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化学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表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能抑制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长期规律服用NSAID能够显著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文主要综述NSAID经不同途径的抑癌机制及其对结肠癌、胃癌的化学预防前景。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化学预防是通过直接调节基因癌变的某些过程,如预防自由基对DNA损伤、抑制上皮细胞过度增殖或调节上皮细胞分化和凋亡来达到阻止癌变发生的目的.目前有许多化学预防药物正在开发和试验的不同阶段,主要有视黄醇、类胡萝卜素、激素类药物、经典以及非经典抗氧化剂,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相似文献
6.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大肠癌的化学预防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甾体类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 atory drug,NSAID)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消炎及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包括水杨酸类、吡唑酮类、吡罗昔康、吲哚美辛、舒林酸、萘普生等。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病例观察及动物模型研究所提供的证据表明 ,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特别对于胃肠道肿瘤 ,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还具有使单个腺瘤消失的作用。现将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抗结直肠肿瘤作用及其有关机制综述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长期有规律地服用阿司匹林能够减少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 Kune等 [1 ] 最初在研…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研究发现,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有与抗炎作用无关的抗肿瘤功能:长期服用阿斯匹林或其他NSAID可降低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关于NSAID具体的抗肿瘤机制众说纷纭,一般认为NSAID作为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于抑制肿瘤的生长有重要的作用。最新的研究发现,其抑制肿瘤的活性可能与其调节RECK基因的表达有关,本文就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非甾体类消炎药抗肝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震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3,30(1):51-54
非甾体类消炎药抗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抗肝癌方面已成为研究热点。肝细胞癌中COX-2的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转移、预后相关。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癌基因失活、改变某些与增殖及凋亡有关基因表达、影响免疫、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有关。现综述特异性COX-2抑制剂抗肝癌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非甾体类消炎药抗肝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甾体类消炎药抗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抗肝癌方面已成为研究热点.肝细胞癌中COX-2的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转移、预后相关.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癌基因失活、改变某些与增殖及凋亡有关基因表达、影响免疫、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有关.现综述特异性COX-2抑制剂抗肝癌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非甾体抗炎药降低胃癌患病风险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ochranelibrary、MEDLINE、EMBASE、CBM、CNKI和VIP等数据库(截至2008年8月),全面搜集有关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降低胃癌患病风险的研究,文献质量评价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纳入非甾体类抗炎药降低胃癌患病风险的研究,采用CochraneHandbook4.2.5的方法进行评价,同质的研究用RevMan4.2.7软件合并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9篇相关文献,评价后纳入9篇文献(9个研究28721名受试者)。纳入研究均为非甾体抗炎药与胃癌患病风险的研究,其中4个研究为单用阿司匹林与胃癌的患病研究,另外5个研究为阿司匹林和非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与胃癌的患病研究的对比研究。9个研究均为病例对照研究。按照不同的统计学分组,经异质性检验,无统计学异质性,合并统计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为胃癌的保护因素[OR0.73,95%CI(0.68,0.79)].结论长期、规律地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有助于降低胃癌的患病风险;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显示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助于降低胃癌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非类固醇类抗赕药(NSAID)是一类常用消炎药。近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长期服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对消化道癌等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非类固醇类抗炎药与食管癌的流行病学调查、人癌组织实验研究、细胞培养及动物实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环氧化酶—2抑制剂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氧化酶(COX)有两种同功酶:COX-1和COX-2。COX-2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甚少,但在肿瘤和炎性细胞中表达较多。抑制COX-2可减少肿瘤细胞的分裂,增加其凋亡,并能抑制肿瘤细胞中血管的生成,体现出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流行病学、基础药理和临床等各方面的研究都显示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近期开发的特异性COX-2抑制剂具有预防和治疗肿瘤的作用。临床安全性较好,可望成为一类新型的抗肿瘤化学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阿司匹林、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以及对乙酰氨基酚用药与绝经后妇女的乳腺癌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从乳腺癌的整体和分子亚型角度对上述关系进行探讨。患者和方法研究自1980年开始,对84602位起初没有罹患癌症的绝经妇女进行观察,持续至2008年6月,并以两年一次的调查问卷形式前瞻性地采集了镇痛药物用药情况、生育史以及其他相关生活方式信息。 相似文献
15.
金雀黄素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慧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0,27(2):68-70
金雀黄素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植物雌激素 ,它通过对酪氨酸蛋白激酶、DNA拓扑异构酶Ⅱ和核糖体S6激酶的抑制以及有效的抗氧化作用而发挥着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对乙酰氨基酚抑制SHG-44细胞生长及其放射增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国内外有着上百年临床广泛使用的历史,是不良反应较少的低毒非处方药物,口服后吸收迅速并且可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包括脑组织,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阻止前列腺素(PGs)的合成而产生抗炎解热镇痛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NSAIDs开始被用于抗肿瘤的研究,并发现NSAIDs主要是通过抑制COX-2发挥抗肿瘤作用。此次实验观察其能否协同放射增强杀灭离体脑胶质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大肠癌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量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表明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能抑制甚至逆转大肠癌癌前病变。其主要机制可能与NSAIDs抑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合成前列腺素(PG)有关,另外促凋亡和抗氧化也起一定作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和一氧化氮释放性非甾体抗炎药(NO—NSAIDs)不仅具有传统NSAIDs抗大肠癌癌前病变的活性,而且较少产生胃肠道并发症,因而具有远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就NSAIDs治疗大肠癌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藤黄Ⅱ号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藤黄Ⅱ号是从传统中药藤黄中提取的新的抗肿瘤有效成分,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对小鼠白血病L1210的抑制作用优于藤黄酸,对艾氏腹水癌,P388,ARS腹水及Lewis肺癌等实体瘤亦有明显抑制作用,和马蔺子甲素及放射合用,可明显增加对小鼠宫项癌U14的疗效。腹腔注射及口服藤黄Ⅱ号,对La795肺腺癌的肺转移亦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