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院自1986年—1990年间,共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48例(全髋置换6例,半髋置换42例),其中4例发生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患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38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股骨颈骨折,所有病例均合并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内科疾病。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和充分术前准备后,人工股骨头置换22例,全髋关节置换16例。术后患肢外展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合并内科疾病给予相应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2天开始被动或主动关节练习,髋部及肢体肌力康复训练,并加强髋外展肌力康复训练。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关节脱位现象,没有出现假体松动下沉及髋臼磨损病例。3例发生患肢深静脉血栓,1例泌尿系感染,1例异位骨化,6例行走时出现髋关节疼痛。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89.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适应症取决于患者手术耐受性、患者的预期寿命,股骨颈骨折合并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经过认真调整重要器官功能和营养状况,严格掌握手术禁忌证,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选择髓内钉系统进行治疗,治疗组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手术,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78.34±10.37)min,术中出血量(131.37±40.27)m 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80.17±11.37)min,术中出血量(134.83±39.40)m 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下地时间(3.78±1.22)d,对照组术后下地时间(7.54±1.3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评定,治疗组关节功能优良率97.4%,对照组82.5%,治疗组Harris评分为(92.34±3.87)分,对照组为(83.87±4.11)分,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能促进患者早期下地活动,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病例均经X线片及CT检查确诊为单侧股骨颈骨折。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 52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也无病例手术中发生死亡,临床疗效评价:优秀者21例,良好者26例,尚可者4例,差者1例。优良率达到90.38%。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能明显缩短患者卧床及住院的时间,同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治疗)和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和优良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92.9%)显著高于对照组(71.4%)(P<0.05).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空心钉内固定失败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人工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诊治的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失败致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患者均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与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明显少于治疗前,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钉内固定失败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具有明显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赵莉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205-206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据统计,其发病率为老年人骨折总发病率的68.41,由于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滋生防御能力差而引起。因局部血运差、体质虚弱,骨折  相似文献   

8.
王松  赵刚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51-152,155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除术中出血量外,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股骨颈骨折是发生老年人的常见骨折,主要由于老年人存在骨质疏松,骨折后不愈合率很高,近年来,多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骨折后长期卧床容易并发肺炎、心力衰竭、泌尿系感染、压疮等严重并发症,在护理上增加了复杂性,鸡西矿业集团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PFNA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0年1月-2020年10月本科收治的243例老年性转子间骨折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FNA组和人工关节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依据Harris评分及(ADL)Barthel指数对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作者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34例,股骨颈骨折5例,均为头下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改良Evans-Jesen分型,Ⅲ型12例Ⅳ型17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男21例,女13例;年龄65岁-88岁,平均(65.3±5.7)岁。结果3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8.2±3.8)min,平均出血量(182.4±6.7)ml。3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至36个月,平均(20.7±4.8)个月,期间X线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满意,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无深静脉血栓发生,1例术后并发泌尿系感染,1例术后11个月因脑出血死亡。髋关节功能参照harris评分在术前术后进行评价,术前均为差,术后优9例良19可6例差1例优良率占82.4%,评分由术前平均42.3分增加至术后平均89.6分。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有效方法,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好,临床效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股骨颈骨折61例,行髋关节置换(全髋41例和半髋20例),术后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2~60个月,基本恢复伤前功能,生活自理。Harris评分平均83分(81~86分),无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由于医疗水平,麻醉技术和植入材料技术的进步,选择髋关节置换能明显降低高龄人群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死率及大大提高生活质量。但术前应注意患者选择及合并症正确诊断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骨折疏松症所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在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同步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73.3%),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术后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疼痛症状,并通过增加骨密度来预防再次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老年性股骨颈骨折中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作用。方法:采集我科2012年1~6月收治的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分别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经临床研究证明,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空心钉内固定失败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2012年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失败的股骨颈骨折10例,对其中4例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Harris评分评估术后结果。结果10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5年。患者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4分,术后1年平均83分。结论人工关节置换能恢复髋关节功能,是治疗内固定失败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吴方强  黄志  王欣 《黑龙江医药》2002,15(4):325-326
我院近几年共收治老年骨质疏松致股骨颈骨折203例。获得随访观察147例。本文就其处理原则,对手术的耐受性,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康复与护理问题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本组203例。男89例,女114例。年龄60~69岁98例,70~79岁62例,80岁以上43例。骨折类型:头下型67例,头颈型59例,基底型77例。176例并存其他脏器疾病,同时患有心脏病(心电图检查明显异常),高血压,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肝肾功能差,糖尿病及精神病(老年痴呆),其中两种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对其中39例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经过术前、术后精心护理,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季明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345-346
<正>临床路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康复治疗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手术的失败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有效综合护理和正确功能锻炼是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缩短卧床及住院时间的重要保证,上世纪90年代,临床路径迅速在发达国家效果很好。我国只在部分医院作为护理课题研究,也作临床试用。随着护理科学的不  相似文献   

19.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适应证及手术对策。方法 :1995年1月~1998年5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126例。按活动日常生活中多少分为2组 :其中活动少组82例 ,活动多组44例 ,分别统计术后并发症、Harris评分、翻修率。结果 :术后5年随访 ,活动少组髋关节Harris评分较高 ,翻修率较低。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可用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日常活动较少的患者 ,正确的手术操作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试验组患者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92.57±21.5)min、住院时间(15.53±3.2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1.8±31.3)min、(22.12±2.90)d,术中出血量(312.3±46.4)ml少于对照组的(414.1±35.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各有优缺点,因此,需要严格术前评估,对不同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老年人活动力弱,全身状况差,应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年轻人伤前活动力强,身体健康,应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