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学生孤独感应对方式、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开展专业性干预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重庆市开县和万州区选择4所小学,使用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问卷、儿童孤独量表、同伴提名和友谊质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儿童积极的孤独感应对方式、社会喜好、积极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消极的孤独感应对方式、消极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路径分析表明,儿童的孤独感应对方式通过2组中介作用来影响孤独感,分别是孤独感应对方式→社会喜好→孤独感以及孤独感应对方式→友谊质量→孤独感。结论同伴关系是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2.
杨青  袁莉华 《中国健康教育》2013,(4):355-357,361
目的了解外来工孤独感现状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提高外来工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深圳204名外来工进行调查研究,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孤独感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负相关(P<0.05);孤独感与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高孤独感外来工大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低孤独感外来工大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不同年龄的人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和合理化差异显著(F=5.142,P=0.001;F=7.429,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应对方式(求助、自责、退避)对孤独感构成显著回归效应,有预测作用。结论孤独感和个体的应对方式有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体验的孤独感更强烈。个体的应对方式能够预测个体孤独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男性戒毒者焦虑和抑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整群抽取广东省韶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和韶关市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共600人,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获得有效问卷544份,544名男性戒毒者中,存在焦虑症状的338人,占62.1%,存在抑郁症状的327人,占60.1%,同时存在焦虑、抑郁症状的246人,占45.2%;戒毒者领悟社会支持为(55.04±13.16)分,积极应对为(22.08±5.06)分,消极应对为(13.01±4.19)分;焦虑症状受学历的影响,抑郁症状受年龄、学历、戒毒时间和戒毒次数的影响(均P <0.05);抑郁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300、-0.373,P<0.05);应对方式是男性戒毒者焦虑抑郁水平的预测因素,积极应对方式比消极应对方式影响力大.结论 男性戒毒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其焦虑抑郁水平受个人应对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吸毒劳教人员药物渴求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吸毒劳教人员药物渴求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结构模型. [方法]采用相关的量表和问卷调查吸毒劳教人员吸毒行为、药物渴求、应对方式和抑郁情绪的基本情况.在多元相关分析基础上,结合以往的研究,运用LISREL 8.80,探讨药物渴求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 [结果]性别对吸毒行为和消极应对方式的主效应显著(F=4.138;F=5.553,P<0.05);应对方式与吸毒行为以及抑郁显著相关(r=-0.156,P<0.05;r=-0.197:r=0.299;r=-0.261,P<0.01);药物渴求与吸毒行为以及抑郁显著相关(r=0.212;r=0.205,P<0.01). [结论]不同性别的吸毒劳教人员在消极应对方式上差异显著,女性更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应对方式通过中介变量戒毒前吸毒行为和抑郁情绪对药物渴求产生影响;吸毒劳教人员的抑郁情绪和戒毒前吸毒行为对药物渴求有直接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女性吸毒者自我接纳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自我接纳问卷(SAQ)对山西省某强制戒毒所女性吸毒人员调查分析。结果女性戒毒人员的积极应对方式(t=10.972,P 〈0.01)和消极应对方式(t=24.562,P 〈0.01)得分高于常模;自我接纳因子(t =-10.576,P 〈0.01)与自我接纳总分(t=-6.091,P 〈0.01)得分低于常模;自我接纳因子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346,P 〈0.01);自我评价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 =0.203,P 〈0.01);自我接纳总分与消极应对显著负相关(r=-0.261,P 〈0.01),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0.241,P 〈0.01)。自我接纳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P 〈0.01)。结论女性吸毒者自我接纳水平较低,所采用的应对方式较为消极。  相似文献   

6.
