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非小细胞肺癌欲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化疗组各90例。化疗组患者给予 NP 化疗方案,3周时间为1周期,4周期为1个疗程。研究组患者在化疗组化疗基础上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另取门诊健康查体者3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健康查体者与患者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D-二聚体(D-D)与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并观察研究组与化疗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前,肺癌组患者PT、APTT、FIB、D-D、PLT 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后,研究组 PT、APTT、FIB、D-D、PLT 均低于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患者体内存在凝血机制异常,化疗后患者体内凝血机制紊乱程度加深,配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高凝状态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凝血功能情况,以期寻求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4例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健康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均抽取静脉血,观察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观察AIDS不同治疗方案对凝血功能影响性;观察栓塞AIDS患者和未发生栓塞、健康对照患者在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PT、APTT、TT、Fib、PLT、D-D上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组在PT、APTT、TT、Fib、PLT、D-D上较未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PT、APTT、TT、Fib、PLT、D-D含量最高,其次为未发生栓塞组,和对照组比较,栓塞组和未发生栓塞组在PT、APTT、TT、Fib、PLT、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栓塞组PT、APTT、TT、Fib、PLT、D-D含量显著高于未发生栓塞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患者凝血功能会出现异常,且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AIDS患者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了解这两种因子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分为2组: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患者38例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患者62例,另选健康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浆TM浓度及D-D浓度,观察各组变化,同时研究TM与D-D有无相关性。结果1糖尿病组血浆TM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且合并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血浆TM水平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糖尿病组(P<0.05),2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D-D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合并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D-D水平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3血浆TM与D-D呈显著正相关(r=0.583,P<0.001)。结论 1检测血浆TM水平可以帮助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情况;2随着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微血管病变的出现,血中D-D水平升高,提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和继发纤溶亢进;3糖尿病患者血浆TM与D-D密切相关,表明TM也反映体内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血凝状态.方法 检测41例初诊甲亢患者(甲亢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APlvr及D-二聚体(D-D)水平,以甲状腺功能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甲亢组血浆APT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3.8±4.5)s vs.(34.7±5.6)s],Fib、D-D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8±0.8)g/L vs.(2.5±0.5)g/L],[(0.45±0.16)g/L vs.(0.22±0.13)g/L](P<0.05).结论 甲亢患者处于相对高凝状态,此增加了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5.
血浆、尿中D-二聚体在肾脏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尿中D-二聚体(D-D)水平与肾脏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24例肾病综合征(NS)、1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及20例健康人对照血浆、尿中D-D水平。结果NS组、CGN组血浆、尿中D-D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S组血浆、尿中D-D的水平明显高于CGN组(P<0.01)。NS组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和抗凝治疗后,血浆、尿中D-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浆、尿中D-D水平能很好地反映肾脏病高凝状态,并对疗效考核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维持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脓毒症休克患者,探讨维持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6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6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维持量甲基强的松龙40 mg/d静脉推注,共3 d;减至20 mg/d,共3 d.两组均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检测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PLT、APTT、PT、Fib、D-D、APACHEⅡ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治疗前后PLT、APTT、PT、Fib、D-D、APACHE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维持量甲基强的松龙可能通过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凝血功能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肝硬化患者(ChildA级12例,ChildB级20例,ChildC级18例)、20例慢性乙肝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测定其血浆D-D和Fib水平。