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家旭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4,(1):104-106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7月钟祥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观察组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2组持续应用14 d。比较2组干预前后患肢肿胀程度、D-二聚体水平、疼痛评分,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伤口引流量、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 干预后,2组患肢肿胀程度、D-二聚体水平、疼痛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伤口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χ2=5.530,P=0.019);观察组术后7、14、30 d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vs. ...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疗效。方法将26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26例和观察组134例,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未进行任何抗凝治疗,比较两组LEDVT的发生率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8例发生LEDVT(6.35%),观察组为1例(0.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IB、PT、TT、APTT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预防骨科术后LEDVT的形成,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右旋糖酐治疗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DVT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IU,1日1~2次,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潘生丁;观察组36例同时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18mL于患肢浅静脉静滴,1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0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35/3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凝血指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右旋糖酐等抗凝药物,加强临床护理,对治疗妇产科术后DVT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15)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n=15)采用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两组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前的血D-二聚体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0 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积极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安全性较高,总体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对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前者作为对照组,后者作为观察组,对治疗后预防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地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对27例各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均作患肢深静脉造影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尿激酶溶栓和低分子抗凝治疗14天。结果:本组女性17例(62.9%),血栓发生胆囊切除术后7例(25.9%),盆腔手术13例(48.1%),下肢和血管手术6例(22.2%),食管手术1例(3.7%)。深静脉造影全肢型19例(70.4%),其他类型8例(29.6%)。左下肢17例(62.9%),右下肢10例(37.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深静脉造影检查符合率80%,26例治愈(96.3%)。结论:女性胆囊切除术和腹盆部手术是下肢DVT的高危因素;DVT多发生术后2WK内,左下肢全肢型居多,深静脉造影可确诊,溶栓和抗凝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68岁。主因"左下肢肿胀5d"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病史。因骨折卧床1个月。查体:脉搏70次/min,血压130/80mmHg。心肺腹未及异常。左侧足背动脉可扪及,左足皮肤温度较右足高。入院时做左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提示:左侧下肢深静脉栓塞。入院后给予疏血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骨科大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择期行骨科大手术患者随即分成两组,试验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两组均同时采用常规物理预防措施,术后第7天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用凝血系统指标监测出血倾向。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79%,对照组为26.75%,χ2检验P〈0.05,试验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出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时间延长,发生率分别为5.13%和2.69%。结论对于骨科大手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能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未使用任何预防性药物,观察组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能有效降低血栓的发生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7,(7):240-242
目的探讨采用丹参多酚酸盐、压力袜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妇科手术患者84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丹参多酚酸盐静滴、压力袜方案预防治疗,观察组则是采用丹参多酚酸盐、压力袜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措施,两组患者凝血相关指标、血小板术前术后的变化情况比较,同时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及血小板指标的水平情况,比较在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观察到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相比术前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各项指标相比对照组而言,其D-二聚体指标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中,观察组发生率为2.38%(1/42),而对照组发生率则高达23.81%(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可以应用丹参多酚酸盐、压力袜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预防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凝血状态,同时还可以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手术前后的护理,为骨科术后DVT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骨科大手术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后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于术后6~8h开始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2500IU/a)进行7~10d干预。根据患者l临床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静脉造影检查确定患者有无DVT发生。结果试验组术后共有2例患者出现DVT,发生率为4.26%;对照组术后共有10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21.28%。对照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伤口周围皮下淤血3例,淤血伴消化道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结论骨科大手术后早期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以及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外科术后住院患者86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及护理,未预防性使用任何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组发生1例(2.32%)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7例(16.28%)(χ2=4.962,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月因下肢骨折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73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3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2 例,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1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低分子肝素对DVT的治疗效果.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 2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疗效.结果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治愈8例,占25.00%,显效14例,占4 3.7 5%,有效8例,占25.00%,无效2例,占6.2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安全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74例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全血粘度、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全血粘度为(9.76±1.67)mPa·s,血浆D-D为(223.15±22.45)μg/L, FIB为(3.16±0.26)g/L,对照组全血粘度为(12.57±1.51)mPa·s,血浆D-D为(279.13±28.89)μg/L, FIB为(3.45±0.45)g/L;术后7 d,观察组全血粘度为(4.29±0.74)mPa·s,血浆D-D为(152.81±26.24)μg/L, FIB为(2.55±0.29)g/L,对照组全血粘度为(9.38±0.97)mPa·s,血浆D-D为(213.18±21.39...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峰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12):68-7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2例经彩超、D2-二聚体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其中低分子肝素组20例(其中5例门诊治疗),普通肝素组22例,除肝素制剂不同外,其它治疗方案相同。结果低分子肝素组中,16例基本治愈,4例有效,无出血病例。普通肝素组中,基本治愈者18例,有效者3例,无效1例,2例发生出血,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无出血病例,普通肝素组有2例出血病例。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可大大降低出血风险,部分患者可在门诊安全使用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以低分子肝素为主联合治疗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方法 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巴曲酶、华法林等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3例. 定期查血凝常规、TT、APTT,监测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治疗前后检查B超了解血栓表现和患肢水肿消退情况.结果 在治疗后1周内19例患肢水肿消退,4例延迟至12d完全消退,肢体后周径缩小40%;B超显示下肢静脉血流通畅19例,13例患者仍可见血管内部分血流充盈缺损(<50%).结论 以低分子肝素为主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抗凝血药物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即汕尾逸挥基金医院)ICU收治的长期机械通气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行常规预防及护理,实验组30例联合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无效5例,总有效率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常规预防及护理联合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地预防ICU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使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