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误诊分析福州市第一医院陆晓培,卓健福州市第二医院曾道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表现典型者诊断多无困难,不典型者则常误诊,现将我们自1980年~1992年收治的26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女性11例,男...  相似文献   

3.
本院从1996年~2003年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27例,随访2~8年,发生再出血者62例,占19 %。因再出血死亡28例,占再出血病人的45 2 % ,现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42岁。再出血发生时间:首次出血后两周内22例,占35 5 % ;2周~3月14例,占22 6 % ,3月~1年12例,占19 4 % ,1年后再出血者14例,占22 6 %。1 2再出血诱因:有明显诱因者42例,占67 7 %。其中用力排便18例,精神紧张12例,情绪波动10例,劳累过度10例,用力咳嗽5例,低头拾物3例,输液反应2例,饮酒2例。1 3诊断标准:有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 (SHA)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本文收集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8月确诊 SHA188例 ,其中以急诊收治入院误诊 2 3例占 12 .2 % ,现分析如下。1 误诊为头痛原因待查 5例女性 ,34岁。以突发性、持续性头痛 5小时伴呕吐胃内容物 2次为主诉来院就诊。查体 :神志清 ,颈软 ,Bp12 /8.7k Pa。颅神经检查正常。心肺正常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右侧巴彬氏征 (± )。入院后经 CT扫描示外侧裂池高密度影 ,确诊为SHA。被误诊头痛原因待查 5例 ,年龄 18~ 34岁。均以突然剧烈头痛伴呕吐 ,无明显脑膜刺激征 ,血压正常 ,初步诊断为血管…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CT等影像学的出现,典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诊断较容易。但非典型病例误诊率在6.9%~12.5%,老年患者误诊率高达38.3%~66.7%[1,2]。我院于1985-01~2002-12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23例,其中误诊30例,现将误诊原因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共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9岁以下3例,40~59岁7例,60~82岁20例,平均年龄61.5岁。有24例在活动中发病,其中过度劳累12例,情绪激动7例,解大便时用力3例,剧烈咳嗽2例;6例无明显诱因。有高血脂及高血液粘稠8例,高血压病6例、糖尿病4例、慢性胃炎3例,偏头痛、冠心病…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不典型者早期极易误诊,误诊率可达14.5~44.7N”’,我院近十年SAH临床误诊48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29例,女19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62.3岁,24~40岁9例,41~59岁10例,60岁以上29例。既往史有高血压病者17例,SAH病史者5例,糖尿病者3例。误诊时间最短者为发病后第一天,最长为7天。发病时间为6小时~7天。确诊时间为1~7天。二、发病诱因:因劳累发病者18例,情绪波动者12例,排便6例,饮酒5例,不明原因7例,有诱因者41例,占8542%。突然发病者42例,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5例SAH后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梗塞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12天,平均8.3天;年龄52~81岁,平均65.6岁;临床Hunt-HessⅡ~Ⅲ级12例,Ⅳ~Ⅴ级3例;部分患者梗塞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 SAH后Hunt-HessⅡ~Ⅲ级;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老年人,7~10天左右易发生脑梗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典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无锡市人民医院2005—2010年误诊的39例不典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为血管性头痛9例;误诊为高血压脑病6例;以眩晕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例;误诊为冠心病5例;误诊为梅尼埃病3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3例;误诊为颈椎病2例;以头痛、呕吐伴肢体瘫痪症状为主误诊为脑出血3例;以发热伴头痛、全身不适症状为主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2例;以腰背部酸痛症状为主误诊为腰大肌劳损2例。结论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应详细询问病史,细致体格检查,疑诊患者应积极行头颅CT及腰穿等检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注射液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120例SAH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10mg/50ml,静脉滴注,然后改为尼莫地平片30mg,口服,结果:治疗组CVS发生率,CVS持续时间,脑梗死(CI)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VS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再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尼莫地平防治SAH后CVS疗效显著且无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46例的全脑血管造影(DSA),探讨SAH发病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发病原因。方法146例患者均为SAH后行DSA检查和介入治疗,借助DSA和CT结果,对所有患者发生CVS的病因加以分析。结果其中发现动脉瘤的107例患者,发生痉挛66例,占61.7%;非动脉瘤性SAH患者39例,发生痉挛2例,占5.1%。结论CVS的发生与动脉瘤的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范秀华 《医药世界》2009,11(7):384-384
