻找真相、求知欲、系统化能力、认知成熟度、批判性思维方面评分及总分均较传统模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危重患者采用LCC交接模式交接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交接问题发生,提高护士对患者整体情况掌握度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药实践》2017,(10):772-776
目的:探讨改进式SBAR交接模式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1日—2016年9月30日109例住院患者和护士20名为对照组,2016年10月1日—2017年3月31日109例住院患者和护士20名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交班模式,观察组采取改进式SBAR护理交班模式。比较分析两组交接班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交班时间和交接班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交班质量与交班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交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式SBAR交班模式可以提升交接班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医护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床安全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235例(273眼),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140眼),以及对照组115例(133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按临床安全护理路径给予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均轻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临床安全护理路径应用白内障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满足患者对高质量护理的需求,应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 ,为制定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提供依据和方法 参考。方法 按照时间段为分界点,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从我院急诊转移至其他部门的612例设为对照组,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转运的713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转运模式,观察组采取PDC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转运期间漏项发生率、转运不当发生率、接收科室的满意率等方面的指标。结果 观察组在转运中,总漏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士转运处理不当次数发生率及院内平均转运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接收部门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DCA循环能够及时发现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安全问题,减少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转运的安全性,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对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方法:2017年7月对我院70新入职护士(观察组)实行规范化培训,并与实施前(2017年1~2017年6)我院新入职护士69名(对照组)进行对比,对比两组护士的核心能力、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情况,并比较两组护士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规范化培训后,观察组的核心能力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入职的护士给予规范化培训,可提高其核心能力和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7,(12):241-243
目的探讨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对新生儿转运效果的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1月我院诊治的300例危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我院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前后分为观察组213例和对照组87例,对照组为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前,观察组为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后。结果观察组转运前处理时间及转运后安置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5.77%优于对照组(8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2%较对照组(12.6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新生儿转运流程,能有效的缩短转运前及转运后处理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降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信息化交接班流程与书面交接班流程的优劣。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科手术室接受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41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7例(86.2%),女57例(13.8%),年龄(51.3±10.7)岁。按照交接班方式分为试验组(信息化交接班)和对照组(书面交接班),试验组193例,对照组221例。主要观察指标为交接班问题发生率、交班时间及交班后电话回访率。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结果 使用信息化交接班方式后,试验组的交接班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5%(30/193)比26.7%(59/221)],交班时间短于对照组[2.5(2.0,3.2)min比5.0(4.2,6.0)min],交班后电话回访率较对照组下降[13.0%(25/193)比22.6%(50/221)],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优化后信息化交接班方式,可以减少手术室交接班问题,降低电话回访率,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交班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控制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之上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法(CQI),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置管后非计划拔管(UE)的发生率及再次置管概率。结果对照组经口气管插管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7.14%,气管切开置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1.43%,中心静脉置管(CVC))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4.29%,观察组经口气管插管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43%,中心静脉置管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43%,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后需再次置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患者置管后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 SBAR 沟通方式在心内科重症监护(CCU)病房护士晨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12月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1~5月的患者8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沟通模式交班,试验组按照 SBAR 沟通模式交班,比较2组发生缺陷率、满意度及交班时间情况。结果试验组发生缺陷事件率为22.50%低于对照组的33.75%(P ﹤0.05),满意度为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交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运用 SBAR 沟通方式,可规范年轻护理人员交班流程,确保患者安全,保证护士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护士预见性思维在肝功能衰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4例(2017年11月2日至2018年4月2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数字抽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各32例,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肝功能衰竭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8.
李向彩 《北方药学》2011,8(1):118-118
目的:探讨病区护理交接班路径的内容和实施.方法:制定病区规范的交接班路径,使每个班按路径要求认真交接.结果:护士能自觉完成本班的工作职责,加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通过实施病区护理交接班路径,增强了护士的慎独意识,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增进护患关系,避免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梁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4,(25):331-332
目的探讨分析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临床护理措施,减少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实施阴道分娩的68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的31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的37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的助产护士均接受过专业培训。对比两组助产过程中锁骨骨折情况和新生儿父母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锁骨骨折率为0.54%,对照组为2.2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88.92%,对照组为82.5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科护士进行助产专业技能培训,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产科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剖宫产产妇34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3例。对照组遵医嘱及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通过问卷调查、询问、交谈、查阅病历等方法总结实证问题,通过检索文献,查阅资料找寻实证支持,进行实证观察及应用。结果观察组的SAS、S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低血糖、感染、尿潴留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产科实施循证护理能将不良反应降至最低限度,促进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