谢其利  宛蓉  张睿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2):236-238,241
探讨农村留守经历大学新生自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孤独感关系,为降低农村留守经历大学新生的孤独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UCLA孤独量表第3版、自尊评定量表(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从贵州6所高校随机抽取的615名农村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和479名农村非留守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孤独感高于农村非留守大学新生(t=3.89,P<0.01);农村留守经历大学新生自尊、家庭支持、其他支持均低于农村非留守大学新生(t值分别为-2.28,-3.59,-3.30,P值均<0.05);农村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孤独感与自尊、社会支持各因子、积极应对方式均呈负相关(r值范围为-0.49--0.34,P值均<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2,P<0.01);回归分析表明,朋友支持、自尊、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可解释农村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孤独感总变异的39.00%.结论 留守经历、朋友支持、自尊、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对农村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孤独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农村空巢老人孤独感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对贵州省居住在农村的305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分别采用孤独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结果空巢老人的孤独感总得分为(50. 94±7. 91)分,在年龄、身体状况和文化程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1),其中年龄越大,或是身体状况越差,或是文化程度越低,孤独感得分均越高;孤独感与积极应对、社会支持成负相关(r值分别为-0.54、-0.48, P0.01),与消极应对成正相关(r=0.15, P0.01);积极应对在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B=-0.40, P0.01)。结论空巢老人的孤独问题比较突出,社会支持影响农村空巢老人的孤独感,部分是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实现;预防和降低农村空巢老人孤独感的风险,应注重从社会支持系统和个体应对方式多个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与分析吸毒劳教人员特质应对方式和焦虑情绪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调查吸毒劳教人员人口学变量基础上,采用特质应对问卷和状态焦虑问卷,进行集体施测。结果吸毒劳教人员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健康人群;吸毒劳教人员的焦虑情绪总体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在因变量焦虑情绪上,性别和学历的主效应显著,而且性别与学历的交互作用显著;在因变量消极应对上,只有性别的主效应显著;消极应对方式和性别是焦虑情绪的有效预测因素,消极应对方式的预测力最大,性别次之,学历的预测效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吸毒劳教人员在特质应对方式和焦虑情绪上的总体得分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消极应对方式和性别对吸毒劳教人员的焦虑情绪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与分析吸毒劳教人员特质应对方式和焦虑情绪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调查吸毒劳教人员人口学变量基础上,采用特质应对问卷和状态焦虑问卷,进行集体施测。结果吸毒劳教人员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健康人群;吸毒劳教人员的焦虑情绪总体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在因变量焦虑情绪上,性别和学历的主效应显著,而且性别与学历的交互作用显著;在因变量消极应对上,只有性别的主效应显著;消极应对方式和性别是焦虑情绪的有效预测因素,消极应对方式的预测力最大,性别次之,学历的预测效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吸毒劳教人员在特质应对方式和焦虑情绪上的总体得分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消极应对方式和性别对吸毒劳教人员的焦虑情绪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0.
尹平  凌秀凤 《中华慢病杂志》2004,3(4):94-98,104
目的弄清复吸毒人群戒毒操守时间的影响因素,为建立从脱毒、康复、预防到社会管理的戒毒模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用整群抽样,以某市一强制戒毒所收容且符合入选标准的616名复吸毒人员为研究对象。以前次脱毒后操守时间为应变量,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影响戒毒操守时间的因素有:毒龄、初次吸毒年龄、复吸次数、心理渴求、负性情绪、情绪管理能力、消极应对、社会支持度等。结论戒毒效果具有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政府、社会和家庭要紧密配合,加强对吸毒者的心理矫治,增强他们对生活事件、心理刺激和精神压力的应对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系统,做好脱毒后的康复与重返社会工作,使之脱离吸毒环境,走向新的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儿童期忽视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方法,使用自编问卷对烟台市中学生进行应对方式的横断面调查和儿童期忽视经历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两者相关性。 【结果】 中学生在儿童期最常见的忽视类型是交流忽视;中学生主要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解决问题,其中不同性别在合理解释、求助、发泄三个维度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忽视与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正相关;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情感忽视与逃避应对方式正相关,安全忽视与幻想应对方式正相关;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交流忽视和情感忽视是消极应对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中学生在儿童期受到的情感忽视等状况越严重,青春期遇到困难和压力时越倾向于选择逃避现实或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城市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以贵阳、昆明两地336名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流动儿童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流动儿童孤独感的得分为2.06±0.67, 社交焦虑得分为6.90±3.84, 害怕否定评价分量表得分为4.55±2.70, 社会回避苦恼分量表为2.37±1.87, 核心自我评价得分为3.42±0.69。流动儿童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与核心自我评价均具有显著负相关(P<0.01);孤独感与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P<0.01), 与父亲偏爱呈显著负相关(P<0.05), 与父亲和母亲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呈显著正相关(P<0.01);社交焦虑与父亲和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P<0.01), 与父亲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培养流动儿童的积极人格特征和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提高城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中学生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及其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儿童焦虑性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1 573名中学生,采用SPSS 26.0和AMO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 中学生焦虑的检出人数有601人(38.2%)。