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婧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11-1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留置针留置效果及老年患者对留置针使用的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静脉留置时只做简单告知目的,实验组则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在留置效果、平均留置时间及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老年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留置效果,延长留置时间,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是妇科手术前后患者治疗的主要途径之一,用头皮针输液已远远满足不了手术中的应用,我科患者手术前后常规使用静脉留置针,方便患者的搬运,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利于术中的抢救和治疗,既能减少患者对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疼痛、恐惧和血管损伤,也有利于血管保护和急救,同时减轻了术后护士输液的工作量,受到护患的一致欢迎[1]。但因术中大量液体及麻药的输入、术后患者禁食需大量补液及抗生素的输入,对血管的刺激增加,如护理不当极易造成静脉炎的发生,使留置时间缩短[2],笔者对我科手术患者置留置针期间,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及延长留置针的时间,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对患者反复静脉穿刺次数,保护静脉及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临床。我院神经外科将长期输注甘露醇患者常规应用静脉留置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366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在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影响,以便及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取我院2013年100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通过护理主动干预,观察应用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发生率;与2012年10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均有下降。结论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做好周密预防措施,改进和创新护理技能,可减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是静脉留置针技术普及应用和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缓解穿刺静脉留置针疼痛的影响。方法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疼痛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穿刺静脉留置针所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留置浅静脉留置针(套管针)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120例患者实施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完善细致的护理,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正确、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普通头皮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在应用中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治疗组以鱼骨图为指导,选择静脉留置针置管与维护流程为基础,针对患儿的特点实施输液护理。结果静脉留置针留置6 h时,治疗组的疼痛评分为(1.13±0.45)分,对照组的疼痛评分为(3.19±0.54)分,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期间治疗组的皮肤红肿发生率为5.0%,异物感发生率5.0%,无导管堵塞并发症发生,对照组皮肤红肿发生率为20.00%,异物感发生率22.5%,导管堵塞发生率12.5%,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在应用中的护理干预能减少疼痛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安全型留置针应用于消化内科患者静脉输注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安全型留置针,对照组采用普通留置针,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静脉炎及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静脉炎及针刺伤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x^2=4.296、29.126,P〈0.05)。结论消化道疾病患者静脉输注时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可以减少血液外渗和导管堵塞现象,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9.
静脉留置针由于其减少血管穿刺次数、降低液体外渗的几率、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率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1]。但如临床操作技术不当及置管后护理不当,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静脉留置针时间及满意度评分比较中,其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数据,两组患者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能够有效地降低留置针并发症的出现率;并且还能不断的提升责任护士的护理水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总结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方法:研究选择某院在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作为研究主体,依据患儿入院顺序均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43例患儿。甲乙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护理,而甲组患儿加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总结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比甲乙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86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套管针阻塞、穿刺失败、液体渗漏、合并静脉炎、套管针脱落以及误入动脉;甲组患儿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少于乙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护理的效果很好,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较高,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静脉留置针常见风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常见风险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风险控制建议。方法对2008~2013年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静脉留置针可疑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整理,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其不良事件表现进行统计归类,并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结果常见器械故障为漏液和堵塞等;常见主要伤害为输液部位的反应(如红肿、硬结、疼痛、感染等)和静脉炎等。结论分析静脉留置针主要风险及可能原因,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建议,以期避免或及时发现处理各类不良事件,从而提高此类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科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90例患者的留置针置入长度,穿刺部位,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封管液及封管方式与常见问题的关系。结果静脉留置针血管外留12 mm较留置针完全置入血管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概率明显减少。静脉留置针留置3 d以上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明显高于3 d以内;穿刺部位为关节部位的留置针发生液体渗漏的机会高于非关节活动部位;采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肝素钠封管液进行封管,留置针堵塞的现象明显减少;通过正压封管的患者发生导管堵塞的现象明显低于负压封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置管长度、穿刺部位、留置时间及封管方式再加熟练穿刺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留置针在输液过程中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ICU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在我院ICU科输液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头皮针进行输液,观察组则采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0.0%,血液污染率为10%,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71.7%,血液污染率为26.7%。且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穿刺次数和抢救时间均比对照组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ICU护理应用中安全可靠、便捷可行、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封管方法对于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疗程的影响。方法选取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输液器内液体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直接封管治疗,对照组给予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封管治疗。对两组的留置时间、堵管和静脉炎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完成输液疗程率、平均留置时间、堵管率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中,输液器内液体直接风管治疗具有简单易行,患儿无痛苦的优点,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封管治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研究心理护理和系统健康教育在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例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的住院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者评价指标结果比较和并发症情况比较,经χ2检验,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和系统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留置针相关知识水平、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自护能力,延长静脉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减轻痛苦,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PICC)置管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92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 n=46)和对照组( n=46),对实验组的新生儿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的新生儿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中新生儿的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中新生儿的护理,实验组中新生儿的术后恢复情况较好,新生儿的置管部位局部静脉红肿消散速率为(22.3±4.7)min,明显快于对照组的消散速率(30.4±5.2)min,具有统计学意义(t=7.8377,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421,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来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进行护理,能够加快新生儿的身体恢复速率,同时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12月~2014年11月某院收治的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中选择116例为本次治疗对象,均给予口服米氮平治疗。根据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心理状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更年期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更年期症状严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及SCL-90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同时低于本组治疗前,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消除抑郁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病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胸外科2009年1—12月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呼吸功能训练及术后康复指导,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情况、拔管时间、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出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呼吸频率降低,血氧饱和度升高,最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2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拔管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分别是(4.52±2.20)d、(10.54±3.52)d,而对照组分别为(5.63±2.60)d、(13.20±3.8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心胸外科术后患者肺功能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刁海燕 《哈尔滨医药》2013,33(4):258-259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婴儿输注多巴胺外渗的影响.方法 11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护理干预,对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输注多巴胺外渗发生例数及率和家长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 护理干预组多巴胺外渗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多巴胺外渗发生率低,家长满意度提高,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尽早正确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多巴胺外渗起着重要作用,明显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