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提供切实可靠的预防方法,延长PICC管的使用时间。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16例乳腺癌患者住院首次化疗并首次使用PICC,分析PICC置管后可能出现静脉炎的原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穿刺次数、活动度、活动后屈肘与静脉炎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患者年龄、过敏体质与静脉炎的发生无关。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反复多次穿刺,置管侧肢体过度活动,置管后经常屈肘,3个因素与静脉炎存在相关关系。在置管前、中、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原因,探讨护理措施及康复指导对策。方法对50例接受PICC置管后的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护理及康复指导,采取多种护理措施防范其并发症的发生,观察并分析并发症的原因,优化护理对策。结果本组中共有10例(20%)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其中感染3例,静脉炎2例,静脉血栓形成2例,穿刺后局部渗血3例。通过精心护理,100%的患者顺利完成全程化疗,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采用PICC置管较为安全方便,操作简单,减少了化疗药物外渗导致组织坏死与静脉炎症的可能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便于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常见原因,并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 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收住我院的恶性肿瘤患者103例,入院治疗期间均行PICC置管术,结合相关文献,分析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3例患者中,7例在置管期间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主要有凝血异常、药物因素以及置管感染等,经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后消失.结论 深静脉血栓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对其进行有效预防,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留置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共150例,其中45例患者出现PICC置管的并发症,即为对照组;并对105例未出现并发症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即为观察组。分析肿瘤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以及采取护理对策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肿瘤化疗患者经PICC置管后,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其原因主要有导管材质因素、医源性因素、患者自身免疫因素等有关。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9%<30.0%),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肿瘤化疗患者经PICC置管后可出现相关并发症,其原因较多,经采取有效护理对策后,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5.
陈静 《首都医药》2009,16(10):40-41
目的探讨PICC送管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96例行PICC置管后病人发生送管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结果发现PICC送管困难与操作者因素、物品、患者因素、选择血管有关。结论了解PICC置管后病人发生送管困难的原因,及时采取对策,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4例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4例PICC置管患者发生并发症,分别为:穿刺部位出血6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导管堵塞4例,导管脱出3例,感染3例,血液反流2例。分析以上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后,19例导管成功留置,5例拔除。结论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技术,掌握正确的导管维护方法,预防并及时发现、准确判断和正确处理出现的故障,可避免或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应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治疗中的常见问题和护理体会,为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长期静脉通路。方法169例肿瘤患者采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长期性和临床效果,分析PICC置管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预防措施。结果169例患者应用PICC置管,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7.04%,留置时间7~180天,平均置管时间为48天;其中7.1%出现静脉炎,4.73%出现穿刺点出血,2.36%出现导管堵塞,未出现严重相关并发症。结论PICC置管具有安全、简便、操作成功率高的特点,PICC置管操作人员的技术、置管后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对患者的宣教是降低并发症和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PlCC置管是肿瘤患者建立长期静脉通路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60例应用PICC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1例应用PICC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局部渗血5例,置管侧肢体肿胀2例,静脉炎2例,导管脱出1例,导管堵塞1例。PICC置管时间1~68d,平均32d。结论加强置管前患者的评估及置管过程和置管后观察与护理,及时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可避免或减少应用PIC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PICC置管过程中常见护理问题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ICC的广泛应用,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好处,也减轻了由于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不适与痛苦。但是,在PICC的应用过程中,仍然有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出现,现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5年1月~2005年10月,共进行PICC操作50例,其中贵要静脉置管36例,颈外静脉置管7例,肘正中静脉置管6例,头静脉置管1例。2护理问题及处理2.1静脉炎的处理以肘正中静脉置管与头静脉置管出现静脉炎最为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置管后2~3d内出现静脉炎,少数患者在置管后15d左右出现。临床表现主要是沿穿刺点向上出现局部红肿。处理方法:①置管后,嘱患者按压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PICC置管时机对血液病患者静脉炎的影响。方法收集性PICC置管治疗的血液病患者14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73)。观察组于化疗前2d进行PICC置管,对照组于化疗当日进行PICC置管。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和置管前后7d时的血管壁厚度及组织水肿和血管微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静脉炎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7d时,观察组穿刺血管壁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P<0.05),穿刺部位组织水肿及血管微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前2d进行PICC置管,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并减轻静脉炎的程度,利于穿刺部位血管的修复,减轻炎症状态,降低微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的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找到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50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50例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46例,成功率92%,至化疗结束发生静脉炎1例、导管堵塞1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导管相关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总计8%。