社会支持与焦虑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对焦虑情绪的直接效应显著(Z = 0.296,P<0.05),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焦虑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显著(Z = 0.158,P<0.05),中介贡献率为34.83%。结论 重庆市中学生的社会支持与焦虑情绪相关,应对方式在其中存在中介效应。应加强中学生社会支持性环境的建立和应对方式指导,有效减缓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青少年学生消极应对方式的分布情况,探讨消极应对方式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哈尔滨、北京、太原、重庆、贵阳、鄂州、绍兴、广州8个城市17 622名中学及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调查。结果女生、高中、其他民族及非独生子女的青少年更易选择压抑和退避应对方式,其高分组的检出率分别为34.8%3、5.3%3,1.6%3、6.2%3,0.7%3、5.4%2,8.5%3、2.7%,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抑和退避应对方式得分为中和高的青少年学生,其亚健康症状的危险性是得分极低的青少年学生的1.40~6.50倍。结论消极应对方式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消极应对方式与青少年亚健康状态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医师情绪智力及应对方式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方法 使用困难医患关系量表(DDPRQ-10)、情绪智力量表(WEI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上海某二甲医院171名医师进行调查.结果 医师情绪智力及应对方式与其对医患关系的评价显著相关;情绪智力中自我情绪的感知和表达维度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因子,对医师体验到的医患关系困难度有负向预测作用,应对方式中的退避因子有正向预测作用;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应对方式在情绪智力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医师情绪智力及应对方式影响其对医患关系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卜志勤  章汉旺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781-2782
目的:了解不孕症患者社会支持情况以及社会支持和简易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36名不孕症患者进行评价。结果:和常模比较,不孕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得分明显增高,积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总得分、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并且有明显的预测作用。结论:积极应对方式有利于不孕症患者形成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但同时应注意提高不孕症患者的主观支持得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初中生社会支持、自我接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旨在为培养初中生积极应对生活压力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我接纳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德州355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初中生自我接纳、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在是否是班干部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0.037,P2=0.000,P3=0.001,P均<0.05);2)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两个维度与自我接纳显著正相关(r1=0.314,r2=0.279),且这两个维度对自我接纳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3)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和利用度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r1=0.408,r2=0.341),并对其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与利用度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r1=0.114,r2=0.122),且利用度对消极应对方式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4)自我接纳的各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r1=0.107,r2=0.265),且对积极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接纳中自我接纳这一维度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r=0.241),并对其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 【结论】 应鼓励初中生积极担任学生干部的工作,从而获得更高的自我接纳和社会支持水平,在面对生活压力时也能够更好地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以及幼儿应对方式、师生关系与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幼儿师生关系访谈问卷访谈了186名3~5岁幼儿,采用儿童社会退缩行为问卷、儿童应对方式问卷调查了9名任教老师。结果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减少,5岁幼儿的社会抑制、孤独和情绪失控得分均显著下降(P0.05)。幼儿采用解决问题、寻求支持应对方式越多,采用逃避、攻击发泄应对方式越少,社会退缩行为越少。幼儿体会教师的温暖支持越多,与教师的不良交往/冲突越少,社会退缩行为越少。结论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与师生关系、幼儿的应对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企业员工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3家大型企业1068名员工,应用工作压力量表、MBI-GS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和消极应对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r=0.39,0.21),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r=-0.30,-0.31,-0.30,-0.16)。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显示,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具有正向预测力,总体效应为0.61,直接效应为-0.50,通过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产生的间接效应为1.11。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工作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路径系数分别为-1.29和-0.22)。结论工作压力、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均是影响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中有显著的调节和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安徽省护理管理人员的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探讨护理管理人员心理控制源及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因素。方法对151名安徽省护理管理人员进行了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量表、简明应对方式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的测量。结果(1)内在控制与积极应对成正相关,心理控制源的机遇成分与消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2)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3)内控者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而认为由他人决定自己命运者与主观幸福感成负相关;(4)内控性与积极应对可以预测主观幸福感;(4)积极应对是心理控制源的内控性预测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结论内控者较常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其在心理控制源影响主观幸福感中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