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病发机制,寻找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有效降低其病死率。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 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预防和治疗后,24例得到治愈,10例好转,还有2例病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病死率高,临床治疗应以预防为主,以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例,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康复,1例发生心跳异常引起呼吸功能紊乱死亡。结论对于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给予患者扩冠及心肌改善,以避免由于心肌梗死造成猝死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治特点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针对其诊治过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例患者经过内科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获得缓解,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后果。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明确诊断,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内科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其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本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其提供了护理,对护理前后本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①本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有74例合并心律失常(占61.7%),且剩下的46例未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血清中的cTnI、MYO以及MMB均要显著地低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P<0.01);②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一定的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具有的临床特征并不够典型,应该对其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探究,且需要做好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无糖尿病合并症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无典型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2支及以上病变率、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EDV与ESV显著高于对照组, 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较差,具有较高病死率,在临床中需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的治疗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2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IABP治疗,同时采用全面细致的护理。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顺利出院,2例中途放弃治疗,1例患者最终死亡;术后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为球囊破裂、1例为血栓。结论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同时也能争取更佳的治疗时机,若能积极配合全面细致的护理策略,可协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0例,对其进行及时的抢救与心电监护,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对急救与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 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后,临床治愈61例(76.25%),明显好转17例(21.25%),死亡2例(2.50%)。结论心律失常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积极救治与监护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提高临床治愈率及降低病死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疗方法。方法分析1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入院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心悸等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明显特征,只有4例患者通过心电图检测确诊为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另外8例患者均于入院后临床表现出的胸闷、气促等症状加重,再次通过心电图等检测手段确诊。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不多见,部分患者在心电图检测时呈不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因此易出现误诊、漏诊,从而延误治疗时机,治疗难度大,引起的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34例)及综合护理(观察组34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死率(2.9%)、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降低,同时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升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死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均有良好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和护理措施,以提高对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抢救成功率,提高治疗和护理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治愈26例,治愈率为72.2%。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心肌梗死的患者,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做出诊断,采取综合的抢救、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为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治疗过程中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实验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介入组和接受溶栓治疗的溶栓组,每组各有28例患者。结果介入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溶栓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溶栓组患者相比介入组患者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急诊介入治疗为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治疗服务,不仅仅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质量,同时,也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3,(30):413-414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并发心律失常者归为A组,没有并发心律失常者归为B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①200例患者中有73%的患者即146例并发心律失常;②A组患者心肌酶学指标CK、CK—MB、HBDH、LDH、AST等与B组对照,差异P值均〉0.05,没有统计学意义。③所有患者cTnI定性均为阳性,且A、B2组cTnI阳性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同时合并多种心律失常。结论合并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合并类型与心肌梗死部位关系密切,但临床特征不典型,心肌酶学指标、cTnI定性与未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差异不明显,不能直接根据上述指标诊断其是否有并发心律失常,ECG检查是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无合并心律失常及其合并类型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临床症状、并发症等情况。方法选择观察8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并选择6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对照,比较分析临床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除血脂水平相差不大外,早期压榨样疼痛、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均不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特别关注其早期典型临床症状,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张优惕 《中国医药科学》2014,(5):186-188,191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静脉溶栓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心律变化、缓慢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以及血脂水平变化等。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率、缓慢心律失常持续时间、血脂水平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溶栓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有利于缩短缓慢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提高心室率,降低血脂水平,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硝酸甘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相关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基础上接受硝酸甘油治疗,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对护理情况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均获得成功,共置入支架113枚;其中5例患者术中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术后1例合并心源性休克经抢救无效后死亡,1例并发脑出血家属放弃治疗,其余65例患者经相应护理后均康复出院,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介入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配合心理及饮食指导,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并发症发生情况、误诊情况以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48例患者伴有并发症,并发症率为92.3%;8例误诊,误诊率为15.4%;治疗总有效率为96.1%,死亡率为3.9%。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病症具有相似性,要认真检查,经过反复多次检查后确诊患者病症,并提前治疗,有效提高诊断率,提高患者治愈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s,CA)患者,对其进行心电监护和护理。结果本组患者76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心律失常,均行静脉溶栓治疗者。临床治愈出院52例(68.4%),21例(27.6%)明显好转,3例(4.0%)死亡。结论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也是AMI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对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及适当地临床护理,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及时发现、早期确诊、有效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桂荣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165-166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2例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32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3例死于心源性休克,29例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患者应对其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早期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畸形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140例畸形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本组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70)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即未合并患者),观察组(n=70)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即合并患者),对本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观察组血清cTnI、MMB以及MYO均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够典型,需要对其临床特征进行细致地分,这样才能够真正地采取对应的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