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分析原发性胆囊癌的分型及CT表现,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原发性胆囊癌,总结其术前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讨论胆囊癌的CT分型、病理学分型。结果根据肿瘤的形态及CT表现将胆囊癌分为三型:①肿块型:13例,占52%;②结节型:8例,占32%;③浸润型:4例,占16%。手术病理腺癌21例、鳞癌4例。9例合并慢性胆囊炎;11例合并胆囊结石;肝脏直接受侵犯16例;侵及胰腺和十二指肠7例;肝脏及淋巴结转移8例;肝内、外胆管扩张13例。结论CT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可清楚显示胆囊癌的病变部位及程度,为肿瘤分期及能否手术根治提供了准确的依据。胆囊癌的三个类型是胆囊癌病变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性表现,结节型及浸润型是胆囊癌的早期表现,肿块型为胆囊癌的中晚期表现并已直接侵犯肝脏及淋巴结转移,侵犯周围组织等。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应注重胆囊形态的改变、胆囊壁厚度的改变,可行多体位CT扫描,并且重视患者的病史。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结合胆囊癌的CT直接征象分析其产生不同间接征象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胆囊癌的CT征象.结果 CT直接征象:肿块型6例,厚壁型18例,腔内结节型3例,胆囊颈型5例,混合型4例.间接征象:肝脏侵犯、肝内外胆管扩张合并胆结石、肝多发转移、淋巴结转移、胃窦及十二指肠受累、侵犯腹壁.是否合并肝脏侵犯不同型胆囊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4,P<0.05);是否合并肝内外胆管扩张不同型胆囊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84,P<0.05);是否合并胆结石、肝多发转移、淋巴结转移、胃窦及十二指肠受累、侵犯腹壁等间接征象不同型胆囊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胆囊癌的CT直接征象表现多样,故具有不同的间接征象,仔细分析CT间接征象对胆囊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胆囊癌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采用CT检查诊断进行确诊,原发性胆囊癌的CT表现:乳头腔内肿块型、局限或弥漫胆囊壁增厚、较大肿块充满或吞没胆囊型,结合病理可将胆囊癌的直接征象分为三种类型:浸润型、结节型、肿块型;胆囊癌的CT增强扫描表现:动脉期高密度,门静脉期等密度,其次为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为高密度,延迟期高于正常胆囊壁及肝脏,消退不明显,特别是胆囊癌结合部局部增厚的胆囊壁持续强化的特征。结论原发性胆囊癌表现复杂多样,CT检查不失为一种确立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结合胆囊癌的CT多期动态增强表现,分析胆囊癌在不同增强时相内病变显示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36例的CT征象。结果对于壁厚型胆囊癌,多期动态增强CT的不同时相内对胆囊癌的直接征象的显示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4,P〈0.05)。在多期动态增强CT的不同时相内对显示肿块型胆囊癌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P〈0.05)。在多期动态增强CT的不同时相内对显示壁厚型胆囊癌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χ2=13.14,P〈0.05)及肝门受累情况(χ2=24,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多期动态增强CT的不同时相内对显示腔内结节型胆囊癌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P〈0.05)。在多期动态增强CT的不同时相内对显示胆囊颈型胆囊癌是否合并肝门受累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P〈0.05)。结论动态增强CT的不同时相内对胆囊癌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的显示有差异,动态增强CT扫描对于胆囊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作用,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例胆囊癌,均经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胆囊癌呈软组织肿块型4例,胆囊壁局部或弥漫增厚型6例,腔内结节型2例,胆管阻塞型1例。肝脏受侵犯5例,淋巴结转移7例,腹水1例,6例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论胆囊癌病人行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明确胆囊癌的特征表现,有助于胆囊癌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各型胆囊癌的CT表现,以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原发性胆囊癌的CT资料。结果 18例胆囊癌中,腺癌14例,鳞癌4例。胆囊癌中以女性多见,CT分型中,软组织肿块型9例,壁厚型6例,结节型3例。结论 CT可以清楚显示胆囊癌的病变部位、形态、大小以及对周围组织侵犯的程度,薄层及增强扫描可以显示胆囊壁的厚度,还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强化特点。有助于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并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肾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芝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7):51-52
