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老年AKI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改善预后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老年AKI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因及治疗情况,了解预后及相关因素.结果 导致老年AKI的主要原因为血容量不足循环障碍(52例占41.93%)、肾毒性药物(36例占29.03%)、梗阻性肾病(结石、前列腺增生、肿瘤)(24例占19.35%)、原发肾脏病(12例占9.68%),共死亡30例,总住院死亡率为24.2 %.死亡30例中,其中死于: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12例(占40%),多脏器衰竭10例(占33.3%),尿毒症脑病8例(占26.7%).非透析患者72例,死亡12例(占16.7%),透析患者52例,死亡18例(占34.6%).结论 老年AKI患者的主要病因为血容量不足循环障碍、肾毒性药物、梗阻性肾病、原发肾脏病.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多脏器衰竭、尿毒症脑病是老年AKI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老年AKI治疗分非透析和透析治疗,透析治疗死亡率高于非透析治疗死亡率,可能与透析患者疾病本身病情重、电解质紊乱、尿毒症脑病、尿毒症心肌病等并发症多有关.  相似文献   

2.
黄伟  何成文  潘富林  谭毅 《安徽医药》2013,34(8):1191-1192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KI)的病因构成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AKI患者的病因及预后。结果病因分类以肾实质性最常见,其次为肾前性,再次为肾后性。具体病因构成依次为药物性肾损伤、体液丢失、急进性肾炎等。预后不良病因主要包括急进性肾炎、肿瘤和合并有感染。结论重视AKI常见病因及基础疾病,积极防治,重视高危患者的处置,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物导致的急性肾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抗感染药物所致急性肾损伤(AKI)有增多趋势。国内资料显示,在药物所致AKI中抗菌药占39.0%~54.0%。引起AKI的抗感染药主要有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多肽类和喹诺酮类等。AKI一般发生于患者用药后数日或数周,临床表现为少尿或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其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急性间质性肾炎。发病机制与患者机体免疫反应和药物的直接肾毒性有关。高龄、肾功能不全以及合用其他药物等是AKI的高危因素。一旦发生AKI应立即停药,并给予泼尼松或肾透析治疗。临床医生应重视高危人群的合理用药,避免大剂量或长期用药,加强对患者肾功能监测,以降低AKI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思雅芳  张妮 《贵州医药》2023,(10):1550-1551
目的 探讨影响住院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选择住院患者80例,依据并发急性肾损伤情况分为并发组和未并发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住院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相关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中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12.50%。两组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并发组患者的高血压、急性感染、低血容量、机械通气比例、血尿酸、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肾毒性药物比例均高于未并发组(P<0.05),血白蛋白水平低于未并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住院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相关因素包括急性感染、低血容量、机械通气、肾毒性药物(P<0.05),不包括高血压、血白蛋白、血尿酸、血管活性药物(P>0.05)。结论 影响住院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包括急性感染、低血容量、机械通气、肾毒性药物,临床应该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及血液净化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从2010年10月至今,对123例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就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ARF的具体发病原因,肾脏血流供量不足及心脑血管疾病占34.15%;感染占30.08%;肾毒性药物占21.14%;尿路梗阻占9%;其他占6%。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的病因以肾前性为主,共83例;肾后性最少,共15例;肾性占20.33%。净化组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结论对老年ARF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是降低老年人ARF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HA-AK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老年HAAKI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385例老年HA-AKI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导致老年HA-AKI的主要原因为肾毒性药物(88例,占22.85%),感染(76例,占19.74%),肾前性血灌注不足(71例,占18.44%),各种手术(68例,占17.66%),肾后性梗阻(42例,占10.91%).结论 老年HA-AKI的病因复杂,危险因素较多,主要为肾毒性药物、感染、肾前性灌注不足、各种手术及肾后性梗阻,提示对老年住院患者应密切观察,以期早期发现、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多黏菌素B相关性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多黏菌素B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三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使用多黏菌素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2版全球肾病预后组织(KDIGO)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对AKI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AKI组与非AKI组之间基线资料、合用药物及多黏菌素B的使用情况,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与其他重要临床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共纳入101例患者,按照标准排除后有65例,有27例患者发生AKI(发生率为41.54%),其中1期12例(44.44%),2期9例(33.33%),3期6例(22.22%);发生AKI的患者中有5例(18.52%)患者行肾脏替代治疗(CRRT),17例(62.96%)患者最终肾功能恢复,10例(37.04%)患者死亡、转院或出院。