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锦华 《抗感染药学》2019,16(9):1639-1641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片与阿司匹林片及其依达拉奉注射液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及时给予基础治疗即降压降血糖、颅内压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片、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值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D-二聚体)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评分、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D-二聚体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NIHSS神经功能评分值和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D-二聚体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神经功能评分值、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D-二聚体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片与阿司匹林片及依达拉奉注射液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和阿斯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8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和血糖、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及对症支持处理,氯吡格雷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 mg,1次/d,连用2周.阿司匹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1次/d,连用2周.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氯吡格雷组下降的幅度较阿司匹林组更明显(P<0.05).氯吡格雷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x2 =5.54,P<0.05).且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较阿司匹林疗效更确切,降低血浆hs-CRP和D-二聚体的水平更明显,能明显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负荷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经过2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C反应蛋白及SNOBS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14d后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2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SNO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2组SNO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采用负荷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疗效显著,能更有效地降低血脂、凝血因子、炎症因子水平,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156-15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168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84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84例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于治疗前后行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VAS评分,并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稠度、纤维蛋白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预后。结果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增加(P0.05)。两组NIHSS评分、VA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稠度、纤维蛋白原)降低(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VA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稠度、纤维蛋白原)、并发症发生率、疾病进展率、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疗效显著。患者临床指标、神经功能改善明显,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改良Fugl-Meyer上肢体综合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脑梗死进展率、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VAS、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脑梗死进展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重返社会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共3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除了常规治疗外,对照组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改变情况,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变化以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实验组,并同期抽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Clauss法以及乳胶免疫比浊法对两组对象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为严重,则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越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显著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大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1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时所采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65例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凝血指标中PT、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IB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复发率与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凝血指标,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轻度脑梗死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抽签原则划分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治疗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80例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及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较低(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明显提高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98例)。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高于对照组的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76±1.35)分低于对照组的(14.73±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FIB、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3.45±1.01)s、(28.01±1.72)s、(2.43±0.21)g/l、(0.31±0.07)mg/l,优于对照组的(12.39±1.02)s、(25.73±1.89)s、(2.80±0.42)g/L、(0.37±0.0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对促进患者康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对8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分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得到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ESR、nbl、nbh、血清hs-CRP各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2.3%明显低于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18.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对比,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抗感染药学》2017,(6):1219-1221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L-6、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伴心绞痛患者90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氯吡格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指标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6、Hs-CRP等炎症指标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Fib、D-D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为75.56%,心电图疗效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为71.11%(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用于治疗冠心病伴心绞痛患者疗效较显著,可有效改善其各炎症因子水平,纠正高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13.
韩霞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155-15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比分析3组患者治疗3个月期间,TIA复发率、脑梗死发生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应用组TIA复发率及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用氯吡格雷及单用阿司匹林组,未增加出血倾向,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效果明显,用药安全,可减少TIA发作,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氯吡格雷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各类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方法 选140例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进行介入术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70例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选取阿司匹林肠溶片1 g,口服,每日1次,选取低分子肝素0.4 mL,给予患者皮下注射,每日1次。研究组7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氯吡格雷治疗,阿司匹林治疗、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法均与对照组相同,选取氯吡格雷75 mg,口服,每日1次,对比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统计患者治疗后血栓、心绞痛以及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介入术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的基础上配合氯吡格雷,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对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阿司匹林组,每组40例;另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联合用药组患者采用奥扎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阿司匹林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联合用药组和阿司匹林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水平以及联合用药组和阿司匹林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联合用药组和阿司匹林组hs-CRP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联合用药组和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hs-CRP(2.39±1.26)mg/L、D-二聚体(0.31±0.12)mg/L均低于阿司匹林组的(4.56±1.53)mg/L、(0.60±0.09)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hs-CRP、D-二聚体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阿司匹林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其可有效降低hs-CRP和D-二聚体水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学、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片100mg和氯吡格雷片75mg,均1天1次。治疗组予疏血通注射液6mL/d,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疗程14d。观察神经缺损功能的改善情况、TCD变化及对血流变学、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29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12例,无变化2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基本痊愈20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11例,无变化7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为79.6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出血事件。两组治疗后的血流变学指标及血浆D-二聚体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TCD血流均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可降低血流变指标、D-二聚体等,并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巴曲酶联用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急性期控制的效果对比.方法:接收我院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2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巴曲酶联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阿司匹林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1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81%(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低于对照组的18.8%,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死急性期采取阿司匹林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可以使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明显改善,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行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60例住院治疗的进行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单纯使用阿司匹林组),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两组治疗前后CSS评分。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后3 d的CSS评分较治疗前未见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7 d和14 d改善显著(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3、7、15 d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行性脑梗死疗效较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疗效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周文 《海峡药学》2009,21(5):180-18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60侧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压、脑细胞活化剂等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原则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每天1次,连用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s-CRP和D-二聚体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经过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浆hs-CRP和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同时治疗组临床有效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具有减轻炎症反应.激活纤溶系统。使生成的纤维蛋白很快被清除。从而抑制脑血栓的生成,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血小板、D-二聚体与脑梗死发病有关。方法观察有血栓倾向的疾病、TIA、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D-二聚体的浓度。结果脑梗死急性期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组,血小板明显低于其他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非腔隙性脑梗死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浓度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脑梗死各亚组血小板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血小板、FIB、D-二聚体的变化出现在脑梗死之前,它们促进了血栓的形成,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水平可作为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