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及MB-P病毒灭活技术对血浆酶学及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无偿献血合格者血液标本20份,400ml/份。将每份新鲜血浆在制备过程中平均分为滤白与灭活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标本同时进行相关酶学及部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经滤除白细胞后,实验组LDH、HBDH、TBA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MB-P法病毒灭活后,实验组CPK、LDH、HBDH、TBIL、IBIL、DBIL、TBA、CREA、URIC下降较快,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滤除白细胞及病毒灭活后的血浆制作,对血液酶学及部分生化指标影响均较小,符合临床输用血(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张艳华  李广庆  杨丹  李红丽 《河北医药》2012,34(7):1079-1080
对全血及其成分血进行病毒灭活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临床上新鲜冰冻血浆得到广泛应用,但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还未得到广泛推广,我站自2010年2月以来临床用血浆全部病毒灭活,采用亚甲蓝光化学法制备病毒灭活新鲜病毒血浆,而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后总蛋白含量、白细胞残留量、凝血因子(FⅧ:C)含量是病毒灭活血浆的关键指标,本文对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中总蛋白回收率、白细胞残留量、FⅧ:C回收率采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和去白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的总蛋白含量、白细胞残留量、和FⅧ:C含量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2012年颁发的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对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分析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在血浆灭活过程中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影响,探讨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进一步广泛推广应用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称重法、双缩脲法、磁珠法、比色法、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亚甲蓝光化学疗法病毒灭活前后的血浆量、血浆蛋白含量、凝血因子Ⅷ含量、亚甲蓝残留量、病毒灭活效果的变化。结果新鲜血浆病毒灭活前后血浆容量分别为(235±15.51)g、(230±14.17)g;Ⅷ因子含量为(1.084±0.045)IU/ml、(0.826±0.029)IU/mk血浆蛋白含量为(83.71±3.24)g/L、(79.09±3.21)g/L;凝血因子Ⅷ含量灭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容量和血浆蛋白在灭活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的残留率为(0.0638±0.013)μmol/L;标本病毒灭活后血浆HBV—DNA及HCV—RNA载量均为〈1000copies/ml。结论利用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对血浆成分有一定的影响,但均达到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对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要求。亚甲蓝光化学疗法简便、无毒、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等显著特点,可有效消除临床输血带来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滤除白细胞及MB-P病毒灭活技术对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无偿献血合格者血液标本20份,400ml/份。将每份新鲜血浆在制备过程中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标本同时进行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试验组经滤除白细胞后FRUC浓度、FHb及CO2增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经MB-P法病毒灭活后FRUC与P3+浓度明显增高,FHb下降较快,与对照组及病毒灭活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它生化指标变化不大。结论滤除白细胞及病毒灭活后的血浆制作,对血液生化指标影响均较小或轻,适用于临床输用血(浆)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滤除白细胞与MB-P法病毒灭活两种方法处理血浆,探讨2种方法对血浆胆碱酯酶(CHE)的影响与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采集无偿献血合格者血液标本20份,每份400ml;将每份新鲜血浆在制备过程中平均分为滤白与病毒灭活组和对照组。所有标本同时进行血浆CHE的测定。结果经滤除白细胞及病毒灭活处理后,实验组CHE活力与对照组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滤除白细胞与MB-P法病毒灭活处理后的血浆,其CHE活力影响小,可用于临床有机磷中毒的救治。  相似文献   

6.
李玉珍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315-3316
目的探讨去除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对输血的影响。方法对该站2010年8至2012年5月22 838袋采用过滤法制备去除白细胞时发生滤血不畅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滤血不畅的主要原因是采血不当造成的血凝块,其次为滤器质量问题、冷凝集、制备过程操作不当等。结论提高采血技术,加强采血过程管理,防止血凝块的形成;白细胞过滤时应混匀血液,充分排出滤器内的空气,保证血流通畅,对于有标识可能有凝块的血液,在过滤时将血袋倾斜,抬高出口,使凝块沉积于底部,避免凝块阻塞出口。  相似文献   

