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疗效。方法对38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术前术后护理及护理后临床疗效。结果 38例手术患者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VAS疼痛评分(2.51±0.98)分显著低于术前VAS疼痛评分(8.34±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住院时间6~9 d,平均住院时间(7.1±0.8)d。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有效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并椎间孔成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并椎间孔成型术对其进行治疗,研究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57.89±14.89)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9.8±7.2)mL,没有患者出现椎旁血肿、伤口感染以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相对于术前,术后患者的VSA评分与ODI评分显著下降,并且患者术后一个月的评分低于术后三天的疼痛评分。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并椎间孔成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的有效性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238-240
目的研究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3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20例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对照组140例患者接受传统的椎板开窗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的生活核心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均可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更佳,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较小,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东  王刚  聂远  蒋代国 《中国医药》2013,(11):1610-1611
目的总结在腰椎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为该技术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应用腰椎间孔镜治疗的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腰4—5间盘突出32例,腰5-骶1间盘突出14例,2个节段突出者2例,无3个以上节段患者。观察所有患者手术后6个月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分。结果48例患者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107±20)min;术中出血量5-30ml,平均(15±2)ml;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术前VAS评分平均为(6.40±0.15)分,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为(2.25±0.23)分,6个月的VAS评分为(2.45±0.19)分。6个月时2.5分以下45例,5.0分以上3例,疼痛VAS评分小于2.5分患者占93.8%。术后1例患者并发椎间盘炎,经抗炎治疗2周后缓解。1例术后疼痛不缓解患者4个月后在外院行开放手术。术后1例患者腰痛加剧,术后6周再次行椎间孔镜下手术,术后疼痛缓解。结论腰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该手术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对患者整体影响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内患者疼痛缓解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在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21例脱出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单发,采用本院的椎间孔手术系统进行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JO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和疼痛功能指数评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及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21例患者经椎间孔镜下治疗,手术均顺利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60 min(最长和最短手术时间分别为75 min和45 min)。21例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得到显著减轻。本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VAS评分、疼痛功能指数评分分别和术前比较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在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4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末次随访时参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为(87±16)min,出血量为(9±5)mL,术后患者卧床的平均时间为(2.5±0.5)d,总体住院时间为(7±2.5)d。患者术前,术后3 d残余疼痛评分(VAS)评分分别是(6.48±1.56)d,(2.49±1.54)d;参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良率为92.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间盘突出具有创伤小,风险低,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于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例,行TESSYS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天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4.33土0.52)、(1.83±0.75)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7.67±0.82)分(P值〈0.05)。术后3个月的ODI指数由术前的(70.67±9.61)%降为(20.67±6.15)%,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觌优4例,良2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小腿外侧麻木,经保守治疗2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应用经皮椎问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了经皮椎间孔镜射频消融术,解除了局部压迫,缓解了疼痛症状。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和康复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经系统化护理临床效果满意。5 d后复查48例下肢疼痛、麻木感消失,6例有轻微下肢麻木,14d后复查麻木感消失。结论围术期积极护理干预是经皮椎间孔镜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侧方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经皮侧方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256例.术前、术后1周及3个月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术前、术后1周及3个月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25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无一例出现脊柱不稳、神经粘连、神经根损伤、感染或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术后1周与术前在腰腿痛VAS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比较时,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JOA评分标准,优225例,良18例,可13例,评分的优良率达94.9%.结论 经皮侧方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康复时间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与传统开放的手术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手术与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行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前,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VAS评分(1.15±0.10)分、ODI评分(28.55±18.4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0.36)、(43.40±19.1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为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康复快,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与观察组,各35例。参考组予以传统开放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颈髓功能(JOA)评分,临床效果,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考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参考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参考组(P<0.05);术后3 d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对机体损伤,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单盲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参照组患者以传统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以脊柱椎间孔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JOA评分(25.72±1.49)分与VAS评分(1.04±0.33)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的(20.06±1.68)、(1.71±0.5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8.76±4.11)ml少于参照组的(41.22±3.78)ml,住院时间(4.92±1.99)d短于参照组的(9.06±2.6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脊柱椎间孔镜手术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出血量,并缩短住院时间,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提供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45例患者优良率为(97.78%);治疗后1周、3个月的ODI、VAS评分较治疗前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腰部功能,临床安全性较高,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纳入我院自2015年采用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均采用椎间孔镜治疗,并于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4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 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所有纳入研究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0.5±10.6)min,出血量(30.2±8.6)ml,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4周的VAS评分不断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4周JOA分数不断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缓解患者疼痛具有重要作用,且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8年9月接受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孔镜下分型为压迫型61例、瘢痕型32例、钙化型24例、侧隐窝狭窄型15例。对比不同分型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差异。结果 各种类型之间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的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种分型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椎间孔镜下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实施针对性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病情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观察,从而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深入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采用的椎间孔镜手术方法,无论在创口的长度以及在手术过程中的的出血量和在术后的恢复时间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所采用的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两者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由于其他在腰椎间盘手术方式,应当予以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养督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下肢麻木的临床效果,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麻木以督脉亏虚为基本病机认识的临床意义及温养督脉法治疗其有效性。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出现下肢麻木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补肾强督中药组及西医对照组,分别对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及停药1个月后的棉签测试评分、视觉麻木VAS评分及针刺测试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补肾强督中药组及西医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麻木情况均改善(P 0.05),但补肾强督中药组改善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P 0.05),且停药1个月后疗效稳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养督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下肢麻木症状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2月~2013年8月,在c臂X线透视引导下采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对1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术前、术后测量患侧直腿抬高角度,行疼痛视觉评分(VAS),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按改良Ma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例患者俯卧位后疼痛加剧,不能耐受而改行开放手术。余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00min,平均70min;术前患侧直腿抬高角度为(28.4±.5)°,术后为(69.7±3.9)°;术前VAS评分为(83±1.2)分,术后为(2.6±1.5)分;术前ODI指数为(77.5±17.5)%,末次随访为(19.6±8.6炀,术后直腿抬高角度改善、VAS评分、末次随访ODI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165例,良15例,可8例。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微创、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50例行PTED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术前、术后予以DTI检查.评估经PTED治疗后的优良率;观察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3...  相似文献   

20.
刘超 《中国医药》2013,8(8):1134-1135,1138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于湖南省株洲中心医院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和椎间孔镜组,每组60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指标、围手术期手术切口、术后24、48、72、96 h视觉模拟评分(VAS),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1、6、12及24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椎间孔镜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分别为(0.69±0.23) cm比(4.92±0.35) cm,(60±12) min比(71±18)min,(11.6 ±2.2)ml比(85.9±16.3)m1,(27±8)h比(94±19)h,(3.3±1.1)d比(8.3±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椎间孔镜组在24、48、72、96 h VAS分别为(3.76±1.21)、(2.19±1.13)、(1.45±0.93)和(0.72 ±0.18)分,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6.83±1.97)、(5.39±1.68)、(4.41±1.56)和(3.27±1.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患者术后1、6个月时ODI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患者[分别为(12.1±4.7)分比(18.6±3.6)分,(5.4±2.3)分比(13.2±2.7)分](P<0.05).结论 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微创优越性,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最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一种新的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