单因素分析显示,AKI组合用血管活性药物、给予负荷剂量、低蛋白血症(<25 g/L)的例数显著多于非AKI组(21 vs.20,15 vs.12,20 vs.14,P<0.05),多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的老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病情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5月在某院住院明确诊断为肾脏感染并伴有MODS的老年患者23例,同时以诊断为急性肾损伤并伴有MODS的非老年患者10例为对照。MODS的诊断标准参照Marshall标准(1995年)确定。各组病人均给予抗感染、连续血液净化、抗凝及对症支持治疗。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原发疾病,多脏器功能障碍个数、预后情况。患者预后分为死亡与生存。肾脏转归分为肾功能恢复(脱离透析生存)、肾功能未恢复(必须依赖透析生存)两种。观察终点为停止肾脏替代治疗后30d。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7d等均按常规采血,进行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全套等相关生化检查。结果:老年组中,少尿型肾损伤21例,非少尿型仅2例;伴有呼吸衰竭需要辅助通气、伴有循环衰竭需要升压药物维持的比例大,均过半数。非老年组10例中,少尿型肾损伤7例,非少尿型3例。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死亡率分别为73.1%和29.0%。肾功能完全恢复率分别为9.0%和38.7%,肾功能部分恢复率分别为17.9%和32.3%。结论:老年急性肾损伤较青壮年患者往往病情严重程度重。老年急性肾损伤多为少尿型,少尿或无尿的比例明显多于非老年患者。临床中尿量的监测至关重要,往往是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判断依据;同时老年肾损伤患者在合并有严重感染时一定注意积极合理抗感染治疗,配合及时正确的血液净化治疗,及时临床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药物性急性肾损伤(cute kidney injure,AKI)的原因和预后,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15例药物性AK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药物性AKI的主要药物是抗生素,危险因素是高龄,诱因是脱水.本组55例采取保守治疗,60例行血液透析,治愈率为92.2%(106/115),无死亡病例.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24.5 d.结论 药物是造成AKI的常见原因,肾活检是确诊的重要手段,透析在AKI的治疗中有重要地位,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患者急性肾损伤的治疗及危险因素。方法择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急性肾损伤患者,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临床治疗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51.67%,其中12例显效,19例有效,29例无效。相比于非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患者来说,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肌酐水平更低、在重症加护病房住院时间更长、住院时间也更长(P<0.05)。对于重症医学科急性肾损伤患者来说,需肾替代治疗、使用升压药物、少尿、急性肾损伤程度、酸中毒、感染、休克均为危险因素,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结论重症医学科患者容易出现急性肾损伤现象,且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及时诊疗,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探讨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发病原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肾损伤患者67例临床资料,总结发病原因,分析疾病预后。结果急性肾损伤发病原因中,肾前性急性肾损并发心力衰竭居于首位,占总例数49.3%;之后依次为慢性肾病(20.9%),手术(19.3%),肾后性急性肾损伤(6.0%),药物中毒(4.5%);本组急性肾损伤患者中采用透析治疗35例,其中治愈16例,改善11例,死亡8例,死亡率14.3%;采用非透析保守治疗32例,其中治愈14例,改善10例,死亡8例,死亡率25.0%。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前性急性肾损伤并发心力衰竭及慢性肾病是导致急性肾损伤发病的主要原因;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有降低急性肾损伤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心、肾两个器官的疾病经常并存。有研究数据表明,25~50%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合并有急性肾损伤(AKI),这一涉及心肾的病症被称为急性心肾综合征(CRS),它与患者住院时长、死亡率显著相关。早期诊断并及时干预急性CRS,将有助于改善ADHF患者预后,但目前临床上缺乏高效能的早期诊断CRS的生物标志物。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侯凡凡院士团队积极寻找AKI早期敏感指标,希望通过检测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抗菌药物肾损伤,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抗菌药肾损伤患者致病药物、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转归。结果:本组40岁以上患者28例,占73%,相关致病药物9种,临床表现急性间质性肾炎综合征,急性肾小管坏死,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症征和慢性间质性肾炎综合征。32例临床治愈,6例转为慢性肾损伤。结论:停用致病药物和对于少数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患者以甲泼尼龙、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为抢救肾脏的有效措施。药物性急性肾衰竭者给予透析治疗一般预后良好。