7.
血浆病毒灭活的临床应用与安全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黎  宋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65-165
目的:推广亚甲蓝光化学灭活血浆病毒的方法,减少经血液传播感染疾病的发生。方法:用亚甲蓝一次性血浆病毒灭活过滤器和医用病毒灭活箱灭活血浆中病毒。结果:用亚甲蓝光化学法可以灭活血浆中大多脂质包膜病毒,杀灭效果理想。病毒灭活前后血浆球蛋白、清蛋白、血浆Ⅷ因子、纤维蛋白原平均水平对比符合≥50g/L的国家标准;HBV-DNA阳性血浆在经病毒灭活后血浆HBV-DNA转为阴性。结论: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技术可将血浆中病毒灭活,大大提高了临床输注血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正>为探讨滤除白细胞后制备的血浆质量,观察白细胞滤器对某些血液成分的影响,对滤除白细胞前后血浆中多种血液成分进行了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采集后的血液立即按标准操作规程要求滤除白细胞。过滤前的全血和滤后的少白细胞全血充分混匀,无菌操作分别留取血样10mL,2 000r/min,离心1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病毒灭活血浆光照后延时过滤以及MB—P病毒灭活血浆留样后延时检测这两个因素对病毒灭活血浆亚甲蓝残留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ml/袋全血20袋,分离血浆后进行病毒灭活,在光照结束后0h、1h、2h、3h过滤留样,进行亚甲蓝残留量检测。随机抽取病毒灭活血浆20袋,留样后样本于室温下放置0h、3h、6h进行亚甲蓝残留量检测。均采用同相萃取法进行检测。结果光照结束后0h、1h、2h、3h过滤的样本亚甲蓝残留量分别为(0.178±0.041)μmol/L、(0.198±0.056)μmol/L、(0.238±0.047)μmol/L、(0.309±0.065)μmol/L,延时过滤2h以上亚甲蓝残留量与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样后样本于室温下放置0h、3h、6h亚甲蓝残留量分别为(0.173±0.058)μmol/L、(0.128±0.049)μmol/L、(0.087±0.043)μmol/L,延时检测6h以上亚甲蓝残留量与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B—P病毒灭活光照后延时过滤以及MB—P病毒灭活血浆留样后延时检测均对亚甲蓝残留量有影响,在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中应用病毒灭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的效果差异。方法2012年1-6月洛阳市26例进行血浆置换患者分别采用新鲜冰冻血浆及病毒灭活血浆治疗,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凝、蛋白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应用病毒灭活血浆组治疗后患者PT、APT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清蛋白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应用血浆制品时,病毒灭活血浆安全性仍较高,但若患者有出血倾向则易选用新鲜冰冻血浆(FFP)做置换液,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输注血浆成分传播病毒的因素及病毒灭活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血浆输注量较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全世界5%~10%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是因为输了染有HIV的血浆制品所致。同样,因输注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血浆制品而患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对病毒的传播因素加以分析,有效地研究和使用先进病毒灭活技术和方法处理血浆和血浆蛋白制品,杀灭和去除其中可能存在的病毒,最大限度降低输注血浆蛋白的风险,进而保证血浆蛋白制品的安全性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河北医药》2010,32(11):F0004-F0004
成分科是血液中心重要的业务科室,负责将无偿献血者捐献的血液通过离心、过滤、分离、洗涤等方法制备成各类血液成分。每年分离制备的全血量超过12万袋,生产出各类血液成分达30余万袋。目前开展了白细胞储存前滤除、Rh(D)阴性血液的冻存制备、MAP洗涤红细胞的制备、血浆病毒灭活等项目,  相似文献   

13.
《河北医药》2010,32(12):F0004-F0004
成分科是血液中心重要的业务科室,负责将无偿献血者捐献的血液通过离心、过滤、分离、洗涤等方法制备成各类血液成分。每年分离制备的全血量超过12万袋,生产出各类血液成分达30余万袋。目前开展了白细胞储存前滤除、Rh(D)阴性血液的冻存制备、MAP洗涤红细胞的制备、血浆病毒灭活等项目,  相似文献   

14.
蒋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3):2830-2832
目的 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血浆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 使用血凝仪对血浆进行Ⅷ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检测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总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 新鲜冰冻血浆经MB-P病毒灭活后血浆Ⅷ因子活性为(0.66±0.06)IU/ml,比灭活前(0.75±0.07)IU/ml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31±0.1)mg/ml,比灭活前(2.19±0.2)mg/ml减少,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总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制备冷沉淀时,可考虑先将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后再将血浆进行病毒灭活.灭活后血浆对于临床需要补充血浆蛋白的患者影响不大 对于需要输注Ⅷ因子、纤维蛋白原的患者则会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过滤对血浆中凝血因子及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确保临床治疗的效果,对新鲜冰冻血浆经白细胞过滤后对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对白细胞过滤前后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新鲜冰冻血浆白细胞过滤前后,PT、APTT、FIB、FV:C、FⅧ:C都有明显改变(P<0.05),PT和ALB无改变(P>0.05).结论 白细胞过滤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过病毒灭活的新鲜冰冻血浆中部分有效成分的质量变化.方法 采集50袋新鲜血浆,分成A、B两组,分别对其进行检测,内容包括PT,TT,APTT,Fg,TP、ALB及凝血因子FⅧ、FⅤ.结果 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中的TP、凝血因子FⅧ、FⅤ和Fg等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大都在30%以内,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结论 采用M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不影响临床应用,其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血浆分级分离技术的进展和前景。近年来,血浆分级分主了和病毒灭活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层析吸附技术以及今后毫微过滤(nanofiltration)方法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血浆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我国现行《血液制品病毒去除/灭活验证指导原则》[国药监注(2002)160号]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血液制品病毒去除/灭活验证指南》,旨在推动我国血液制品病毒风险控制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及血液制品的合理应用。方法:从去除/灭活病毒方法的选择、常用去除/灭活病毒方法评价、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验证、生产工艺去除/灭活病毒能力、去除/灭活病毒方法再验证、临床试验、输血用病毒灭活血浆和正在开发的新型病毒灭活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对血浆及其制品生产工艺中病毒灭活/去除的相关方法及其验证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我国现行《血液制品病毒去除/灭活验证指导原则》与WHO《血液制品病毒去除/灭活验证指南》总体要求基本一致,对我国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与验证工作仍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SPE-HPLC法检测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浓度的方法并对病毒灭活血浆中的残留亚甲蓝进行质控检测。方法血浆样品经Waters Oasis HLB固相萃取柱提取,采用迪马Diamonsia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0.1%乙酸(45∶5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651nm。结果亚甲蓝在0.05~5μmol.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8),最低检出浓度为0.05μmol·L-1。日内、日间RSD均小于8%。结论SPE-HPLC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用此法检测的病毒灭活血浆样品中的残留亚甲蓝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20.
探讨病毒灭活血浆在青岛地区的使用状况,明确病毒灭活血浆的临床应用效果,就血浆病毒灭活对安全输血的意义进行阐述,进一步说明合理使用病毒灭活血浆可以降低因输血而传染疾病的风险,达到指导临床安全用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