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取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对照组33例采取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营养指标略高于对照组,手术失败率、病死率、感染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结论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优于全肠外营养治疗,它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肠外营养策略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9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肠外营养,观察组予以早期肠外营养,对比两组早产儿的肠外营养效果。结果实施不同肠外营养支持后,观察组早产儿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到胃肠道喂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体质量增加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有效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肠外营养(PN)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据喂养耐受情况采用全静脉营养(TPN)或部分静脉营养(PPN);对照组采用传统营养支持.比较2组治疗后体质量、增加体质量,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体质量、增加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源性高血糖发生率为2.63%(1/38)低于对照组的12.50%(5/40),晚发性酸中毒发生率为2.63%(1/38)低于对照组的5.00%(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可更早更快的增加早产儿体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更快地适应和耐受胃肠喂养,缩短住院时间,对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与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早产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静脉喂养,观察组给予肠外营养与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呕吐、腹胀消失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总蛋白、血糖、总胆红素以及尿素氮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与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呕吐和腹胀症状,加快其康复的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其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5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体重、营养状态、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在体重、氮平衡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肠内营养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肠外营养组,住院时间及营养费用少于肠外营养组。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治疗在ICU重症胰腺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C反应蛋白(CRP)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肠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ICU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共2例患者死亡。结论肠内营养治疗ICU重症胰腺炎可明显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促进肠功能恢复,并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含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300例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按照营养成分不同分为观察组(140例)及对照组(16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卡文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谷氨酰胺100ml,随访14d,对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能有效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并提高机体免疫水平,有助于缓解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彭有开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99-500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空肠造口肠内营养与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效果比较。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行空肠造口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行留置鼻空肠营养管,观察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比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效果好,可以明显加快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速度,而且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感官干预在早产儿管饲喂养及疼痛干预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管饲喂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多感官干预。比较两组喂养过渡、留置胃管、肠外营养维持及住院时间、体重、胃内残余、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神经行为能力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多感官干预后肠外营养维持、留置胃管、喂养过渡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感官干预后出院及完全喂养时体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d、5d、7d以及9d的胃内残余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P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院时对安慰的反应、手握持能力、前臂肌张力及下肢肌张力等出院时各神经行为发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早产儿管饲喂养中行多感官干预,有利于缩短喂养进程,缓解疼...  相似文献   

10.
刘锋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155-156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5例术后行肠外营养治疗(对照组),25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体重及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及CRP,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能明显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水平(P<0.05).结论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能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与肠外营养相比,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期输注大剂量氨基酸对早产儿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接受肠道外营养治疗的早产儿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行大剂量氨基酸静脉输注,对照组行小剂量氨基酸静脉输注,同时两组均在接受氨基酸肠外营养方案的基础上辅助行“全合一”静脉营养方案。于早产儿出生第14天,计算统计两组的相关生长发育指标和营养及代谢指标。结果出生后第14天,观察组早产儿体质量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增加速度、头围增加速度、身长增加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且肠内营养能量达418.4 kJ/(kg·d)的天数、恢复出生体重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出生第14天,观察组早产儿平均血清前清蛋白(pre-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血清肌酐(Cr)、直接胆红素(DBiL)及钙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输注大剂量氨基酸有助于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促进早产儿生长,且对机体代谢影响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效果以及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从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采取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30)与观察组(30),术后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取肠内营养支持,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恢复肠噪音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20.00%,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3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体质量、蛋白质以及总蛋白质方面,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恢复肠噪音、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食管癌患者手术以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着重要的作用,能确保患者营养摄取,安全有效,同时能使机体营养得到有效提升,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赖裕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42-143
目的对比分析肠外营养和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效果。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24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胃切除术进行治疗。随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和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外和肠内联合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联合肠外+肠内营养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肠外和肠内联合营养治疗SAP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6,(19):192-194
目的研究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把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在我院的新生儿监护室(NICU)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31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中的早产儿采取传统意义上的鼻胃管喂养方式与NICU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中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的措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早产儿开始禁食时间、鼻胃管营养时间、过渡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均有明显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良好者共27例,占总数87.09%,喂养不良者4例,占12.90%;对照组中18例早产儿喂养情况良好,占总数的62.06%,其中有11例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良的情况,占总数的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能可以有效的加强早产儿建立吞咽吮吸反射,缩短达到经口喂养时间、改善经口喂养表现。  相似文献   

16.
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剑辉  贺有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51-185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营养代谢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85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12天后比较血清中IgG、IgA、IgM、IgE以及白蛋白、Hb、上臂肌围(AMC)的变化以及合并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gG、IgA、IgM、血清白蛋白、Hb水平明显升高,IgE明显降低,AMC明显增加,合并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更好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感染发生率,从而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手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胃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胃肠外营养治疗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治疗10 d后观察患者术后状况。结果术后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胃肠术后肠内营养治疗比肠外营养治疗肠功能恢复的好,并发症少,说明肠内营养在胃肠术后治疗效果好。对于两组患者进行多项一般观察比较,结果均显示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表明肠内营养方便经济预后效果好。结论胃肠术后早期(24 h内)对患者提供肠内营养可增强患者术后体魄,利于患者健康恢复和伤口愈合,加快胃肠功能恢复,降低了患者住院天数和费用。是安全、经济、方便、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对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单纯肠外营养、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14 d,入院时及干预14 d时测定外周静脉血中营养状况指标[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蛋白(TP)],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体液免疫指标(血清Ig A、Ig M、Ig G),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昏迷程度,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14 d时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蛋白(TP)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观察组治疗14 d时血清Ig A、Ig G、Ig M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观察组治疗14 d时血清前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肠内与肠外营养对吸吮无力早产儿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伟  李旭芳 《医药导报》2003,22(11):792-792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在吸吮无力早产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6例吸吮无力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给予置胃管鼻饲母乳,每2~3 h喂母乳1次,至患儿能自行吮乳后再拔除胃管;对照组在恢复自动吮乳前,采用全合一静脉营养液(包括氨基酸、脂肪乳、碳水化合物、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经周围静脉输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1.3%,对照组治愈率82.6%,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恢复自动吮乳功能时间短,体重增加明显,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肠外营养价格高,不易护理,并发症多,而肠内营养均衡全面,符合生理情况,有利于肠道生理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故对吸吮无力早产儿合理使用肠内营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以及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对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44例全胃切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差别,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肠外营养组,住院费用少于肠外营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全胃切除术中早期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支持不但能对术后康复起到有效促进作用,且较肠外营养更为方便、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