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指出,一个人即使腰围符合标准,但如果脖子过粗.也预示着有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调查了3300名平均年龄为51岁的志愿者.测量这些人的颈围。结果显示,男性的平均颈围为40.5厘米.女性为34.2厘米。颈围越大.风险越高。男性颈围每增加3厘米.体内高密度胆固醇平均降低0.12mmol/L.女性降低0.15mmol/L。  相似文献   

2.
健康新知     
腰围是健康的“风向标” 英国专家日前表示,和人的总体重相比,腰围才是反映糖尿病 或心脏病风险的最真实指标。 腰围可以比体重更准确地预测 2 型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 和纤细的腰围相比,粗腰围引起患病的风险会高出2~4 倍。腰 围超过101厘米的男性和腰围超过89 厘米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 和心脏病的风险非常高。此外,腰围 过粗还会增加患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的风险。 虽然超重会引发某些疾病,可是 健康的主要威胁在于哪个部位超重。 脂肪积聚在腰腹部是“啤酒肚”的典 型症状。“啤酒肚”比脂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院体检人群颈围与中心性肥胖测量指标的关联性。方法对4236名体检者进行体格检查,以颈围的均值四分位数分组,对各组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等的均值平均变化量进行比较。以腰围、BMI、腰臀比三种肥胖标准进行分组,分析颈围与肥胖的关系。以ROC曲线分析法判断颈围的切点。结果男性颈围为(37.40±2.46)cm,女性为(32.46±2.24)cm,男性大于女性(t=47.20,P〈0.01)。随着颈围均值每四分位数的增加,男性和女性年龄、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的平均变化量均呈增加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腰围(男性:5.58cm,女性:5.26cm)、体重(男性:6.25kg,女性:4.81kg)的平均变化量最大。三种肥胖标准分组中肥胖组的颈围均大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中心性肥胖,男性颈围的切点是36.8cm,女性颈围的切点是33.1cm。结论颈围与年龄、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呈正相关关系。颈围与中心性肥胖存在显著联系,男性颈围〉36.8cm或女性颈围〉33.1cm时可以预测中心性肥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鹿城区居民腰围分布情况及中心性肥胖率,为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鹿城区8个社区18岁及以上的户籍人口共3 907人,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成人男性腰围平均为(86.09±9.62)厘米,女性腰围平均为(80.72±9.46)厘米,均比2006年中国9省成人男性和女性腰围平均值大。中心性肥胖率为54.5%,男性在30岁后,女性在40岁以后,中心性肥胖率急剧上升。增大腰围的因素有:性别、年龄、经常饮酒和喜吃肥肉。减少腰围的因素有:文化程度、吸烟情况和紧张程度。成人腰围与身高并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腰围作为反映腹部脂肪含量的指标,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存在相关关系,是简便易行的重要的健康评价指标。鹿城区居民腰围偏大,中心性肥胖率较高,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人群腰围,降低中心性肥胖率,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张金燕 《健康》2013,(12):68-69
腰围是最直接的健康指数。《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明确规定,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腰围超标的界限。一旦腰围超标,脂肪堆积过多,一系列的健康问题便会不请自来。谁都知道,肥胖是高血压病、糖尿病的先遣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体重指数(BMI)、颈围、腰围及腰臀比等不同的肥胖参数预测、筛查、确诊成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最佳切点或参考切点并比较其价值。方法分析1110例成年男性患者的BMI、颈围、腰围及腰臀比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之间的相关关系;用ROC曲线确定BMI、颈围、腰围、腰臀比预测OSAHS(AHI≥5次/h)的最佳切点及筛查、确诊OSAHS的参考切点;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各肥胖参数的整体准确性。结果①成年男性BMI、颈围、腰围及腰臀比均与AHI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373、0.276、0.291、0.127,P值均〈0.001;②BMI、颈围、腰围检出OSAHS的最佳切点值分别为26.5kg/m。、39cm、95cm,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54%、57%、64%,特异度分别为73%、65%、53%;③ROC曲线分析显示BMI在检出成年男性患者有无OSAHS存在时比其他肥胖参数更有价值;④灵敏度达90%左右,漏诊率10%左右时不同肥胖参数筛查OSAHS的切点分别为BMI23kg/m^2、颈围35cm、腰围85cm;⑤特异度达90%左右,误诊率10%左右时不同肥胖参数确诊OSAHS的切点分别为BMI29kg/m^2、颈围43cm、腰围105cm。结论BMI预测成年男性OSAHS的价值大于颈围、腰围、腰臀比;BMI≥26.5kg/m^2、颈围≥39cm、腰围≥95cm可作为预测成年男性OSAHS的最佳切点;BMI≥23kg/m^2、颈围≥35cm、腰围≥85cm可作为筛查成年男性OSAHS的参考标准;BMI≥29kg/m^2、颈围≥43cm、腰围≥105cm可作为诊断成年男性OSAHS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 采取多导睡眠仪对本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之间50例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观察组)和同期50例老年男性健康对象(对照组)进行体重指数、臀围、颈围、腰围、血压和血脂检测.