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醋炙、醋煮、酒炙、醋烘等炮制方法对延胡索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延胡索生品分别经醋炙、醋煮、醋烘、酒炙后,以水超声法对不同炮制品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成分的含量,乙腈:0.1%磷酸溶液=72:28作为试验的流动相,色谱柱AgilentC18色谱柱,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82nm.结果:延胡索经不同炮制后生物碱去氢紫堇碱含量均有所升高,醋烘、醋炙、酒炙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延胡索不同炮制品中的2种有效成分,操作步骤简单、重复性好,根据药材的治疗需要,采用醋烘、醋炙、酒炙等炮制方法可以增加延胡索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干燥和炮制方法对北柴胡皂苷类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北柴胡中柴胡皂苷a、d及总皂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评价不同干燥和炮制方法对北柴胡中皂苷类化合物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与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干燥和炮制方法的北柴胡中柴胡皂苷a、d及总皂苷的含量。结果不同干燥方法干燥品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红外干燥品>100℃烘干品>微波干燥品>50℃烘干品>晒干品>阴干品,含量差异显著;总皂苷含量:100℃烘干品>微波干燥品>阴干品>红外干燥品>晒干品>50℃烘干品,但差异不大。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的含量:生品>鳖血黄酒共炙品>清炒品>蜜炙品>酒拌品>醋拌品>酒炙品>鳖血炙品>醋炙品;柴胡皂苷d的含量:生品>鳖血黄酒共炙品>醋拌品>蜜炙品>酒拌品>酒炙品>清炒品>醋炙品;总皂苷的含量:蜜炙品>醋拌品>酒拌品>鳖血炙品>酒炙品>鳖血黄酒共炙品>醋炙品>生品>清炒品。结论红外、微波、100℃烘干等干燥方法能明显提高柴胡皂苷a、d的含量,总皂苷含量差异不大;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相对于生品都有所下降,其中醋炙品中含量最低,蜜炙品中总皂苷含量升高明显,其他炮制品总皂苷含量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质联用法分析麻黄生品及其炮制品种的挥发油成分。采取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麻黄各品种中的挥发油, 其中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得到的麻黄生品、蜜麻黄和清炒麻黄挥发油中, 鉴定的成分分别为48, 57和48种, 蜜炙和清炒后分别产生14 和 9种新成分通过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得到的麻黄生品、蜜麻黄和清炒麻黄挥发油中, 鉴定的成分分别为22, 36和28 种, 蜜炙和清炒后分别产生15 和23种新成分。麻黄经炮制后挥发油成分和相对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这可能是导致麻黄炮制品功效的改变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南柴胡不同炮制品中皂苷类物质的含量和急性毒性大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炮制对南柴胡皂苷类物质含量与毒性的影响。方法运用HPLC法、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法,进行南柴胡不同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的含量测定及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南柴胡生品、清炒品、醋炙品、酒炙品和蜜炙品不同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的百分含量依次为0.46%、0.16%、0.22%、0.22%、0.32%。南柴胡生品,清炒品,醋炙品,酒炙品和蜜炙品没有出现死亡,测得最大给药量(MLD)值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25.2、28.8、26.4、26.0、32.4g·kg-1,分别相当于临床70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196、224、205、233、252倍,连续观察14天,小鼠一般状况良好,无一死亡。结论南柴胡不同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含量和毒性各不相同,且各样品均未出现死亡,其最大给药量显示南柴胡的各炮制品基本安全低毒,提示炮制对南柴胡药材柴胡皂苷类物质含量和安全剂量范围大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优选延胡索炮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海  容穗华  高妮 《海峡药学》2013,25(1):37-40
目的比较延胡索不同炮制工艺有效成分的含量,确定最佳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HPLC测定延胡索不同炮制品中原阿片碱、盐酸小檗碱和延胡索乙素的含量,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其炮制品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比较不同炮制品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延胡索生品及炮制品的醇提液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均高于水提液,与生品比较,炮制品的水提液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醇提液中3种生物碱含量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总生物碱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传统炮制品比较,醋烘法和微波炮制法中水提液的3种生物碱的含量均较高。结论延胡索经醋制和酒制后,水提液中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增大,以醋烘法和微波炮制法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盐炙、酒炙、蜜炙、清炒、土炒等多种杜仲炮制方法进行比较,考察不同辅料炮制对杜仲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等6种有效成分、醇溶性浸出物量和损耗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权重系数综合评分比较不同辅料炮制对杜仲品质的影响。结果 辅料对杜仲炮制品的质量有显著影响,盐炙、清炒、酒炙和糯米炙法所得杜仲成品综合评分高于杜仲原药材,指标成分含量高、损耗少、浸出物得率高。结论 杜仲炮炙采用最多的盐炙法、清炒法和制炭炮制方法所得炮制品质量较优,现今使用的炮制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7.
