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穴位注射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在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治疗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每组治疗3个疗程,20 d为1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10 d。3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和血乳酸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监测值均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在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能够更有效降低血乳酸水平,提高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家庭康复训练对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除间断到医院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外,并在家进行严格的家庭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间断到医院进行康复训练,运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比较2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在训练6个月及12个月后的GMFM-8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训练对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结合按摩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符合痉挛型脑瘫诊断标准的96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结合推拿疗法,对照组只采用推拿疗法,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有同一康复医师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价。结果 两组患儿肌张力及粗大运动能力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熏蒸结合按摩疗法治疗可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提高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SET)对痉孪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痉孪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n=30)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n=30)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SET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康复治疗3个月,在康复治疗前后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悬吊运动疗法(SET)能更有效的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是通过对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蜡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治疗,探讨其疗效,为以后临床上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选取26例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间在山东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符合痉挛型脑性瘫痪入选标准的患儿,按照监护人意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3例,对照组13例,年龄2-6岁,其中女孩8侧,男孩18例。治疗组患者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蜡疗治疗,其中鼠神经生长因子每次使用剂量为30gg注射痉挛下肢的穴位,每周2次,15次为一个疗程,休息2周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蜡疗每日1次,每周6d,3个月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应用蜡疗治疗,二组均同时配合功能训练和理疗,前后采用肌张力分级、主要关节活动度等评价指标,研究患儿肌张力降低及功能改善情况,每次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肌张力按照改良的Ashworth分级系统,肌张力降低1级以上及主要关节活动度提高10。以上者为有效,反之,为无效。制定表格,统计治疗组11例有明显效果,2例一般效果,对照组6例有明显效果,7例一般效果,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x^2检验,得出结论P〈0.05,有统计学意义,故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蜡疗治疗配合功能训练、理疗较应用蜡疗配合功能训练、理疗有差异,疗效更好。结论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蜡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有效降低了患儿的肌张力,改善了患儿的运动功能和异常姿势,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长培训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30)患儿常规康复训练,家长不接受培训,观察组(n=30)患儿常规康复训练同时家长接受培训.通过间接干预家长的方法,以期改变患儿ICF框架内的环境因素,从而更好地促进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提高.两组均接受康复治疗3个月.试验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和脑瘫患儿家长自评量表(CP-GMFQ)对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明显改善,GMFM和CP-GMFQ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家长培训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抑制痉挛型脑瘫患儿拇指内收畸形,重建拇指功能.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作业疗法及蜡疗;对照组50例,仅接受作业疗法,患儿年龄均在6~36个月,平均15.61月.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有显著改善,但治疗组患儿的好转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呼吸训练纳入痉挛型四肢瘫患儿康复训练项目中,对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大庆脑血管医院儿童康复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的1~3岁确诊痉挛型脑瘫四肢瘫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呼吸组和对照组各30例,呼吸组除对患儿进行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的康复治疗外增加了呼吸训练项目,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GMFM)、综合功能(ADL)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粗大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结合常用康复训练方法能改善痉挛型脑瘫四肢瘫患儿的肢体粗大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刘敏  赵红英  王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53-2454
目的:观察痉挛肌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中的疗效.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70例,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总疗程为半年.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the gross function measure,GMFM)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MFM评分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痉挛肌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刘宏洋  于雪峰 《江西医药》2011,46(8):729-730
目的探讨电针头穴运动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在现代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电针头穴运动区方法,治疗前后运用GMFM-88项量表评定粗大运动功能的动态改变。结果经过1个疗程(3个月)治疗后,GMFM-88项量表评定分值具有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头穴运动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斜视与脑瘫型别、瘫痪类型、脑瘫程度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8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222例脑瘫患儿,采用角膜反光点法,由眼科医师测量其斜视程度。结果222例脑瘫患儿出现斜视49例,斜视率为22.1%。痉挛型脑瘫的斜视率25.6%,双瘫组的斜视率69.6%,轻度脑瘫斜视率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癫痫发作、智力障碍、小头畸形患儿的斜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型别、类型和程度的脑瘫患儿,其斜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斜视与大脑损伤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杨薇  辛宁  赵文红 《黑龙江医药》2007,20(4):332-333