结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体重指数、臀围、颈围、腰围、收缩血压和TG等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重度组的体重指数、臀围、颈围、腰围和HDL-C均明显高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危险因子.结论 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天津市体检人群腰围、体质指数(BMI)、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体积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联性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64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010年中华医学会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及B超结果,分为NAFLD组182例和对照组182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一般检查、腹部B超检查、人体成分分析和生化指标测定,内科医生询问饮酒史、既往病史、用药史等情况,采用4项体脂测量指标(腰围、BMI、内脏脂肪面积和皮下脂肪体积)反映肥胖者脂肪堆积情况,并比较各指标与NAFLD间的关联。结果无论男女,NAFLD组腰围、BMI、内脏脂肪面积和皮下脂肪体积平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男性BMI、女性腰围对NAFLD具有最高诊断效能,且男性内脏脂肪面积诊断效能高于女性,而皮下脂肪体积低于女性。ROC曲线确定各体脂测量指标诊断发生NAFLD的最佳切点值,男女性腰围分别为91.50和86.50 cm;男女性BMI分别为26.07和25.68 kg/m2;男性内脏脂肪面积为112.40 cm2,女性为95.60 cm2;男性皮下脂肪体积为193.70 cm3,女性为226.37cm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内脏脂肪面积更易增加NAFLD发生风险[男性OR=7.240(95%CI:3.099~16.913),女性OR=9.360(95%CI:3.563~24.487),增加1标准差]。结论 4项体脂测量指标(腰围、BMI、内脏脂肪面积和皮下脂肪体积)与NAFLD之间存在关联,其中女性腰围、男性BMI对NAFLD具有最高诊断效能,同时确定了各体质指标诊断NAFLD发生的最佳切点值,内脏脂肪面积比其他指标更易增加NAFLD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肥胖与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的关联,为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按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判定肥胖的界值点[体重指数(BMI):24kg/m2和28 kg/m2;腰围:男性85 cm和95 cm,女性80 cm和90 cm]判定肥胖类型,比较不同类型肥胖人群与罹患CVD危险因素的关联;用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MI和腰围与CVD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与体重和腰围均在正常范围的人群(OR=1)相比,正常体重并高腰围Ⅰ(男性85~95 cm,女性80~90 cm)的人群、超重但腰围正常的人群罹患CVD危险因素的风险为1~2倍,超重并高腰围Ⅰ、肥胖但腰围正常的人群为2~3倍,超重并高腰围Ⅱ(男性≥95 cm,女性≥90 cm)、肥胖并高腰围Ⅰ或Ⅱ(男性≥85 cm,女性≥80 cm)的人群为≥3倍;同一腰围组中,随着BMI增加罹患CVD危险因素的风险也呈逐渐增加趋势;BMI和腰围同时解释CVD危险因素变异的1.7%~9.4%,大于BMI或腰围单独解释的比例(1.5%~9.0%);BMI对于收缩压的标化回归系数为0.129,略大于腰围(0.123),腰围对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标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于BMI.结论 BMI和腰围与CVD危险因素独立相关,建议评估疾病危险时同时使用BMI和腰围两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颈围与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为血液生化指标异常的筛查探索更简便的方法。方法选择成都市参加大型免费体检的742名城乡中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测量、问卷调查以及血液生化指标测定。按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的颈围对肥胖的最佳预测切点(男性为37.05 cm,女性为32.73 cm)将研究对象分为颈围增大组(400名)和颈围正常组(342名),探讨颈围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人群颈围增大组的腰围、体质指数(BMI)、体重、腰臀比和小腿围均大于颈围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围增大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颈围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颈围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另外,男性老年人群颈围增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颈围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中老年人群空腹血糖水平(OR=1.24,95%CI:1.07~1.45)、血红蛋白水平(OR=1.04,95%CI:1.01~1.06)与颈围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OR=0.07,95%CI:0.02~0.18)与颈围呈负相关(P0.05,P0.01),女性中老年人群甘油三酯水平(OR=1.51,95%CI:1.01~2.18)与颈围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OR=0.33,95%CI:0.16~0.65)与颈围呈负相关。结论颈围的测量有利于筛查发现血生化异常人群。  相似文献   