肖辉 《中国药业》2016,(4):29-31
目的比较醋煮、醋烘、醋炙、酒炙等炮制方法对延胡索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优化延胡索炮制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醋煮、醋烘、醋炙、酒炙等炮制方法对延胡索生品进行炮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胡索乙素含量。结果延胡索乙素含量在0.10~1.3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84.05%,RSD为1.94%(n=6);醋烘、醋炙、酒炙延胡索炮制品含量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5~6.342,P<0.0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延胡索乙素具有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可重复检测的优点,醋烘、醋炙、酒炙等炮制方法能增加延胡索有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木香炮制品的影响.方法 通过HPLC法测定6种炮制方法(纸煨、滑石粉煨、麦麸煨、清炒、麦麸炒、酒制)的木香中有效成分,以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木香中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 炮制品与生品比较,各指标性成分都有所降低.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制得的木香炮制品在有效成分含...  相似文献   

9.
丹参酒制方法与其水溶性有效成分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勇强  王玉 《黑龙江医药》2010,23(5):706-708
目的:研究不同酒制方法对丹参水溶性总酚含量的影响,进而探讨丹参的较佳炮制工艺。方法:运用不同的酒炙法及酒烘法对丹参进行炮制,采用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规定的冷浸法对生品及各炮制品的水溶性总酚进行提取,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生品及各炮制品的水溶性总酚含量进行测定,测定波长为280nm。结果:丹参及各炮制品其水溶性有效成分含量由高至低排列如下:白酒烘(酒精浓度为50%)、白酒炙(酒精浓度为50%)、黄酒炙、白酒炙(酒精浓度为39%)、黄酒烘、白酒烘(酒精浓度为39%)、生丹参。结论:丹参经过酒制后,其水溶性总酚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白酒烘(酒精浓度为50%)能最大程度浸出其水溶性有效成分,故此为较优的丹参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干燥和炮制方法对朝鲜淫羊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以朝鲜淫羊藿中总黄酮与淫羊藿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评价不同干燥和炮制方法对朝鲜淫羊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干燥和炮制方法的朝鲜淫羊藿中淫羊藿苷和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不同干燥方法干燥品中总黄酮的含量:阴干>100℃烘干>晒干>微波干燥>50℃烘干>红外干燥;淫羊藿苷的含量:100℃烘干>50℃烘干>阴干>晒干>微波干燥>红外干燥。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品中总黄酮含量依次为:生品>酒润>酒炙>烤制>清炒>酒蒸>羊脂油炙>盐炙>酒油共炙>醋炙≈米泔水浸>酒煮>酒浸;淫羊藿苷含量:清炒>羊脂油炙>盐炙>酒炙>酒油共炙>醋炙>烤制>酒蒸>酒煮>生品>酒润>米泔水浸>酒浸。结论综合朝鲜淫羊藿药材中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情况,100℃烘干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最高,其次是阴干、晒干、微波干燥和50℃烘干干燥,红外干燥最差;炮制过程中总黄酮和淫羊藿苷的变化趋势主要受其炮制工艺条件决定,临床应用可根据其不同目的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炮制对黄柏中3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亚洁  谢明全 《中国药房》2010,(15):1419-1420
目的:考察炮制对黄柏中3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3种炮制(酒炙、盐炙和炒炭)品中3种黄柏生物碱的含量。色谱柱为迪马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48∶52,每100mL含十二烷基磺酸钠0.1g),检测波长为265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10μL。结果: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药根碱含量在炮制后普遍降低,以炒炭最为显著;也有个别特例。结论:黄柏在炮制后(酒炙品、盐炙品)仍然可以选择3种生物碱作为质量控制的指标。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同时测定黄柏炮制品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白芍不同炮制品中芍药苷的含量及其镇痛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对生白芍、炒制白芍、醋制白芍、酒制白芍中的芍药苷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小鼠扭体实验评价不同炮制品的镇痛效果.结果:不同炮制品中芍药苷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生白芍、炒制白芍、醋制白芍和酒制白芍;所有白芍制品可显著抑制小鼠的扭体反应,酒制白芍和醋制白芍的镇痛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经过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的白芍中,白芍苷的含量不同,不同炮制品产生的镇痛效果存在差异,但是镇痛作用的强弱与芍药苷的含量多少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7,(13):1845-1847
目的:比较补骨脂盐炙品和盐蒸品中2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筛选更优的炮制工艺。方法:在固定盐与药材质量比为1∶50、加水量为盐的4~5倍、盐水闷润时间为2 h的条件下,分别考察补骨脂在温度150、170、190℃下分别炒10、12、14 min的盐炙品和蒸制1、1.5、2、2.5 h后的盐蒸品中指标性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比较两种炮制工艺的效果。结果:在固定条件下,指标成分的含量在盐炙品中以150℃下炒制12 min者最高,在盐蒸品中以蒸制1 h者最高;盐蒸品中的含量(1.49%)高于盐炙品(1.29%)(P=0.011)。结论:根据炮制品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比较,补骨脂盐蒸法优于盐炙法。  相似文献   

14.