介绍了脑性瘫痪患儿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以及肢体功能训练指导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脑瘫患儿为对照组,使用运动治疗;40例脑瘫患儿为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提高(P<0.05);其中治疗后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脑瘫患者综合康复治疗较单一运动法治疗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钱士明  周冬梅 《药学进展》2006,30(8):368-370
目的:观察多肽复合冲剂对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脑瘫患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多肽复合冲剂.采用WeeFIM量表进行疗效综合评定,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41.6%)(P<0.05).结论:在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多肽复合冲剂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智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性瘫痪步行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小儿脑性瘫痪治疗的2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两组患儿的步行训练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Ⅱ~Ⅳ级患儿治疗有效率以及总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0~Ⅰ级患儿治疗有效率存在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性瘫痪步行训练中的运用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和质量,尤其是轻症患儿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予以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Cerebral palsy (CP) is a group of non-progressive disorders of motor function in children resulting from an injury to an immature brain. In addition to abnormal limb and trunk movement, individuals with CP can experience involuntary muscle contractions of the lower facial muscle groups, causing oromandibular dystonia (OMD). Contraction of the lateral pterygoids and submandibular muscles depresses the mandible. OMD involving the lateral pterygoids can therefore lead to involuntary jaw opening posture, affecting the ability to feed and speak effectively. We present a case series of five patients with CP and OMD that received novel ultrasound-guided onabotulinumtoxinA to the lateral pterygoid muscles. Our goal was to determine if chemodenervation would improve the mouth-closing ability, thus in turn 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swallow, chew, manage secretions, and communicate. We describe this unique injection method and report a subjective improvement in eating abilities and communication, in addition to a positive upward trend in most patients’ weights, with no significant adverse side effects.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缓解痉挛型脑瘫动物泌涎症状的机理。方法建立SPR动物模型,以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c-fos在模型大鼠腰3-6脊髓内及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易化区的表达。结果SPR造成的损伤引起SPR组脊髓后角及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c-fos的显著性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c-fos表达情况的检测说明L3-6脊神经后根的传入纤维和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存在着相关功能联系和神经通路联系,SPR术对脊神经后根的切断调整了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的活性,通过相关脑神经核,调整咽喉肌的紧张性使流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8.
小剂量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剂量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 选择6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小剂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再进行家庭康复治疗及配带矫形器进行步态训练治疗3—6个月,并设对照组对比观察。结果 经BTX—A注射后患儿肌张力降低,关节活动度扩大,继续康复治疗及配带足踝矫形器训练,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步态得到进一步改善。BTX—A组显效41侧,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69%。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46.16%。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小剂量BTX—A神经阻滞术治疗痉挛型脑瘫具有解痉快,不良反应小,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CP)儿童睡眠脑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部分剥夺睡眠法对57例年龄4~48个月的足月CP儿进行睡眠脑电图描记。结果 53例EEG异常(93.0%),主要异常为睡眠纺锤波缺失(80.7%),见于各型CP,3个月时即可检出;两半球脑波明显不对称占22.8%,主要见于偏瘫以及存在左右差的双瘫型CP;痫样放电占19.5%,见于合并癫痫发作者。结论 睡眠EEG检查有助于CP早期诊断、分型、合并癫痫的诊断,可作为高危儿随访及早期CP患儿常规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中的脑瘫儿童的异常心理及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的脑瘫儿童60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儿童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实验组儿童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对其进行评价测试。实验之前对所有脑瘫儿童进行综合测试评估并记录,护理期结束时同时对所有脑瘫儿童进行综合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测试评定,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心理干预对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影响。结果通过对两组脑瘫儿童的护理治疗,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经测试评定后的数据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性,实验组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有效率(90%)要远远的高于对照组(67%),P<0.05。结论对脑瘫儿童进行综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的提高患儿的综合生活功能及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福利院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具有良好的助推作用,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促进患儿系统有效的进行康复训练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