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建蓉  陈孟林 《中国药业》2012,21(21):34-36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1年收集的1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以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由抗微生物类药物引发的例数最多,抗微生物类药中又以头孢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发生率最高;给药途径主要以静脉滴注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和胃肠道反应多见。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汇总统计我院2013年呈报的4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剂型、药品种类、抗微生物药物、抗肿瘤药物、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年龄段ADR发生率构成比为35.64%;静脉滴注给药ADR发生率构成比81.93%;药品种类发生ADR前三位的是抗微生物药、抗肿瘤药、中成药;报告例数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临床表现主要以胃肠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结论重视老年人用药指导,减少静脉滴注给药,加强抗微生物药、抗肿瘤和中成药注射剂管理  相似文献   

3.
我院2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素华 《中国药房》2010,(30):2863-286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8~2009年上报的235例ADR报告,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5例ADR报告中,60~79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27.66%;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90.21%;抗微生物药致ADR发生率最高,占52.77%;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4.54%。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和静脉注射药,以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黄义昆  梁健成 《齐鲁药事》2007,26(3):187-188
目的了解我院抗微生物药物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柳州市人民医院从2002年~2006年报告的197例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病例按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临床表现及ADR发生数量最多的单品种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发生ADR的给药方式以静脉注射为主,ADR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对皮肤及其附件的影响;以喹诺酮类引起ADR数量最多,其次为头孢菌素类。结论应重视抗微生物药物的ADR监测对促进合理应用该类药物,避免滥用,保证用药安全,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信息。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上报的86份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抗微生物药发生的ADR的比例最高;中药注射液发生的ADR最严重;86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别,10岁以下和65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其次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结论抗微生物药和中药注射液是ADR监测的重点,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上报的临床40例ADR报告,用Excel建立相关表格,分别对ADR类型、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40例ADR中,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2.5%;抗微生物药致ADR发生率最高,占52.5%,以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多见;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0.00%。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静脉注射剂,重点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统计我院2009-2011年自发呈报的460例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抗微生物药物、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合并用药、给药疗程及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1.58∶1。抗微生物药和抗肿瘤药构成比分别为33.6%和19.4%。报告例次最多的12个药品中,抗微生物药有8种,其中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发生ADR最多。所有的用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用药发生ADR最高,构成比达91.07%。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多见。所有的报告中合并用药数据较低。结论:重视抗菌药品和抗肿瘤药ADR监测的。医院自发呈报的数据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缺陷,有必要开展医院集中监测提高ADR的报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5—2009年上报的346例ADR报告,分别对报告人职业、ADR类型,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6例ADR报告中,以医生报告为主,占59.5%;新的、严重的ADR占30.0%;≥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32.9%;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3.5%;抗微生物药致ADR发生率最高,占45.8%,以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多见;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5.2%。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静脉注射剂,重点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9.
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提供药品安全性信息。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74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57例,占77.03%);抗微生物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52.70%);74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10岁以下和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心血管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抗微生物药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3-2010年度收集上报的312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2例ADR报告中,0~12年所占比例较高(31.49%),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2.13%)。抗微生物药物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高,有224例,占72.02%;其中,以喹诺酮类(42.48%)和头孢菌素类(29.54%)为主。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系统损害为主(40.13%),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新的严重的ADR有19例。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加强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