结果肝硬化Child分级三组之间血浆D-D含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Fib含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各组与慢性乙肝组相比,血浆D-D和Fib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各组血浆D-D和Fib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D-D和Fib水平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观察血浆D-D和Fib含量的变化,有助于对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指导临床用药治疗,对预后估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60例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间段收治的100例普通失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按输血量大小分别分成一组、二组、三组,检测各组输血前后APTT、PT、Fib、PLT和D-D。结果输血前后对照一组患者凝血功能没有明显改变(P>0.05),对照二组APPT、PT和Fib出现改变(P<0.05),对照三组APTT、PT、Fib、PLT和D-D均明显改变(P<0.05);对照一组和试验一组患者输血后APTT、PT、Fib、PLT和D-D相比有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输血量≥3 U,普通患者输血量≥6 U的情况下,需要检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并适时补充新鲜的冰冻血浆,预防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R)、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在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选择228例先兆流产及正常妊娠妇女,均抽取静脉血进行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检测;(2)对两组孕妇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检测;(3)对先兆流产治疗成功者复测上述指标。结果(1)先兆流产治疗成功者与正常妊娠孕妇D-D/R、Fib、PLT及血流动力学检测无显著性差异;(2)先兆流产治疗失败者与正常妊娠孕妇D-D/R及Fib水平有显著性差异(户〈0.05),血流动力学无显著性差异;(3)先兆流产治疗成功者治疗前后D—D/R、Fib、PLT及血流动力学检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血浆D-D/R及Fib水平可以作为判断先兆流产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血液高凝肺癌化疗患者凝血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80例血液高凝肺癌化疗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38例患者纳入A组,将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B组.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凝血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P>0.05);两组治疗后FIB、D-D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B组较A组低(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CD4+/CD8+水平(P>0.05);两组治疗后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高,CD8+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B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血液高凝肺癌化疗患者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其血液高凝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李晓颜  杨继红  朱旭峰 《中国医药》2011,6(11):1346-1348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自噬蛋白Beclin1、PLT、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变化,并观察其变化的趋势与肺癌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全自动血凝仪以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50例不同病理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定量Beclin1和D-二聚体、血浆Fib水平和PLT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癌患者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24.90±4.68)%比(92.27±4.52)%],Fib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04±0.772) g/L比(2.953±0.719)g/L、( 1443.8±1664.5) μg/L比(148.8±82.4) μg/L,P<0.01].肺癌组患者PLT计数为(506.60±65.21)×109/L,正常对照组为(210.94±47.34)×109/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随着病理恶性度的增加,肺癌组患者PLT明显增高,同时血浆Fib水平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周血PLT、血浆Fib和D-二聚体含量及自噬蛋白Beclin1的变化与肺癌的恶性度有明显相关性,联合多参数检测综合分析可作为临床疗效评估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黄莉萍 《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0):723-727
目的:观察D-二聚体(D-D)与白细胞(WBC)对孕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前状态(Pre-DI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57例妊娠并发生DIC的患者为妊娠DIC组,另选健康体检妇女30例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妊娠妇女30例,为正常妊娠组。采用美国ACLAd-vance全自动血细胞凝集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D-D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按常规方法。纤维蛋白原(Fib)、AT-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分析三组PT,TT,APTT,Fib,PLT,AT-Ⅲ,D-D,WBC,3P阳性率的差异,同期观察妊娠DIC组中不同诱因: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引产、先兆子痫、子宫破裂及难治性宫缩乏力患者PT,TT,APTT,Fib,PLT,AT-Ⅲ,D-D,WBC检测的差异,并通过图示分析找到D-D,WBC对Pre-DIC的预测范围值。结果:三组PT,TT,APTT,PLT,AT-Ⅲ,D-D,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TT,APTT,D-D,WB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妊娠DIC组各种诱因的凝血因子PT,TT,APTT,Fib,PLT,AT-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种诱因的PLT,AT-Ⅲ两两比较,PLT除B-D、B-C无差异外,AT-Ⅲ除C-D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孕妇PreDIC的预测指标D-D>2 mg/L且<2.4 mg/L,WBC≥14×109/L。结论:妊娠妇女血D-D含量、WBC升高到一定值,结合起来拟可作为妊娠Pre-DIC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液凝血四项和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本文共147例患者,为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胸部疾病患者,年龄31~85岁,平均63岁。随机分为肿瘤组(96例)和非肿瘤组(51例)。肿瘤组包括肺癌68例、食管癌20例、贲门癌8例。组织病理分型其中鳞癌62例,腺癌27例,未分化癌6例,肺小细胞癌1例。治疗方法其中开胸手术切除16例,化疗68例,放疗3例,其他治疗(包括免疫调节、营养支持、中医药等)9例。在肿瘤组中伴有远处转移者59例,无转移者37例。肿瘤组96例中,87例获随访,随访率91%,随访时间24个月。患者入院后进行11项检测,包括Fib、PT、APTT、TT、CEA、SF、AFP、CA50以及CRP、BPC、HCT等等。凝血指标采用化学底物发光法检测,肿瘤标志物采用ELISA法测定。统计学方法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肿瘤组和非肿瘤组每个指标两组间差异,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法检验胸部肿瘤患者中有无转移的两组与不同肿瘤病理分型各组间凝血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的差异。