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200例行放射治疗的肺癌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性别、年龄、是否化疗、放疗的剂量、V5、V20及平均剂量(MLD)等因素和病患三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200例放射治疗的肺癌病患,发生三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病患为93例(46.50%),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以下因素可导致病患发生三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吸烟、放疗前化疗周期数较多、同期放化疗、V5〉40%、V20〉25%(28%)、MLD〉10Gy(13Gy)。结论在进行肺癌放疗计划设计时,应根据我国肺癌病患的特点,设定适宜的物理参甄还应对病患的吸烟史、化疗史等因素进行分析,尽量减少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对44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合理的放疗计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接受三维适形放疗肺癌患者发生≥2级放射性肺损伤( RILI)的早期预测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共纳入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154例,收集一般临床信息、放疗剂量学参数,检测放疗前及放疗2周后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根据NCI-CTC 3.0标准进行RILI分级,以放疗结束后发生的≥2级RILI作为终点事件,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RILI 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54例中≥2级RILI 的发生率为27.3%。单因素分析显示全肺V5、V20、平均肺剂量(MLD)以及放疗2周后血浆TGF-β1水平与RILI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全肺MLD和TGF-β1是≥2级RILI的独立危险因素(χ2=21.987,9.559, P <0.01)。结论全肺MLD和放疗2周后血浆TGF-β1水平与≥2级RILI发生密切相关,为≥2级RILI的早期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谢强 《医药论坛杂志》2021,42(5):139-141,封3
目的 220例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220例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影像学检查以及随访观察结果,判断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对其临床资料、治疗计划等指标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筛选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结果 220例肺癌患者中发生2级或以上放射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后致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因素,以避免或减少肺组织的放射性损伤。方法对32例胸部肿瘤行三维适形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并分析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胸部肿瘤放疗后急性肺损伤与分割剂量、是否化疗、V20、V30、DLM有关,与年龄、性别、吸烟、肿瘤部位无明显关系。结论在制订胸部肿瘤放疗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影响因素,以避免或减少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肺损伤10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晓东  张新根 《江西医药》1998,33(4):205-207
分析我院103例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本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7.4%。急性放射性肺炎多在放疗后2m内发生,放射性肺纤维化于中后2m开始形成,4 ̄5m时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行VMAT的肺癌患者72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及剂量学参数信息,记录RP发生率,与无RP对比差异性,并分析行VMAT的肺癌患者RP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RP发生率为25.00%;RP发生在年龄、糖尿病和双肺V5,V20,V30及双肺平均剂量(MLD)方面与无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大、糖尿病、MLD高和双肺V5,V20,V30高是行VMAT的肺癌患者RP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行VMAT的肺癌患者R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大、糖尿病、MLD高和双肺V5,V20,V30高,临床需严格控制低剂量区体积,以减少RP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晚期肺癌局部放疗时,盐酸氨溴索的应用对减少早、晚期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进行评价。方法110例晚期肺癌患者使用常规放疗(Dt60~75Gy,6~8周),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常规放疗同时,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对照组单纯予以常规放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治疗组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3.6%、21.8%、23.6%;对照组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61.8%、63.6%、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CR+PR分别为(49/55)和(47/55),SD+PD分别为(6/55)和(8/5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放疗时盐酸氨溴索的应用能减少早、晚期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而不影响放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累及野调强放疗技术(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umonitis,RP)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接受IMPT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处方剂量50~66 Gy,1 m.8~2.4 Gy· 次-1·d-1,5次/周.均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其中放疗同期化疗19例.放疗3个月内每周参照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结果 全组患者随访期间2级及以上RP发生率为30.0%(18/60).对RP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吸烟、GTV体积、PTV照射体积、V5、V10、V13、V15、V20、V25、V30、全肺平均剂量(mean lung dose,MLD)、D35、D50、D75、D95均与RP发生相关(P<0.05),是否同期放化疗与RP发生接近统计学差异(P=0.089).多因素分析显示仅V5是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5.对V5采用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84,P=0.000,预测度为中等,将曲线中每例患者V5值所对应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相加,结果二者之和为1.32(敏感性0.944,特异性0.381),所对应V5值为63%.以V5=63%为界值,V5≥63%组≥2级RP发生率为54.84%(17/31),V5<63%组RP发生率为3.45%(1/29).结论 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mgphy,DVH)参数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明显相关,其中V5是预测RP的剂量学指标,在制定调强放疗计划时,将V5的数值控制在63%以下,尽量减少低剂量照射范围的体积,避免严重R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在肺部肿瘤以及其他临近肺组织的放射治疗中,肺组织会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肺损伤(RILT)。近年来多个临床研究证明RILT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放射治疗剂量、体积、方法,综合治疗普遍应用(化疗、生物治疗),FEV1%都是判断肺耐受剂量时不应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三维适形放疗致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12月于我院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的49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影像学等手段,回顾性分析了患者的年龄、三维适形放疗照射剂量、照射野面积、治疗方案等因素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间的关系。