延胡索鲜品及炮制品的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延胡索药材的鲜品、水煮品、醋煮品和酒炙品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探索延胡索鲜品及其炮制品间的区别。方法:将各产地的延胡索鲜品进行水煮、醋煮和酒炙后,进行甲醇加热回流提取,采用RP-HPLC定量分析法,Agilent TC-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三乙胺调pH 6.0)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数据处理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系统软件,国家药典委员会2004A版。结果:各产地的鲜品及炮制品间的相似度均在0.9~1之间。鲜品炮制后多数成分的含量均有所升高,东阳药材炮制后增加了一个色谱峰。计算5种已知有效成分在18批鲜品药材及炮制品中的含量范围。结论:鲜品炮制前后峰的数量变化不大,只是成分的含量有增减;采用指纹图谱测定已知成分的含量范围的方法可以在延胡索药材内在质量的研究与控制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菟丝子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 菟丝子洗净干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品、酒炙、盐炙、清炒菟丝子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炮制后总黄酮的含量发生变化,总黄酮含量清炒品1.59%,生品2.15%,酒炙品2.19%,盐炙品2.22%.结论 炮制影响菟丝子总黄酮含量,其中以盐炙品总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绿衣枳实不同炮制品中柚皮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绿衣枳实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柚皮苷的含量.方法:对3个批次药材分别进行炮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衣枳实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柚皮苷含量.结果:柚皮苷含量除麸炒品与生品基本相当外,醋、酒炙品降低10%~20%,砂、土炒制品降低40%~55%,炒炭制品降低60%~70%.结论:绿衣枳实不同炮制品的内在质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花椒生品及炮制品为研究对象,考察其乙醚提取物的局部麻醉作用及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变化.方法:采用炒制、醋制、盐制、酒制4种不同的炮制方法对花椒进行炮制,研究花椒不同炮制品乙醚提取物浸润麻醉作用的差异,并利用GC-MS技术,分析花椒不同炮制品的乙醚提取物,比较得出花椒局部麻醉作用的最佳炮制方法及有效部位的成分组成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知母中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各供试样品中知母的多糖含量。结果不同炮制方法处理后知母中多糖含量高低依次为盐炙品〉清炒品〉酒炙品〉麸炒品〉生品。结论知母经炮制后均有利于多糖的溶出,其中以盐炙品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花椒不同炮制品水提液对大鼠离体坐骨神经传导电位的影响,从而揭示花椒不同炮制品传导麻醉作用的差异。方法按照体重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溶剂组(水);花椒生品、清炒品、醋制品、盐制品、酒制品水回流提取液高、低2个剂量组(药物浓度0.2,0.1 g·mL-1);阳性对照组(利多卡因20 mg·mL-1),每组6只。剥离大鼠离体坐骨神经,用电刺激刺激远端神经干,利用PowerLab多通道生理检测仪记录正常动作电位与采用蘸有花椒不同炮制品(生品、清炒品、醋制品、酒制品、盐制品)水回流提取物的棉花包裹后的动作电位,观察空白组与给药组动作电位的振幅变化,以盐酸利多卡因为阳性对照分析数据。结果用蘸有花椒水回流提取物的棉花包裹后,大鼠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振幅产生显著变化,高、低电位差值如下:空白组(53.82±5.32)mV、溶剂组(52.97±6.34)mV、花椒生品低剂量组(25.42±7.51)mV、花椒生品高剂量组(16.80±6.68)mV、花椒清炒品低剂量组(32.56±8.71)mV、花椒清炒品高剂量组(29.69±7.72)mV、花椒醋制品低剂量组(41.59±6.92)mV、花椒醋制品高剂量组(31.40±7.42)mV、花椒盐制品低剂量组(24.95±7.19)mV、花椒盐制品高剂量组(13.36±5.54)mV、花椒酒制品低剂量组(41.20±6.21)mV、花椒酒制品高剂量组(32.49±6.25)mV和盐酸利多卡因组(9.06±3.86)mV。各药物组与空白组相比,高、低电位差均显著减小,各组局部麻醉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盐酸利多卡因>花椒盐制品>花椒生品>花椒清炒品>花椒醋制品>花椒酒制品。结论花椒不同炮制品水提液均具有显著的局部麻醉作用,其中花椒盐制品传导麻醉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0.
杨武德  李聪 《中国药房》2010,(19):1759-1761
目的:考察大黄生品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总糖及多糖含量的变化,以确定不同炮制方法对总糖及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硫酸-苯酚显色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测定波长为491nm。结果:大黄生品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总糖及多糖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熟大黄(清蒸)>熟大黄(酒制)>生大黄>酒大黄>醋大黄>大黄炭。结论:不同炮制方法中大黄总糖及多糖的含量较生品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熟大黄中总糖和多糖的含量有明显增加,大黄炭、醋大黄和酒大黄中总糖及多糖的含量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