结果肿瘤组Fib、PT、APTT、CEA、SF、CA50明显高于非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年龄、BPC和HCT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有无转移两组和不同肿瘤病理分型各组的凝血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的差异显示,不同肿瘤病理分型各组间的指标无显著差异;有转移患者的Fib和CEA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手术治疗的16例肿瘤患者均在无转移组,表明血液Fib和CEA水平低下预后较好。结论肺癌患者血液凝血指标增高,表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伴有转移的患者凝血系统紊乱更加严重,提示预后不佳。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肺癌患者给予抗凝干预治疗,改善和纠正凝血紊乱,可能在抑制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Fib和CEA对于早期提示肿瘤恶化,判断其病情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此外,对肺癌患者进行凝血和纤溶方面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探讨更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6,(23):82-86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UC活动期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IL-8)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和76%,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和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Fib水平和血浆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Fib水平和血浆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UC,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纠正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失衡,降低炎症反应程度,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PHD)急性加重期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以及银杏叶提取物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6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每日再另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静滴,连用14d。并分别检测血浆凝血四项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突出,住院时间缩短一周以上;治疗组纤维蛋白原(FBG)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和常规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失衡状态,舒血宁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并能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高凝状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9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Upro)、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等指标.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和70.8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UPro减少,ALB升高,TC下降,APTT延长,FIB及D-D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肌内注射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减少尿蛋白,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脂,对高凝状态的原发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小儿肾病综合征(NS)高凝及纤溶活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仪测定58例NS患儿和50例健康儿童的血浆D-D水平.结果 NS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D-D检测对NS的高凝状态和纤溶系统变化的观察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回生口服液联合化疗对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0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回生口服液10 ml,po tid。两组均治疗2周期后比较抗肿瘤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状态、肿瘤相关性血栓事件(CAT)和生活质量(QoL)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D-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CAT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76.5%vs.6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中位生存时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疲倦及疼痛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未见回生口服液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回生口服液可能通过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肿瘤相关性血栓事件,提高晚期肺癌DCR和改善躯体功能、疲倦及疼痛,但患者生存获益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孙乐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629-63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早产患儿凝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60例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观察1组轻度新生儿窒息20例,观察2组重度新生儿窒息20例;对照组20例无新生儿窒息缺氧早产患儿。检测所有患儿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血浆D-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外周血血小板值(PL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1组轻度窒息患儿PT、APTT、Fbg、TT、PLT、FDP和D-D二聚体均无显著差异,观察2组重度窒息患儿PT、APTT、TT和PLT无显著差异,Fbg明显降低而FDP和D-D二聚体明显升高。结论新生儿重度窒息早产儿存在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的凝血功能紊乱;Fbg降低、FDP升高和血浆D-D二聚体升高可作为诊断新生儿重度窒息早月患儿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较敏感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银杏叶提取物,对两组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超声指标、神经功能、D-D、h-FABP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数量、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的D-D、h-FA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可改善颈动脉斑块情况,改善神经功能,也可调节D-D、h-FABP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