11.
调查显示,男性每增加14厘米腰围、女性每增加14.9厘米腰围,患心血管病的可能性就会升高21%到40%。从目前的研究看,腰围大小是  相似文献   

12.
铃铛 《自我保健》2013,(6):70-71
第1招 减重,保持理想的BMI 现代人大部分疾病都和肥胖有关,肥胖不只会致病,胖起来更容易老。专家指出,老化和血液循环息息相关,胖的人血管中性脂肪多、胆固醇高,影响代谢功能,心脏也必须花更大力量运送血液。当身体质量指数BMl在24以上,女性体脂肪大于25%、男性体脂肪大于30%,或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时,别再安慰自己只是多吃了几口饭,而必须认真咨询专家,开始减重计划。  相似文献   

13.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个器官都会衰退,这是不可逆的过程,同样也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不可违背.其实,有些体检自己在家就能检测,能初步评估身体是否健康. 1.自测心功能 用软尺子围住颈部,以喉结节点为起点围一圈即可,女性颈围超过35厘米,男性超过38厘米,患上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冠心病和血脂异常的风险极高.  相似文献   

14.
超重、肥胖与生活方式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保定市六一社区居民生活方式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自保定市六一社区年龄≥40岁的城市居民,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检收集生活方式、膳食、身高、体重、腰围等资料。[结果]该社区男性和女性的BMI均值分别为24.90和24.06,其中男性142(40.34%)人超重,34(9.66%)人肥胖,女性198(38.45%)人超重,55(10.68%)人肥胖。反映腹部脂肪水平的指标腰围男性和女性平均值分别为85.21和79.35,其中男性182(51.70%)人≥85cm,女性249(48.35%)人≥80cm。男性和女性中经常体力劳动、锻炼的组BMI值和腰围明显大于相应的不经常体力劳动、锻炼组;每天吃肉组的BMI值和腰围明显大于不经常或不吃的组,饮酒者比非饮酒者BMI值和腰围明显偏高,而牛奶、鱼类、豆类及豆制品、蛋类的分组男女都没有统计学的差别。[结论]该社区居民超重、肥胖情况严重,生活方式与其存在密切关系,应加强改变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宣教,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Ma Y  Zhang B  Wang H  Du W  Su C  Zhai F 《卫生研究》2012,41(1):70-74
目的探讨反映肥胖的体格测量指标与血压的关系,并通过肥胖指标预测血压值。方法利用2006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对我国九省城乡18~60岁的成年居民6 433人的体质指数(BMI)、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以及超重率、肥胖率、中心肥胖率、高血压患病率进行横断面分析,同时分析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与血压的关系,并通过多元回归方程以肥胖指标预测血压值。结果城市男性居民的平均BMI值、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农村居民(P<0.05)。城市女性居民的平均BMI值、腰围、超重率、肥胖率、中心肥胖率和高血压患病率均低于农村居民,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随着BMI值、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的增加而升高。多元线性回归的结果显示,女性的年龄回归系数要高于男性。男性BMI值每增加0.77、腰围每增加2.43cm、腰臀比每增加2.66%和腰围身高比每增加1.54%,其收缩压升高1mmHg;而女性,相应的值分别为0.75、2.12cm、2.54%和1.53%时,其收缩压升高1mmHg。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中,腰围身高比仅和女性舒张压有相关关系。结论肥胖指标与血压之间具有稳定的正向线性关系。腰围身高比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预测作用并不好于其他反映肥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和高个成年人的适宜腰围界值点及其对糖尿病患病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分析≥45岁人群和身高在全人群第85百分位数(P85)以上成年人的腰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的腰同界值点与体重指数(BMI:kg/m2)≥24的诊断一致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腰围水平的调查对象患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对风险,并以ROC曲线最短距离确定上述人群的适宜腰围界值点.结果 中国中老年人腰围男性均值为80.8 cm,女性均值为79.4 cm;高个男性腰围均值为84.1 cm,女性为77.9 cm.中老年人腰围以男性85 cm、女性80 cm作为界值点,与BMI≥24的诊断一致性最好,预测糖尿病的ROC曲线距离最短.与腰围<85 cm组相比,85 cm~组、90 cm~组和95 cm~组的中老年男性患糖尿病[OR值分别为2.1(95%CI:1.6~2.8)、3.0(95%CI:2.3~4.0)和4.5(95%CI:3.4~5.8)]和空腹血糖受损[OR值分别为1.6(95%CI:1.2~2.2)、2.6(95%CI:1.9~3.5)和3.5(95%CI:2.6~4.6)]的相对风险明显增加.与腰围<80 cm组相比,80 cm~组、85 cm~组和90 cm~组中老年女性患糖尿病[OR值分别为1.9(95% CI:1.4-2.6)、3.2(95%CI:2.4~4.3)和4.8(95%CI:3.7~6.1)]和空腹血糖受损[OR值分别为2.5(95%CI:1.8~3.4)、3.2(95%CI:2.4~4.4)和4.2(95%CI:3.2~5.6)]的相对风险明显增高.高个成年人腰围以男性90 cm、女性85 cm作为界值点,预测糖尿病患病的ROC曲线距离最短.与腰围<85 cm组相比,95cm~组高个男性患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对风险明显增高[OR值分别为3.6(95%CI:2.1~6.4)和5.5(95%CI:3.0~10.1)].与腰围<80cm组相比,85 cm~、90 cm~组高个女性患糖尿病的相对风险明显升高[OR值分别为5.0(95%CI:2.7~9.4)和8.0(95%CI:4.6~14.1)],90 cm~组患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对风险OR=3.7(95%CI:2.0~6.9).结论 男性85 cm和女性80 cm是中老年人群的适宜腰围界值点;对于高个成年人,此腰围界值点对于空腹血糖受损有预测价值;人群中心型肥胖预防指标建议使用男性85 cm和女性80 cm作为腰围界值点.  相似文献   

