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在癌痛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对癌痛患者开展药学监护,发现药物治疗中的问题,优化给药方案,开展用药教育。在进行为期1周的药学监护后,比较患者疼痛评分、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共纳入43例癌痛患者进行药学监护,药师总计提供了76条药物治疗建议。药学监护后,43例癌痛患者的疼痛评分由(6.9±1.5)分降低为(1.8±1.4)分,较干预前有极显著的降低(P<0.01),其中8例患者的疼痛(18.6%)完全缓解,18例(41.9%)明显缓解,7例(16.2%)中度缓解,8例(18.6%)轻度缓解,2例(4.7%)无缓解,疼痛缓解率76.7%;43例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KPS)评分,3例(7%)明显改善,25例(58.1%)有改善,15例(34.9%)达到稳定,无评分下降;患者用药依从性与药学监护前相比有显著性变化(P<0.01)。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控制,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癌痛镇痛药物在临床中的作用,观察其疗效。方法:对109例癌痛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根据WHO推荐癌痛首选药"三阶梯治疗"方案及疼痛剧烈程度,选择对应的癌痛镇痛药。在用药期间,比较患者疼痛评分、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根据病情使用三阶梯癌痛镇痛药,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达到有效的镇痛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严格按照"三阶梯治疗"原则进行癌痛镇痛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癌痛治疗药物合理使用科普干预对肿瘤住院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和服药依从性等指标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6~10月我院120例确诊为癌性疼痛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初次入院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药学科普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癌痛宣教,药学科普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癌痛治疗药物合理使用科普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NRS)、疼痛缓解率、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用药依从性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药学科普干预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缓解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药学科普干预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与对照组(P<0.05);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及依从性好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住院患者实施癌痛治疗药物科普干预有显著作用,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能更好的缓解患者疼痛,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晚期癌痛患者止痛治疗的作用。方法:结合1例晚期癌痛患者具体病例,在患者住院全过程从癌痛的全面评估方法、阿片类药物快速滴定的选药原则、维持治疗原则、药品不良反应防范等方面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本次药学监护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患者药品费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直接面向晚期癌痛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开展药学监护,可在药物选择、防范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等多个方面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体现临床药师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晚期癌痛患者止痛治疗的作用。方法:结合1例晚期癌痛伴尿路感染患者具体病例,在患者住院全过程从药物非常规用法用量的评价、抗感染药物选择、药品不良反应防范等方面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本次药学监护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患者药品费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直接面向晚期癌痛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开展药学监护,可在药物选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防范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等多个方面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体现临床药师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晚期癌痛患者止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结合1例晚期癌痛患者具体病例,在患者住院过程中从癌痛的全面评估方法、止痛药物合理选择、药品不良反应等方面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本次药学监护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减轻患者疼痛症状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结论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直接面向晚期癌痛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开展药学监护,可在药物选择、防范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等多个方面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体现临床药师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模式临床药学服务介入癌痛规范化治疗对患者疼痛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癌痛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癌痛规范化方式治疗,干预组(5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由临床药师介入提供各种癌痛治疗相关药学服务,并建立微信平台提供健康教育及回访。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及3周后疼痛及止痛药物认知度、疼痛评分、疼痛对生活质量影响评分、患者服药依从性以及癌痛治疗、回访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3周后疼痛及止痛药物认知度均提高(P<0.01),疼痛评分下降(P<0.05),疼痛对生活质量影响也相应下降,且干预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者经过癌痛教育后服药依从性评分明显提高(P<0.01),且干预组好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癌痛治疗满意度均较好,其中干预组回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学服务提高患者癌痛相关治疗的认知度及依从性,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为建立临床药师从事癌痛管理的工作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规范化药学服务模式用于癌痛全程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临床药师与医师反复沟通,制订标准的工作流程,并根据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疼痛的异质性,以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癌痛评估和用药教育,并为医师提供用药咨询和用药推荐.通过癌痛评估量表中患者用药依从性、疼痛强度及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药物相关问题、药品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癌痛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癌痛药物治疗过程,主要在镇痛药物选择、阿片类剂量调整、药物不良反应防治等方面,讨论癌痛患者药学监护思路及策略。结果:患者癌痛控制良好,住院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有助于提高癌痛治疗水平及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疼痛,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癌痛患者中实施药学服务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入院的伴有癌痛综合征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60例,根据入院时的疼痛分级进行三阶段止痛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利用问卷调查用药依从性,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后,NRS评分由入院时的(6.72±1.54)分降低至(2.32±0.62)分,KPS评分由入院时的(44.21±5.33)分增长至(76.37±6.4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中有11例用药依从性较差,5例出现便秘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结论:对癌痛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可有效降低疼痛评分,提高生活质量,但需要在后续治疗中注意针对依从性和不良反应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例大剂量吗啡致肠梗阻患者的用药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在癌痛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协同医师采用NRS评分动态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根据NRS评分进行剂量滴定、药物的选择、剂量转换。对大剂量吗啡致患者肠梗阻进行用药监护。结果:药学监护改善了患者用药依从性,转换为芬太尼贴后,患者肠梗阻缓解,并使本例对吗啡耐药患者的重度疼痛得到控制,改善了生活质量。结论:临床药师用药监护在癌痛规范化治疗过程中促进了本例肠梗阻患者阿片类药物合理使用,通过本例癌痛伴肠梗阻患者的成功治疗为同类难治性疼痛患者的阿片类药物规范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苏颖杰  刘晓琰  崔敏  钟晗 《中国药师》2014,(12):2089-2091