结论 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如能及时发现,并根据其发生原因及时正确处理,一般均可解除。但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观察并总结45例患者置管过程中发生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5例中,选择贵要静脉28例,成功率100%;肘正中静脉12例,成功率100%;头静脉5例。1例出现置管困难,导管头部受阻,不能到达上腔静脉;6例机械性静脉炎。结论 PICC置管在临床的应用为化疗患者提供了一条人工血管,避免了反复穿刺的痛苦,有效地保护血管,保证了输液安全,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常见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胃肠外科行PICC置管联合便携式化疗泵大剂量静脉化疗患者60例,观察其留置PICC导管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60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其中出现静脉炎3例(5%),感染1例(1.67%),导管堵塞4例(6.67%),导管脱出2例(3.33%)。结论PICC置管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提高了患者对PICC置管的信任,同时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赵云会  任小妹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145+147-145,147
目的探讨PICC术后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和有效预防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2例PICC术后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结果针对原因给予有效地预防和护理,20例PICC术后患者静脉炎均痊愈,延长了留管的时间。近期18例置管患者未再发生静脉炎。结论护理人员熟练掌握PICC技术,减少机械性血管损伤,指导正确的带管活动,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护理干预和治疗,加上严密的观察可有效地防止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发生置管后并发症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给予积极的相应护理。结果:置管患者发生的并发症依次为导管相关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移位,导管堵塞和穿刺点渗血等,给与积极护理后均痊愈结论: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配合以及护理人员的积极干预可极大程度地降低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减少其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运用循证护理原理对30例PICC置管后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经过循证护理,减少了PICC置管期间文献报道中的并发症发生,延长了PICC的留置时间。结论将与临床经验相结合,循证护理可提高乳腺癌化疗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肿瘤化疗患者在进行PICC置管的时候出现的并发症的原因和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本研究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作为调查时间,选择在此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在此期间进行PICC置管而出现的并发症的例数,并总结并发症出现的原因,研究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研究76例患者出现PICC置管并发症的患者36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37%,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通过对于患者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患者出现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主要为穿刺点渗血、静脉炎和穿刺点感染等,为患者选择采用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出,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导致肿瘤化疗患者进行PICC置管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主要为穿刺点渗血、静脉炎和穿刺点感染,为患者选择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指导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较好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郅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4,(10):219-220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方法在我院确诊恶性肿瘤需要化疗患者318例,对其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定期观察、记录穿刺点情况并行相应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血栓性静脉炎;血栓形成;皮肤红肿、针眼渗液或皮肤出现红斑、瘙痒;导管堵塞。结果 318例中,无症状患者287例,血栓性静脉炎16例;血栓形成5例;穿刺点周围皮肤红肿渗液或出现红斑8例;导管堵塞2例。经采取治疗和相应护理对策,不需拔管23例,无患者发生肺栓塞。结论 PICC前对患者血管的评估,穿刺次数越少,穿刺针的正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尤其对于静脉炎、血栓形成采取及时治疗与护理对策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感染患者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收治的145例行PICC置管的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统计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 145例骨感染患者中发生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27例,发生率为18.62%,并发症以导管相关性感染为主。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ICC置管操作护士年资、导管管腔数、是否有其他自身疾病、导管留置时间是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患者年龄大于65岁、患有免疫抑制类疾病、PICC置管操作护士年资小于10年、使用双腔PICC导管及导管留置时间大于20天是引起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应及时给予相应临床预防与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在白血病患儿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体会。方法选择42例经确诊的行化疗的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用美国BD公司3F规格的PICC导管,分别经肘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处置管行PICC置管术。结果 42例置管患儿中1例发生静脉炎,8人次穿刺点出现轻微红肿,3例发生意外拔管,其余患儿均顺利完成拔管。结论 PICC导管应用于白血病患儿,可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若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更加有效地保护患儿的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