目的提高对肾结核CT影像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结核2 4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肾结核的CT表现有(1)肾髓质多发空洞或脓腔形成(8 3.3%),呈囊状低密度影围绕相对狭小肾盂呈"花瓣"状排列;(2)肾皮质变薄(75.0%);(3)肾盂及输尿管壁增厚(66.7%),管腔狭窄与扩张并存;(4)结核性空洞洞壁、肾实质钙化及肾自截(58.0%);(5)肾盏轻度扩张,肾盏杯口面侵蚀破坏,相应肾髓质多发小脓腔(1 6.7%).而肾体积及外形改变、肾积水或积脓、肾功能不全为继发常见改变.结论肾结核CT特征表现为断面上聚集成"花瓣"状多发低密度区,CT扫描对肾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陈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30(5):401-402
原发性胆囊癌较少见 ,术前能够作出明确诊断非常困难 ,临床明确诊断多属晚期。随着 B超及 CT广泛应用于临床 ,胆囊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 ,但漏诊、误诊时有发生 ,尤其对早期胆囊癌诊断仍有一定困难 ,本文收集我院 2 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 CT表现进行分析 ,探讨 CT扫描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1 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 1997— 2 0 0 0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例 2 6例 ,男 7例 ,女 19例 ,年龄 4 6~ 72岁 ,平均 5 6岁 ,其中 >5 0岁者 2 3例 ,占 88%。 2 6例病人均做 CT扫描检查 ,12例同时做增强扫描。2 6例中 ,有 10例在检… 相似文献
14.
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0例 ,其中男性 2 2例 ,女性38例 ,年龄 2 7~ 81岁 ,平均 6 0岁 ,主要临床表现 :畏寒发热 2 6例 ,黄疸 1 8例 ,右上腹疼痛 4 2例 ,无临床症状者 1 2例。1 2 CT检查方法 所有病人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范围膈下至髂嵴上缘。扫描前口服造影剂充盈胃肠道 ,采用PQ5 0 0 0螺旋CT ,连续容积扫描 ,扫描层厚8mm ,间距 8mm。2 CT表现2 1 1 6例表现为胆囊壁厚薄不均 ,但胆囊外观完整 ,其中 8例有胆囊结节 ,1 1例伴有胆囊结石 ,胆囊壁均明显强化 ,还有 6例肝脏组织明显受侵犯 ,4例可见肝内胆管扩张。2 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彩超 (CDFI)和 CT检查胆囊癌表现的差异。方法 :应用 CDFI和 CT分别检查 19例胆囊癌患者 ,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CDFI表现结节型 3例 ,厚壁型 2例 ,实块型 4例 ,混合型 5例。 CT表现结节型 1例 ,厚壁型 1例 ,实块型 5例 ,混合型 6例。其中 CDFI在全部病例的肿块内 ,11例探及血流信号 ;CT增强 12例 ,肿块有明显强化 10例。结论 :CDFI与 CT对胆囊癌的诊断正确率较高 ,CDFI结合 CT扫描能无重叠地显示胆囊和胆管局部解剖关系 ,对于诊断早期胆囊恶性病变 CDFI有很大优势 ,了解浸润程度 CT检查很有帮助。两者即存在差异又可相互补充 ,临床合理选择应用将有助于全面了解病情、指导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5例手术病理证实胆囊癌的 CT 表现,并结合文献论述 CT 的诊断价值与限度。材料与方法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46~60岁(平均53岁)。CT 检查装置为东芝 TCT-80A,扫描时间4.5秒。检查范围自膈顶至肝下缘,层厚10mm、间隔10mm,胆囊区则行2mm 或5mm 连续精 相似文献
17.
肾脏为腹膜后位器官,深藏于肾窝,受到肋骨、腰肌、脊椎和前面的腹壁、腹腔内脏器、上面膈肌的保护,正常肾有一定的活动度,一般很少受损。但是。肾质地脆,包膜薄,周围有骨质结构。随着近年各种致伤因素的增加,肾脏外伤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肾外伤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合理的初期处理、正确治疗方案的选择对泌尿系统损伤的预后极为重要,如处理不当,会影响其生存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CT对肾外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搜集2004—2005年我院收治的46例肾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肾外伤的CT表现及对临床治疗的价值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19.
20.
脑梗死是指脑部缺血缺氧、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IS)。其致残率和病死率都非常高。其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形成血栓或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闭塞或狭窄,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或气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