部分病人可转为慢性肾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致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就诊服用NSAID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导致AKI患者归入观察组,未导致AKI者归入对照组,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有肾病史、高血压史、容量不足、药物过量等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肾病史、高血压史、血容量不足和药物过量可能是NSAIDs引起AKI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医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药物相关性急性肾损伤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物导致的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6例药物引起急性肾损伤病人的用药种类、剂量、疗程、肾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转归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76例药物引起急性肾损伤患者,经停用肾损伤药物,并给予护肾、营养支持、激素、血液透析等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药物引起急性肾损伤,经积极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急诊危重病监护室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相关因素.方法 对急诊危重监护室治疗的22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并发AKI的6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期无肾损伤的6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导致AKI的原因、临床特点以及芪参活血颗粒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感染、血压控制不佳、应用肾毒性药物因素是导致AKI发生的重要病因;观察组中Al组总有效率(75.8%)显著优于A2组(3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组总有效率( 67.7%)明显高于老年组(4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8例死亡,非老年组3例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呼吸衰竭、少尿、消化道出血、尿素氮、肾脏替代治疗为影响AKI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急诊危重病监护室患者应针对病因进行及早预防,同时配合中成药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肾功能,降低致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3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结果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最多见(占45.5%),其次为恶性肿瘤(占24.9%)、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占14.6%)、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占10.8%).结论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以消化性溃疡为主,消化道肿瘤发生率相对偏高,老年人基础病多,并发症多,预后相对差,临床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李家瑞 《天津医药》2014,42(10):1008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伴发急性肾损伤(AKI)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456 例CAP 患者为无伴发AKI(N-AKI)组和伴发AKI 组。AKI 组又根据RIFLE 的严重程度级别分为3 个亚组:危险(Risk)、损伤(Injury)和衰竭(Failure)组。比较各组患者CAP 的严重程度,各项临床指标和预后评估指标的差别;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 法,分析影响CAP 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RIFLE 标准在预后评估中作用。结果 456 例CAP 患者中有30%(135 例)伴发AKI,诊断为Risk 61 例(45.2%),Injury 23 例(17%), Failure 51 例(37.8%)。CAP 患者PSI 评分为Ⅰ~Ⅲ级的患者(300 例)中有23.3%(70 例)伴发AKI,PSI 分级≥IV 的患者(156 例)中有41.7%(65 例)伴发AK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伴发AKI 的CAP 患者30 d 病死率随AKI 严重程度增加(N-AKI 患者6.2%,Risk 患者14.8%,Injury 患者21.7%,Failure 患者45.1%)。此外,随着AKI 严重程度增加,需要机械通气、正性肌力药物和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比例增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合并AKI、>75 岁、合并肾外器官衰竭是住院CAP 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住院CAP 患者伴发AKI 的预后不良。RIFLE 诊断及分级标准可有效评估CAP 伴发AKI 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卓岩  陶锐 《江西医药》2011,46(3):249-252
目的探讨ARF住院患者的临床病因。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457例ARF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青年组(〈60岁)。分析其病因、肾衰类型、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老年组患者163例,青年组294例。老年组和青年组病因构成不同,老年组肾前性高于青年组(39.47%vs14.63%,P〈0.05),而肾性比例低于青年组(34.97%vs65.31%,P〈0.05),肾后性接近(17.18%vs20.41%)。老年组的主要病因为感染,其次为血容量不足、泌尿系结石、恶性肿瘤、肾毒性药物、心衰、肾病综合症、中毒、颅脑外伤、急性胰腺炎等。青年组病因依次为,泌尿系结石,血容量不足,肾病综合症,创伤,肾毒性药物,中毒及恶性肿瘤,感染,结缔组织病,急性胰腺炎等。老年组病死率高于青年组(12.88%vs4.76%,P〈0.05)。结论老年组和青年组病因构成不同,肾前性因素较青年组常见,青年组肾性因素较老年组常见,老年组ARF最多见病因为感染,青年组ARF最多见病因为泌尿系结石;老年组是高位人群,预后差,病死率高,重在早期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急诊科收治的4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救治期间急性肾损伤(AKI)发生情况分为非AKI组(447例)与AKI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临床治疗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逻辑回归结果显示高龄、既往糖尿病史、血肌酐升高、基础eGFR下降、高Killip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是老年AMI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72 h内行PCI治疗是AKI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及心肾功能损伤的AMI患者发生AKI的风险较大,而AMI发病后及时行PCI治疗可减少AKI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