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倩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02-103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TOF)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对62例婴儿先心病进行围术期护理,重点是术前充分估计病情、术前认真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结果:本组62例儿先心病术后无一例死亡,治愈率达100%。结论:重视和加强婴儿先心病的围术期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肝脏终末期病变围手术期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1例肝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11例均行术前人工肝血浆置换,改良背驮式或经典式肝移植术,术中、术后加强重要脏器的监测和维护、抗捧斥反应及防治感染。结果11例病人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随访:生存1年以上2例,6~10个月2例,3个月3例,1个月3例,其中1例术后6个月因脑出血死亡。结论肝移植是治疗肝脏终末期病变的可靠方法,规范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长期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儿巨大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时机和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2003年4月-2005年6月间手术治疗的70例婴儿巨大室缺并肺动脉高压惠儿,分析其手术时机、手术指征、体外循环方法和术后处理。结果全组死亡6例。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低心排,肺高压危象。余64例全部痊愈出院。呼吸机辅助时间11~182h,监护室滞留时间2~14d。随访1—24个月,无1例再发生肺炎,生长发育均明显改善,无远期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婴儿巨大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早期手术效果满意。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加强围术期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探讨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方法。结果:60例患者均成功手术后痊愈;术后并发症包括:继发性出血2例,心律失常3例,低心排综合征1例,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7~10d肺动脉压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随访6~18m,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应重视术前准备以及围手术期处理,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郭建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436-3437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9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加强术前健康教育指导,术后加强呼吸、循环、心功能的监护,抗凝治疗,支持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 术后发生低心排3例,严重心律失常6例,肺不张3例,早期死亡4例,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现象,未发生瓣膜血栓及全身栓塞.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健康教育指导,术后加强呼吸、循环、心功能的监护及抗凝治疗,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心得。方法对36例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护理,预防并发症,促进疾病痊愈。结果 36例患者中33例痊愈出院,2例术后偏瘫,1例一过性失语,随访6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再出血。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准确的术中配合,术后密切随访,大大提高患者介入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1岁以下小婴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985年~1997年手术治疗1岁以下小婴儿VSD 30例,术前给予强心、血管扩张药,极化液等准备1~2周.均在中低温或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后常规进行监护并给予过度通气机械呼吸,使二氧化碳分压(PCO2)保持在4 kPa左右,适当应用镇静剂、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等,防止肺高压危象发生.结果死亡2例(6.6%).术后随访3个月~11年,除1例有Ⅱ/6收缩期杂音外,余生活、学习正常.结论强调早期手术治疗,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32例VSD合并PH的婴幼儿,在中低温下行VSD修补术,术前给予患儿间断或持续吸氧,术中加强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术后合理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术后应给予强力抗生素控制感染,并适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结果 32例VSD合并PH婴幼儿术后因肺部感染、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例,余肺不张2例,肺炎3例,低心排2例,胸腔积液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6~12个月,患儿生长发育明显改善,无远期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全面的围手术期处理是VSD合并PH患儿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围术期管理特点。方法总结106例6个月以下小婴儿先心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102例,死亡4例,病死率3.77%,术后并发症8例。结论小婴儿复杂先心病及常见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易出现并发症,积极手术治疗是挽救生命的有效手段,恰当合理围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阴道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到本院实施乙状结肠移植阴道成形术治疗的16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护理、疼痛护理、会阴部护理、导尿管护理等综合护理,总结护理方法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例出现阴道出血,无1例发生阴道粘连、感染、萎缩情况,随访6个月发现患者阴道宽度均可容下3指。结论对实施阴道成形术治疗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均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开放肾手术介乎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复杂铸型的同手术期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采用肾窦内肾盂加肾后下部切开结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复杂铸型结石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结果 经积极的术前、术后处理23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心理护理和正确卫牛指导,术后加强观察及注重基础护理,对患者提高手术耐受,预防并发症发生,早日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英  吴洁 《哈尔滨医药》2012,(5):351-352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手术前后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术后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注重疼痛不适的护理;重视术腔处理的重要性,防止术腔粘连。结果39例鼻内镜鼻窦手术患儿术后无护理并发症发生,进行术腔清理及随访6~18个月以上,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鼻内镜下行鼻窦手术,同时配合以积极而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促使患儿早日康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
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替换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改善心功能,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注意心功能与心律失常监护,加强抗凝治疗宣教等。结果死亡6例,其中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5例,心室颤动治疗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7.69%。随访53例,平均随访2.5年,死亡5例。结论注重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术前护理,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术后严密监护,可提高护理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提高生存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8岁以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前准备、手术要点和术后处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全组100例患者,手术治疗98例(98.0%),术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6例,肺动脉高压危象3例,低心排血量5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合并症的处理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做好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本院妇科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加强围术期护理,强调术前加强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阴道准备消毒,术中加强护理配合、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加强一般护理、尿管及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等。结果除1例患者在术后发生刀口感染外(后经处理,刀口已完全愈合),2例患者中转开腹,其余497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经统计,该500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10d,平均住院时间为7d。结论做好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是妇科腹腔镜手术成功的保障。它可以使手术效果得以保障并且提升,同时节约住院经费,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张春燕  陈俊 《家庭医药》2016,(8):136-137
目的:探讨10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呼吸系统的监测及护理,确保此类患儿的护理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收住我院119例3岁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术患儿围术期进行严密的呼吸系统功能监测及护理,预防肺部并发症。结果:119例患儿中,2例死于术后低心排,其余患儿术后治愈出院。结论:加强低体重婴幼儿复杂先心病围术期呼吸道管理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有助于控制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周敏  唐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717-1718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56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充分准备,术后精心护理,积极康复训练指导.结果:56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均治愈出院,术后6~15 d下地行走,随访6个月~1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术后认真的病情观察与处理,正确的体位护理、健康指导、功能锻炼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心血管病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麻醉处理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60例高龄心血管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各项资料,以分析、总结该类患者围手术期合理的麻醉处理措施。结果 38例行非心脏手术治疗患者术中出现血压异常波动23例、心率减慢13例,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22例行心脏手术治疗患者出现血压异常波动11例、心率减慢9例,术后出现室性期前收缩5例、低钾血症7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1例患者因持续低心排综合征死亡外均痊愈出院。结论高龄心血管病患者手术麻醉风险性较高,术前合理的麻醉风险评估、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与应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是保障麻醉成功、手术顺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125例3岁以下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者手术方法,探讨手术时机、危险因素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对125例TOF患者行TOF根治术,其中单纯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狭窄37例,漏斗部及肺动脉瓣狭窄14例,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狭窄74例。合并肺动脉闭锁5例。分别予以自体心包或带心包做瓣的自体心包扩大右室流出道和(或)肺动脉,合并畸形作相应处理。结果全组手术死亡5例,死亡率为4.0%。死亡原因: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灌注肺1例,心包感染1例。术后肺部并发症9例,均经治疗后康复。结论 TOF根治术患者的年龄宜小,体外循环平稳,术中操作要精细。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有效预防和控制低心排及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体真皮脱细胞组织补片(AEM)修复尿道下裂的手术配合和护理。方法以AEM作为尿道重建的替代材料,治疗男性患儿15例,回顾性分析总结在我院行尿道下裂修复术患儿的护理。结果术后2周尿管拔除后恢复排尿13例,尿道造影显示尿道连续性好,2例患儿有漏尿,经过2期手术,随访3~6个月后均恢复正常排尿。结论加强尿道下裂修复手术的配合和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