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腋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推广应用。方法 60例早产儿采用腋下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与同期60例早产儿静脉留置四肢和头皮静脉做对照。结果腋下表浅静脉具有管径粗、弹性好、位置表浅固定,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并且便于临床医疗操作。结论在NICU中近1年多我科对60例早产危重儿采用腋下表浅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选择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平均留置时间、留置效果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于长时间输注高渗透压、刺激性药物的早产儿。  相似文献   

3.
在早产儿静脉穿刺中应用腋静脉留置针,通过对400例早产儿的分组观察,早产儿腋静脉穿刺成功率比值高于对照组,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营养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胎龄27~32周早产儿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采用腋静脉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对照组100例,采用头皮及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两组对比时间20d。比较两组每套留置针平均使用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留置针使用时间长,并发症少。结论腋静脉置留置针为早产儿输注静脉营养时,留置时间长,可减轻患儿的痛苦,并发症少,费用低,不失为一经济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自身抵抗力差,吸吮吞咽能力弱,在治疗过程中需大量长时间的静脉输入高营养.新生儿静脉穿刺一般常选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穿刺并进行套管针的留置.由于这些静脉小,血流慢,应用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时易引起穿刺血管损伤,药液外渗,局部皮肤发白或坏死,位移使套管针脱出、扭曲致液体渗出或阻塞.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腋静脉与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婧 《中国乡村医药》2006,13(10):57-58
静脉输液是救治早产儿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患儿静脉细且需每日输液,临床上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可以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留置针血管选择头皮静脉和腋静脉,本文总结两种血管留置针应用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05年4月的住院早产儿200例,根据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儿体重900~1500g,日龄6min~46h,胎龄30~35周,采用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患儿体重860~1500g,日龄10min~46h,胎龄29~35周,采用头皮静脉输液。两组性别、日龄、胎龄、体重等构成情况大致相同。1.2方法1.2.1观察组选用美国BD…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生活能力弱,体内储备能力少,胃肠功能不完善,吸吮能力差,经口喂养不能满足其基础热卡需要。常需要全静脉营养疗法或部分静脉营养疗法的支持,选择一种稳定的静脉输液途径尤其重要,早产儿头皮静脉及四肢静脉表浅细小,连续输入静脉高营养液容易发生外渗,造成局部皮肤坏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腋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留套管针穿刺,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留套管针穿刺,2组均使用美国BD公司24G静脉留套管针。对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脱出、保留时间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留置针在输液时经比较,一次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导管脱出、保留时间上有显著差异(留置时间比较.P<0.01;导管脱出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导管脱出发生率低、操作方便及经济实惠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10.
潘曙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143-144
目的观察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胃肠外(静脉)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应用静脉营养液的早产儿随机分成观查组和对照组。观查组采用腋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输入静脉营养液,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输入静脉营养液。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每日穿刺时间及平均每次穿刺日平均穿刺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渗漏、堵管、脱管、静脉炎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用腋静脉留置针能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节省护理时间,与头皮静脉、四肢小静脉留置针及外周静脉置管相比,具有安全、容易操作、经济、实用性强、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郭金叩  郭香芝 《河北医药》2010,32(6):750-751
静脉输液是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对于早产儿和病情危重的患儿,选择一种良好的输液途径,维持稳定的输液速度非常重要,以往新生儿静脉穿刺常选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随着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发现这些部位静脉穿刺后留置时间不长,容易发生液体外渗、静脉炎等。2003年我科开展了腋下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并从腋静脉定位、穿刺方法、送管方式、置管期间护理等方面不断探索、比较和总结,逐渐提高了腋静脉穿刺技术,在工作中也体会到腋静脉输液带来的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型号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中随机抽取260例展开分析,按照住院号尾数的奇偶数将其分为两组,偶数的129例纳入对照组,奇数的131例纳入试验组。两组早产儿均是首次进行静脉输液,对照组应用24G型号的静脉留置针进行手背浅表静脉穿刺置管,试验组应用26G型号的静脉留置针进行手背浅表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长、穿刺时疼痛水平、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的留置针留置时长、穿刺时疼痛水平均好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对早产儿进行静脉输液置管时,应用26G型号留置针置管能够延长留置时长,降低穿刺时疼痛水平,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静脉输液是治疗危重新生儿的重要手段,临床上多数患者是采用头皮、上肢、下肢静脉穿刺置入留置针,易发生渗漏、静脉炎,且保留时间短,另外,锁骨下静脉穿刺保留时间长,但操作复杂,不易成功,而腋静脉粗、直,解剖位置相对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与新生儿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差别。方法对2003年10月至2005年1月30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腋静脉留置套管针组102例与四肢静脉留置套管针组100例,头皮静脉留置针组98例,分别观察统计3组病例的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前瞻性临床观察分析对比证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操作方便及经济实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静脉穿刺是儿科常用的基本护理操作之一,在小儿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儿科常用的静脉穿刺是从头皮、上肢、下肢静脉进行,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留置时间短,2008年9月~2009年9月期间,我院对新生儿采用腋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新生儿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进行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进行总结。结果腋静脉留置针有易固定、保留时间长、无静脉炎发生的优点。结论患儿进行腋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身心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适合在新生儿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我科监护室对56例危重早产儿采用腹部浅表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腋静脉留置针在NICU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静脉输液是NICU治疗危重患儿的重要手段.临床上多数患儿是采用头皮、上肢、下肢静脉穿刺置入留置针.易发生渗漏、静脉炎,且保留时间短。另外。新生儿四肢屈曲.活动幅度大。尤其是抽搐的患儿,加量体温、换尿布等护理操作.会使得患儿四肢末梢的静脉输液不能维持稳定。为了克服上述弊端.我科自2005年2月以来。采用腋静脉穿刺置入留置针.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操作方法及有关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莉桦  王莺  林勇峰 《北方药学》2011,8(8):127-127
目的:探讨早产儿桡动脉停留静脉留置针的可行性。方法:在桡动脉停留静脉留置针,成功后可用稀释好的肝素液定时封管,保持管道通畅,随时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结果:桡动脉停留静脉留置针让护理操作省时省力。结论:桡动脉停留静脉留置针可为抢救及诊治患儿赢得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应用。方法选择5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头皮四肢留置针穿刺,将两组的平均留置时间及穿刺部位外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平均留置时间及穿刺部位外渗情况差异显著。结论腋静脉留置针穿刺与头皮四肢穿刺相比较,腋静脉穿刺具有留置时间长、穿刺部位外渗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简单、安全、易操作的静脉留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