17.
《rrjk》2014,(13)
<正>"胖子容易得糖尿病",这个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如今在临床上,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不是很高甚至是正常的人群患上糖尿病或出现胰岛功能异常、糖耐量异常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虽然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但瘦子也不代表就进了"保险箱"。"瘦糖友"的出现有多种原因。首先,中国人的确"不经胖",同样的体质指数,欧美人脂肪更多积聚在皮下,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而中国人却是肚子上一团肉,向心性肥胖较多(男性腰围在90厘米以上或女性腰围在85厘米以  相似文献   

18.
参照体重,测量你的腰围,可以预测你是否存在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危险。因为它已被证实是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相关风险的重要预测指标。中国区世界心脏日组委会负责人,心血管疾病专家胡大一教授说,在中国,如果女性腰围尺寸超过八十厘米,男性超过九十厘米就意味着有较高危险。但调查显示,并不是所有医生都认识到这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患者也大多不知道到腰围增加会加大得病的风险,平均只有百分之十九超过标准的患者被医生测量过腰围。为此,世界心脏联盟中国组委会与赛诺菲-安万特公司今天联合举办以“健康体形”,健康心脏”为主题的活动,向公众传播腰围测量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1993-2006年中国9省区20~65岁的成年居民腰围分布的变化及中心性肥胖的流行趋势.方法 以1993、1997、2000、2004和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资料中20~65岁健康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tata软件分析成年人腰围分布的变化,并使用LMS方法分别拟合男性和女性各调查年份P15、P50和P85百分位数曲线;以2002年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颁布实施的<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作为判断成年人中心性肥胖的标准,应用SAS软件分析成年人腰围分布和中心性肥胖率的城乡差别及腰围与BMI的相关性.结果 1993-2006年中国20~65岁成年男性腰围均值从77.1 cm增加至82.9 cm,中心性肥胖率从17.9%增加至42.5%,平均增长速度为1.9%;女性腰围均值从75.8 cm增加至78.9 cm,中心性肥胖率从28.8%增加至46.9%,平均增长速度为1.4%.男性和40岁以上农村女性是腰围和中心性肥胖率增长最快的人群.由于农村女性腰围和中心性肥胖率的增长均高于城市女性,到2006年女性腰围和中心性肥胖率的城乡差异消失.BMI处于正常范围的成年人中心性肥胖率呈现增加的趋势,2006年BMI正常的男性中有21.6%、女性中有27.4%处于中心性肥胖状态. 结论 1993-2006年中国20~65岁成年居民腰围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随着腰围的增大,中心性肥胖率也呈现逐年增加,男性腰围及中心性肥胖率的增长幅度高于女性;只有控制成年人腰围和中心性肥胖率过快增长,才能有效地控制与肥胖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腰围身高比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寻找腰围身高比预测代谢综合征的最佳切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进行体检的343名人员,体检项目包括腰围、身高、体质量、血压、实验室检查(包括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T测定腹腔内脂肪面积。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到腰围身高比预测代谢综合征的最佳切点。结果 .343名体检者中共检出19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总患病率为56.8%,其中男性患病率为70.2%(127/181),女性患病率为42.0%(68/162)。在ROC曲线分析中,男性腰围身高比预测代谢综合征的曲线下面积为0.664,女性为0.673,男性及女性腰围身高比预测代谢综合征的最佳切点值分别为0.543 0(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44.4%)和0.568 3(敏感度为86.8%,特异度为46.8%)。结论 泉州地区人群腰围身高比预测代谢综合征的最佳切点值男性为0.543 0,女性为0.568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