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轶芳 《抗感染药学》2019,16(4):627-629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措施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间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72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经验性常规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药物品种选择、用药时机、联合用药)及术后发病率、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后体温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抗感染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用药时机合理率及联合用药合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抗感染药物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有效避免了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陈娟英 《中国药房》2014,(18):1659-1661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11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非干预组,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5月实施监测-培训-计划(MTP)模式干预后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干预组,对两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评价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例次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为单一用药,无联合用药。非干预组预防用抗菌药物中,第一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仅有20.39%,而干预组第一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明显升高,达到63.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各种不合理用药现象较非干预组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仍存在部分不合理用药情况,通过实施MTP模式干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需结合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将某院收治的1024例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Ⅰ、Ⅱ类切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8例和治疗组516例。对照组为临床药师干预前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Ⅰ、Ⅱ类切口患者,治疗组为临床药师干预后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Ⅰ、Ⅱ类切口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联合用药合理和给药时机合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有效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PDCA循环干预管理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2017年第1季度)787例、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9年第1季度)717例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结果:PDCA循环干预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稳定控制在30%以下,总合理使用率、品种选择合理率、术前给药时机合理率、术中合理追加率、术后24 h停药率以及术后平均疗程均有明显改进,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提高了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合理率。  相似文献   

5.
李广涛 《抗感染药学》2019,16(3):438-440
目的:探究抗菌药物干预管理对促进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40例资料为抗菌药物管理实施前组,另抽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40例资料为抗菌药物管理实施后组,比较管理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情况、使用合理性及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管理后组各类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低于管理前组(P<0.05),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前后术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经组间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菌药物干预管理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有效提高了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率,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在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中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本院临床药师在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实施干预前、后的用药情况。结果:干预组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明显提高,干预组的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实施有效干预,可明显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及医院药事管理水平,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廖伟中 《海峡药学》2016,(10):244-246
目的:分析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效果。方法抽取来我院治疗的108例接受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108例接受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实施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4例接受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不应用临床药学干预,实验组54例接受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应用临床药学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接受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预防用药时间以及合理用药比例。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可得,组间第1代头孢菌素、第3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的使用率、合理用药比例以及预防用药时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接受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采取临床药学干预可有效提高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水平,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8.
周后凤  张彬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46-247
目的分析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和干预实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实施干预前后的用药情况。结果干预后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对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实施有效干预,可明显提高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效果,并进行评价。方法对2014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骨科住院部收治的683例Ⅰ类切口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根据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情况将其分为试验组(340例)和对照组(343例),试验组实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细则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种类、用药时间的情况及合理性。结果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主要集中在1代~3代头孢药物,两组患者在用药选择、时机以及联合用药的合理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Ⅰ类切口患者通过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细则干预,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进一步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化、规范化使用。  相似文献   

10.
桑军侠 《北方药学》2018,(1):163-164
目的:比较分析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实施前后对Ⅰ类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行Ⅰ类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实施时间分为干预前组(255例)和干预后组(280例),并比较两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率、抗菌药物选择使用合理率、疗程合理率和时机选择合理率等.结果: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干预后,Ⅰ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率、抗菌药物选择使用合理率、疗程合理率和时机选择合理率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专项管理的实施有助于规范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对提高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加强围术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例(对照组),2014年6~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例(干预组),对2组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150例患者中有72例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总预防应用率由92%下降至48%;药物选择合理率由46.38%上升至90.28%;用药疗程合理率由37.68%上升至87.50%。结论整治后该院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用药时机不准确、药物品种选择欠妥等情况,需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专项整治前后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专项整治前全年3000例(归为对照组)与2015年专项整治后全年3000例(归为观察组)在我院行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对照组围手术期经验性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观察组围手术期参照相关规范标准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对比专项整治前后两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即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等各项指标,特别是眼科白内障患者预防用药情况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即专项整治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专项整治对于提高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使多项指标趋于合理,值得在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抗感染药学》2017,(4):755-757
目的:评价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 336份病例资料,分析其预防用药率,以及品种选择的合理率和疗程合理率。结果:医院2015年—2016年度两年度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例数这1 151例,其预防用药率为34.50%;2016年5月开始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较前4月明显提高,但2016年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合理率偏低,且波动幅度较大。结论: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尚好,但用药疗程的合理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 抽取2009年1月至6月(干预前)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住院患者113例作为对照组,抽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干预后)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住院患者120例作为干预组,对干预前后我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98.2%下降至67.5%;给药时机正确率由0上升至59.2%;预防用药时间从5.1d缩短至2.6 d;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由6.4 d下降至4.9d.结论 对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有效干预,可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某院的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1~9月间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168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0~11月间Ⅰ类切口手术患者533例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合理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前,预防性使用抗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91-93
目的探讨我院综合措施干预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5例I类手术患者为干预前组,并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130例I类手术患者为干预后组,其中干预组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48.8%降到28.5%、药物选择不当率由78.7%降至43.2%,给药时机不当由29.5%降至10.8%,用药疗程不合理率由44.3%降至27.0%、剂量与用法不合理由24.6%降至5.4%;呈不断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措施对减少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合理因素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药物选择不合理,无指征用药、用药疗程过长等现象,需进一步加强干预和监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2月I、Ⅱ类切口患者156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78倒与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内抗菌药物应用未给予干预;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内抗菌药物应用时给予实施干预性管理。将两组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及住院费用等方面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药费、平均抗菌药费等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合理用药措施应用于I、Ⅱ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内抗菌药物的管理中,有效降低了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发生率,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及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精神与经济负担,对促进临床合理、经济、有效、安全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会容  罗诚 《中国药业》2014,(16):70-72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持续干预的效果,为后期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0月至12月和2013年4月至6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临床药师干预,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医师在预防用药指征、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频次、溶剂选择、溶剂量、首次预防用药时间、术后用药持续时间、联合用药等方面的使用合理率有了明显提高;人均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由5.67 d降至3.21 d。结论 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我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成效。方法从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所有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患者为例,针对所有患者给予目标监测,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采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整治方案,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并制定相应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评价其临床干预效果,继而探讨我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成效。结果我院2012年~2018年间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标准质控指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措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朱卫江  张丹  郭喜红 《中国药房》2012,(18):1658-1660
目的:制定医院合理用药干预管理规范,观察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Ⅰ类切口择期手术病例,试验组(180例)按"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规范"的方案用药,对照组(178例)按习惯方法用药。结果:通过实施干预措施,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从干预前的49.4%下降至干预后的21.1%;抗菌药物应用种类从干预前的4类17个品种下降为干预后的1类2个品种;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从干预前的55.7%上升至干预后的76.3%;用药时间合理率从干预前的13.6%上升至干预后的68.4%。结论:通过制定和实施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规范的方案,能显著降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率,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用药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