1病历摘要 例1:女,22岁。因12h前洗脸后出现眼前发黑致摔倒、头痛,在当地医院行脑CT示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右顶外后部皮下软组织增厚。诊断脑外伤反应,经处理后效果不佳,仍头痛、呕吐。遂于2008-06-22转入我院。查体:神志清,头痛,四肢肌、肌张力正常,BP90/60mm Hg,初步诊断头痛待诊(外伤性头痛),静脉滴注20%甘露醇后头痛减轻,次日患者再次出现头痛明显,频繁呕吐,急复查脑CT未见明显异常,行腰穿检查抽出血性脑脊液,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静脉滴注20%甘露醇、氨基己酸、尼莫地平等药物治疗1个月后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原因。方法对1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率高,细致而全面的体检及积极的腰穿脑脊液检查是避免误诊的主要手段,头颅CT应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3.
通过19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的11例病例临床分析,探讨误诊原因、主要临床表现和误诊类型。提示应针对此类不典型表现提高警惕,同时也提出了避免误诊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是指各种原因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临床上可分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2种。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21.6%-39.5%,比成年人发病率10.5%~20%高,故需加以重视[1]。SAH是神经系统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症状典型者不难诊断。老年人症状常多样化,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并发症,常于SAH后4—12d内发生,在发病3d或3周也可见到,血管痉挛占全部动脉瘤性SAH的70%,死亡率为无血管痉挛的1.5—3倍,继发于脑血管痉挛后的脑缺血与迟发性缺血性损伤是SAH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较长见的疾病,以突发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为其典型临床表现,并可伴有相应部位神经损害症状、体征,重者可以死亡,因此,及时正确地诊断、治疗相当重要.现我院神经内科1995~2005年收治的152例SAH患者中首诊误诊的43例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减轻后遗症及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要严密认真观察 ,并及时查TCD、掌握发生迟发脑血管痉挛的动向 ,及早采取治疗措施。结果 对于有发生脑血管痉挛倾向的病人采取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如钙拮抗剂可有效防止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减轻后遗症。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脑血管痉挛是可以预防的 ,一旦发生 ,采取积极措施 ,能有效降低其死亡率及减轻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于2009年1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1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患者,参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划分为例数相同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各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CA)变化等有无差异,并对用药安全性进行评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9%,较对照组总有效率69.1%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头痛、恶心呕吐、抽搐、视乳头水肿、脑膜刺激征等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MCA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测定值均有所降低(P<0.05),相比下研究组的降低幅度更大(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效果确切,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与MCV血流速度的降低,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游贵健 《贵州医药》1995,19(2):113-114
蛛网膜下胜出血(SAH)是一较常见的疾病,但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倘若警惕性不高或对本清认识不足,颇易误诊误治。笔者收集了我院自1981年5月至1994年3月所有的SAH住院患者共20例,发现入院初诊竟误诊16例,误诊率高达80%(16/20),而门诊误诊率更高达90%(18/20)。现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14例,女性2例;最小14岁,最大85岁,40岁以下2例,41~50岁5例,51~60岁4例,61~70岁4例,70岁以上1例。1.2发病诱因跌跤2例,活动1例,生气1例,排便1例,休息时1例,无明显诱因8例,本注明2例。1.3主要临床表现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头痛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SAH患者54例随机分为头痛宁A组(25例)和对照组(B组29例),2组均在发病后30h内接受治疗。B组用脱水、止血等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头痛宁胶囊3粒,3次/d,口服,共14d。结果1个月内,A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再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发病14d后,A组患者的病情级别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防治SAH后CVS疗效确切,并促进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且无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