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的38例(3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观察手术前、后眼压,视力,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情况,随访12~24个月。结果患眼术前药物控制下眼压范围8.3~32mmHg,平均(17.67±4.76) mm Hg,术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平均眼压分别为(13.63±5.82) mm Hg及(12.25±4.54) mm Hg,与手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前患者中央前房深度(1.42±0.34) mm,术后中央前房深度(3.41±0.13) 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周边前房深度均<1/2CT,术后所有患者周边前房深度不同程度加深,其中29眼周边前房深度≥l CT。术前22眼房角关闭范围>180°,术后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可见不同程度的开放,周边虹膜粘连... 更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住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8例(29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后的疗效,术后随访6-36月。结果:术后29眼眼压控制在10-21 mmHg,所有术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特别是对晶体膨胀期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41例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眼压、房角宽度、中央前房深度和视力等,比较两组围术期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100例(12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进行6个月的眼压和视力随访。结果术后眼压较术前逐步降低,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逐步提高,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视力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前房深度为(3.59±0.34)mm,术后前房深度为(4.72±0.83)mm,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眼压,促进患者有效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抽取曾在我院就诊的32例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其中A组15例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B组17例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房角均有不同程度改善,A组病例较B组病例术后眼压控制更理想、安全和稳定。结论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均能达到理想效果,但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选择该手术方式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更需慎重,术后需要进行更严密的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6.
《右江医学》2019,(2):126-129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44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均予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术后观察视力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的眼压,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采用A超声仪检查中央前房深度变化,并进行前房角镜检查,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视力水平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时,术眼眼压显著降低,前房深度显著加深,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房角镜检查显示,术后前房角显著增宽,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时,有31例(33眼)房角开放,7例(9眼)粘连范围在90°以内,仅2例(2眼)粘连范围在90°~180°之间;术中有4眼在进行房角分离时出现前房积血,对手术无较大影响,术后1 d出血消失。术后有5眼角膜出现不同程度水肿,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能有效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和开放房角,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河南医学研究》2019,(24)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郸城县中医院收治的82例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个月视力、眼压情况、前房深度、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个月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2个月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44%)与对照组(4.8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可提高患者视力,改善患者眼压与前房深度,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9例(79眼),随机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单纯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眼前节参数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了1年随访观察.结果 单纯组术前、术后1 m、术后6 m、术后12 m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15±0.09)LogMAR、(0.54±0.20)LogMAR、(0.51±0.19)LogMAR、(0.48±0.16)LogMAR,眼压分别为(40.13±7.45)mmHg、(16.61±3.79)mmHg、(17.07±3.55)mmHg、(17.48±4.06)mmHg、(17.48±4.06)mmHg,周边房角前粘连范围分别为(296.5±45.8)°、(135±51.6)°、(150±67.1)°、(169.6±84.8)°;联合组术前、术后1m、术后6m、术后12m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16±0.10)LogMAR、(0.53±0.19)LogMAR、(0.53±0.17)LogMAR、(0.50±0.18)LogMAR,眼压分别为(40.26±6.01)mmHg、(15.88±3.99)mmHg、(16.92±3.81)mmHg、(16.35±4.67)mmHg,周边房角前粘连范围分别为(304.6±38.0)°、(102.4±39.4)°、(108±43.0)°、(121.5±48.0)°.术前单纯组和联合组患者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轴、前房深度、前房角周边前粘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随诊时间点两组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周边前粘连范围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单纯组和联合组在术后各随诊时间点比较,平均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周边前粘连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随诊时间点联合组较单纯组改善更明显.在并发症方面,两组总发生率均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联合组中前房积血发生3例.结论 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提高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压,开放房角,并发症少,都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房角分离术可以更多的开放房角,但是在降低术后眼压方面未显示额外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应用于白内障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继发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水平和视力水平.结果 手术后1周,患者视力水平明显高于手术之前,眼压低于手术之前,前房深度大于手术之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在白内障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32眼,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入院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6~12个月。结果术中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术后眼压稳定,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术后1d、1周、3个月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虹膜夹角(TIA)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单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具有显著的降压和增视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择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分别采取小梁切除术(对照组)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视力分别为(12.86±3.27)mmHg、(3.05±0.34)mm和(0.36±0.08),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78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39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36例39眼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与先行小梁切除再行超声乳化分期手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32例应用药物治疗不能降低眼压(I>35 mmHg)~J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眼,其中16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16眼采用小梁切除术后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视力提高及眼压降低效果无显著性差异.择期手术组面临小梁切除术后人工晶体度教计算不确定,术后散光以及晶体膨胀加重浅前房问题.结论 对于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但需结合患者情况、眼压情况、手术熟练程度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6.
针对白内障和青光眼治疗方法存在较多争议和分歧的现实,探讨了该病症的诊断要求和如何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并对常用治疗方法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已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60例患者的72只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房角关闭区域用粘弹剂、辅助钩和灌注头进行钝性分离。对比手术前后视力、房角镜下房角变化,对视野及眼压进行追踪随访时间≤2年者60眼,〉2年者12眼。结果有1只眼再发眼压升高,施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其余患者眼压控制正常范围,50眼术后房角开放,除再发眼压升高的1只眼的视野继续损害外,71只眼均无视野缩小。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运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在2016年5月—2017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0例,根据自愿原则划分为观察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和对照组(传统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各60例.比较两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房角粘连闭合情况,生存质量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视力(0.55±0.09)°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视力(0.79±0.14)°较高(P<0.05);与对照组眼压(16.55±9.64)mmHg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眼压(12.37±7.62)mmHg较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前房深度、房角粘连闭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生存质量各指标得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运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后,能够改善患者视力和眼压,使前房深度明显增高,房角粘连闭合度明显降低,且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06~2008-06间,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58例(58眼),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57例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1例无变化;54例不使用药物控制眼压下降至正常,3例使用1种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18mmHg。所有病例前房深度加深,无严重并发症。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地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20.
《医学综述》2016,(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郫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对照组仅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视力与眼压变化,术后随访5个月。结果患者手术后矫正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0.42±0.07)比(0.27±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5个月眼压逐渐升高[观察组:(14.4±3.9)、(18.1±3.6)、(17.9±3.1)、(19.1±2.9)mm Hg(1 mm Hg=0.133 k Pa);对照组:(19.2±4.3)、(22.1±3.3)、(19.8±3.6)、(23.2±3.2)mm Hg],对照组上升速度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现虹膜炎症3例,角膜水肿2例;对照组出现虹膜炎症4例,角膜水肿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10.4%比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明确,且无明显并发症,能显著降低眼压和提升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