结果 60岁的患者中出现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为35.29%,而≤60岁的患者为18.75%;受照剂量大于50Gy后,患者的发生几率为76.92%,受照剂量小的患者为33.33%;照射野面积120cm2的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为12.12%,照射野面积小的患者为6.25%。联合放疗后的发生几率为33.33%,显著高于非联合放疗15.79%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照射剂量、照射野面积和联合化疗与否等因素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调强放射治疗模式下食管癌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4 年1月—2016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食管癌患者233例, 按照是否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分组, 对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分析。临床资料包括年龄、 性别、 T分期、 淋巴结有无转移、 病理类型、 病变位置、 病变长度、 化疗模式、 KPS评分、 基础肺疾病、 糖尿病、 吸烟史; 物理学参数包括双肺V5、 V10、 V15、 V20、 V30、 全肺平均剂量 (MLD)、 肿瘤靶区 (GTV) 体积、 两肺体积、 GTV体积与两肺体积比值、 放射野数、 处方剂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233例患者中63例 (27%) 出现急性放射性肺损伤, 其中≥2级急性放射性肺损伤25例 (10.7%)。急性RILI组与无RILI组间淋巴结转移、 GTV体积、 GTV体积与两肺体积比值、 MLD、 双肺V5、 V10、 V15、 V20、 V30、 处方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 双肺V5≥63.15% (OR= 1.022, 95%CI: 1.003~1.041)、 V30≥5.35% (OR=2.693, 95%CI: 1.159~6.010) 是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评估食管癌调强放疗治疗计划时, 应充分考虑临床特征、 双肺V5、 V30等物理学指标, 尽量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双氢青蒿素防治大鼠放射性肺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双氧青蒿素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γ射线单次全肺照射15 Gy,建立SD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108只同体重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对照组:灌服等体积溶媒;(2)单纯照射组:灌服等体积溶媒+全肺单次照射15 Gy;(3)照射用药组:灌服双氢青蒿素(60 mg·kg~(-1)·d~(-1))+全肺单次照射15 Gy.双氢青蒿素和溶媒皆于照前3 d开始灌服持续至照射后15 d.对各组大鼠的肺脏外观、肺组织中炎症渗出、胶原纤维生成状况、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照射用药组大鼠肺脏较单纯照射组肺表面光滑、弹性好、充血水肿表现轻.单纯照射组大鼠肺组织炎症渗出及纤维化征象最严重.照射后3、7、15d,照射用药组血清及肺组织TNF-α表达比单纯照射组表达减弱(P<0.05).结论 双氢青蒿素能够明显减轻大鼠放射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肺癌行三维适形(3-DCRT)放射治疗后3个月内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ARP)的影响因素.方法:我科收治肺癌病人35例,采用三维适形8MV-X射线放疗,照射方法为每周5次,每次2Gy,GTV照射剂量范同50Gy~70Gy,均在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诊断放射性肺炎.结果:ARP的发生率为31.43%;GTV≥60Gu质12例,发生ARP的8例,其发生率为66.67%,高于放射剂量<60Gy的23例有3例发生ARP,其发生率13.04%,(P<0.05);双肺V20≥30%的8例有7例发生ARP,其发生率87.5%,高于V20<30%的27例有4例发生ARP,其发生率14.81%,(P<0.05);双肺V30≥20%的13例有7例发生ARP,其发生率53.85%,高于V30<20%的22例有4例发生ARP,其发生率18.18%,(P<0.05).结论:靶区剂量≥60Gy,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的机率高,双肺V20≥30%、V30≥20%,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的机率高.肺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时要充分考虑靶区剂量对正常肺组织的影响,在保证靶区照射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小两肺的V20和V3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生急性肺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整理2007年1月-2009年12月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就诊,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收集了指标:年龄、性别、中毒媒介;有无误吸;中毒程度;入院时血气分析中血氧分压、血乳酸;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入院时肌酸激酶。进行了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生急性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总例数180例,男86例,女94例,平均年龄42.90士18.99岁。发生ALI/ARDS患者38例,发病率21.11%;死亡6例,ALI/ARDS的病死率15.79%。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入院时血氧分压发生急性肺损伤组和未发生急性肺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误吸;中毒媒介;中毒程度;昏迷时间;入院时血乳酸、白细胞计数、血清CK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误吸、重度中毒、煤烟中毒、血乳酸升高OR值分别为3.06、4.80、2.00、1.20;均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生急性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误吸、重度中毒、煤烟中毒、血乳酸升高均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生急性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谭波  王建华 《河南医药信息》2013,(6):144-144,F0003,F0004
放射治疗作为肿瘤现代治疗的三大常用手段之一,它是肺癌、食道癌、乳腺癌等胸部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RILI)在肺癌患者中发生率为5%~20%,但其他胸部恶性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等,其发病率较低,为5%~15%[1]。  相似文献   

19.
李英  刘佳宁 《安徽医药》2018,22(8):1472-1474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生急性肺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整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发生急性肺损伤组和未发生急性肺损伤组,收集了指标:年龄、性别、中毒媒介、有无误吸、中毒程度、入院时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乳酸;入院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入院时生化肌酸激酶浓度.进行了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生急性肺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该研究总例数180例,男86例,女94例,年龄(42.90±18.99)岁.发生急性肺损伤患者38例,患病率21.11%.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入院时血氧分压发生急性肺损伤组和未发生急性肺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误吸;中毒媒介;中毒程度;昏迷时间;入院时动脉血乳酸、入院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入院时生化肌酸激酶浓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误吸、重度中毒、煤烟中毒、血动脉乳酸升高的OR值分别为3.06、4.80、2.00、1.20;均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生急性急性肺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误吸、重度中毒、煤烟中毒、血乳酸升高均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生急性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临床肺癌的常见类型,约占肺癌总病例数的80%~85%[1],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40%[2],而放射治疗是局部治疗的重要手段。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pneumontis,RP)作为胸部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往往不可逆,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三维适形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