目的:探讨癌痛管理的临床药学服务。方法:探讨临床药师介入时机,对癌痛患者进行全面疼痛评估及身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评估,对患者进行依从性评分,并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为医生提供镇痛药及辅助用药等相关的咨询和建议,最后进行药学服务效果评估。结果:临床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结论:通过癌痛管理中药学服务的研究,使得临床药师在癌痛治疗和管理工作中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临床药师在县级医院行使协议处方权管理癌痛患者的模式及管理效果干预性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6月在药师门诊进行药师随访及协议处方权管理的4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期在某院医生门诊进行癌痛药物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随访60 d后,干预组中、重度疼痛占比由100%下降至27.5%,对照组中、重度疼痛占比由100%下降至65.7%,干预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疼痛评分(P<0.05)。干预组较对照的便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得到显著改善(P<0.05)。干预组用药依从性≥7分的患者占比由5%提高至67.5%,对照组观察用药依从性≥7分的患者占比由6.7%提高至31.4%,且干预组用药依从性高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干预组满意度评分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药师利用协议处方权对癌痛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疼痛,减轻药物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为进一步管理门诊癌痛患者提供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抗感染药学》2017,(1):66-68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患者规范化药学服务的实践与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肿瘤科2015年6—12月期间收治的癌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比较干预前后癌痛患者的疼痛情况及用药的依从性。结果:干预后癌痛患者疼痛评分值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患者的药学服务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依从性,加强患者对疼痛知识的掌握,使癌痛的治疗趋于规范化,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师为心衰患者提供分级药学监护的效果。方法: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心衰指南,制定分级药学监护标准。收集患者2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根据分级标准给予患者不同级别(一级、二级和三级)的药学监护。分别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干预12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分级评分、心功能分级、心衰生活质量评分和用药依从性进行组间比较,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临床有效治疗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临床有效治疗率提高了21.50%,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了6.15%,一、二级监护人数显著降低,三级监护人数显著升高(P<0.01),心功能分级、心衰生活质量评分和用药依从性显著改善(P<0.01)。结论:为心衰患者提供分级药学监护,可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南药学》2019,(5):752-755
目的在癌痛全程化管理中建立规范的药学服务模式,提高药学服务的水平,优化院内外癌痛患者镇痛效果。方法通过反复讨论和修订,制订出一套实践性较强的药学服务流程,确立规范的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并使用一系列的评估量表,考察干预前后患者的疼痛控制、疼痛对生活的影响、用药依从性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3名癌痛患者接受药学干预后的4个疼痛指标改善,即"过去24 h最严重的疼痛程度""最轻微的疼痛程度""平均的疼痛程度""调查当时的疼痛程度"评分分别降至(3.14±1.78)分、(0.82±0.91)分、(1.73±0.83)分、(1.55±1.50)分(P <0.01)。评价疼痛对生活的影响,干预后的7个条目的评分均有显著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用药依从性评价为"好"的比例由13.04%上升至65.22%(P<0.01)。药物不良反应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了癌痛全程化管理中的规范化药学服务模式。实施后,患者的疼痛控制、日常生活质量及用药依从性得到明显改善。该模式有助于癌痛管理药学服务同质化,有促于推动临床药师参与癌痛管理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临床药师对重度癌痛患者的药学监护实践。方法针对具体案例,参与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的设计与调整,对药品不良反应及时监测并提出药学干预建议,保证临床合理用药。结果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可发挥专业特长,协助医师调整用药方案,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结论对重度癌痛患者的药学监护能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合理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5,(20):2852-285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姑息性放疗患者癌痛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我院放疗科进行姑息性放疗、符合病例入组条件的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临床药师参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治疗,为医师提供药学服务,记录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情况、疼痛评分、服药依从性、卡氏(KP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综合治疗第5天,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率为63.3%,高于对照组的缓解率36.7%(P<0.05)。治疗1个月,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70%、80%(P>0.05);KP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服药依从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且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癌痛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更有效缓解癌痛。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5,(2):262-263
目的:促进癌痛患者合理用药。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8月来我院肿瘤科治疗的符合病例入组条件的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临床药师参与观察组癌痛患者的用药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用药指导,不参与对照组的用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药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均得到较好的缓解,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缓解率均为96.7%(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患者均可耐受。用药依从性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患者镇痛治疗,与临床医护人员组成医疗团队,能更好地促进癌痛患者合理用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1 例伴高钙血症癌痛患者的用药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在癌痛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针对具体案例参与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的设计与调整,及时监测镇痛药品的不良反应并提出药学干预建议,保证临床合理用药。结果 临床药师根据癌痛治疗原则,结合高钙血症的临床特点,通过开展药学监护协助医师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疼痛及不良反应,选择合理的给药方案使患者疼痛缓解,血钙水平降至正常。结论 临床药师在癌痛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