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以期选择最佳的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7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予DHS治疗,观察组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Harris评分上,对照组优良率62.85%、总有效率80%,观察组优良率74.28%、总有效率94.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性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具有明显作用,但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过程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可及时恢复,在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具有更为明显的效果,但无法完全代替内固定手术,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选择。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药实践》2016,(2):107-109
目的:探讨内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7例,接受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61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56例,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与内固定术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显著降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而且患者的疼痛缓解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P<0.05)。结论:使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患者的疼痛缓解及髋关节活动度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别.方法 8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半髋组)及DHS内固定方法(DHS组)治疗,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累积生存情况、术后髋部功能评分及丢失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全身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局部症状,DHS组出现了内固定穿出骨皮质以及内侧皮质塌陷所造成的髋内翻现象,而半髋组患者则出现髋部及大腿疼痛;DHS组髋关节综合评分下降9.5%,半髋组则下降9.2%.结论 对于高龄、骨质疏松及骨折粉碎等不稳定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较为合理的替代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84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优良率为83.3%,对照组优良率为57.1%,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有较高保障,建议在当前将其作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参考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1%,数据比较与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与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5年2月某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A组40例患者接受DHS内固定术,B组46例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治疗效果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患者术后下地时间早,Harris评分优良率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53例,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3例、动力髋部螺钉方法(DHS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及随访情况。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老年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够使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功能恢复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5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PFNA组28例和DHS组29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优良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的手术时间、负重时间均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5)。对于稳定型骨折,两组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稳定型骨折,PFNA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DHS均为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方法,但PFNA较DHS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的优势,尤其是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上外科医生应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的特点来谨慎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8例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PFNA)治疗,比较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近端骨折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使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内治疗的11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将它们随机分配,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使用DHS(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PFNA内固定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及其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55例患者无论是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还是其治疗的临床效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5例患者,其差异比较显著(P<0.05),具有十分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PFNA内固定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减少手术的时间,还可以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其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诊治的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中选取10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案不同予以分组:人工组(n=50)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内固定组(n=50)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就2组手术治疗优良率、手术指标以及下地负重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人工组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是92.0%,与内固定组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76.0%相比较高(P0.05);(2)人工组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均短于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内固定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内固定术相比,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更佳,可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离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离床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虞立  李传明  陈歆  张鸣  张黎明  沙鹏  刘凯 《江苏医药》2012,38(21):2562-2564
目的 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动力髋加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高龄股骨转子粉碎性骨折患者56例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5例(A组)和DHS内固定术31例(B组).比较两组手术资料和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相仿(P>0.05).A组手术时间较B组短[(58.6±22.5) min vs.(79.5±19.3) min].随访6-16个月.A组患者下地负重时间较B组早[(4.8±1.7)d vs.(52.7±5.7)d].A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较B组高[(90.3±3.6)分vs.(86.7±5.4)分].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20.0% vs.41.5%)](P<0.05).结论 对于转子粉碎性骨折合并严重骨质疏松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以快速恢复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运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诊治的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所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4例患者运用内固定术,观察组的24例患者运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死亡率、术后髋部畸形率、术后内置物松动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内科并发症发生率、髋部畸形率以及内置物松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均有优劣,临床在制定治疗方法时应全面分析患者的情况后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的价值以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收治治疗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置换组、内固定组,对比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以及术后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置换组均明显优于内固定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手术情况、疗效方面、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促进患者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过去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手术前后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5);高龄股骨粗隆空间骨折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69.4%(P <0.05);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P <0.05);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和改善髋关节功能,缩短临床治疗时间,减少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使治疗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18.
景德瓒 《北方药学》2011,8(4):61-61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6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7.6±16.5min,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19.4±27.6min;观察...  相似文献   

19.
DHS与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两种常用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自2004年以来收治的年龄大于70周岁的高龄粗隆间骨折患者36例,分别应用DHS及PFNAⅡ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内固定的过程中均没有并发症发生,术后拍摄X线片复查,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固,随访6~36个月,36例骨折全部愈合,与DHS手术方法比较,PFNAⅡ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HS组比较,PFNA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操作简单,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可靠,是目前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髋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传统内固定术)与干预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差异不大,P0.05,但干预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负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下肢活动能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2。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髋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