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脏性猝死以冠心病为最多见,占60~80%,而非冠心病性心脏性猝死虽为数较少,但病因范围甚广也是难于防治的问题,现就我室收集的14例尸检资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病因可分为两大类:1.心脏本身的病变,2.心外疾患和因素影响到心脏。前者可称为心源性心脏性猝死,后者可称为非心源性心脏性猝死。本文仅就非心源性心脏性猝死的病因,综述如下。一、神经与精神因素王氏与吉村报告猝死的病因均以心血管  相似文献   

3.
心源性猝死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诱发因素、发生规律、心电图显示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遇到的死亡患者中符合心源性猝死标准的39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冠心病30例,占76.9%;心肌病5例,占12.8%;心律失常4例,占10.3%。结论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即刻现场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抢救是生命复苏成功的关键,探讨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措施是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邹晖  李晓杰  王欣  蔡胜男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604-1605
目的 探讨血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心脏性猝死的关系.方法 收集8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冠心病心脏性猝死分为观察组(冠心病心脏性猝死组)和对照组(冠心病非猝死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男性、女性的血UA、hs-CRP水平分别为(444.06±36.44.) μmol/L、(7.29±0.57) mg/L、(399.25±9.91)μmol/L、(6.56±0.38)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9.40±25.78) μmol/L、(1.04±0.11) mg/L、(209.90±29.87)μmol/L、(1.22±0.31)mg/L(t=-15.49、-47.71、-26.90、-47.92,均P<0.01).两组同性别间LDL-C、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4、-1.54、-1.06、-1.33,均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心脏性猝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入住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60例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导致猝死发生的临床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在导致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所有临床病因中,有40%的患者为冠心病导致心源性猝死,13.33%的患者是由于高血压心脏病导致发生的心源性猝死,6.67%的患者是由于风湿性心脏病导致发生的心源性猝死。有60%的患者发现合并患有心力衰竭。结论导致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有心脏病、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压等,必须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因素予以重视,对病因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制定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更有效的减少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30例老年心脏性猝死(下称心性猝死)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病因、诱因、先兆症状和预防措施等。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1986年6月至1991年6月,我院内科有46例猝死,其中心性猝死36例。60岁以上老年心性猝死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 (二)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合乎下述诊断标准,即健康人或病情稳定的病人,因心脏原因在症状发作后6小时内死亡为心性猝死。对伴有心衰、休克未能纠正及属于终末期病人,发生心脏骤停者未予列入。 (三)病因:冠心病10例,冠心急性心肌梗塞(AMI)13例,高血压心脏病2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原因,便于指导临床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3年9月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48例,分析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及时间过程。结果 48例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主要有冠心病17例(35.42%)、扩张型心肌病7例(14.58%)、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12.50%)及风湿性心脏病5例(10.42%)。患者心源性猝死主要发生于病情恶化6h以内,约45例(93.75%)。结论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容易出现院内心源性猝死,患者往往在病情恶化后6h内死亡,需要密切关注该类住院患者的病情进展,并进行有效监护和及时抢救。  相似文献   

8.
邱赟 《江西医药》2012,47(9):829-832
在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为54.4万,平均每分钟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院外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不及15%,患者即使被及时送进医院,存活率也不及20%.因此理想的危险分层技术,以便能近早识别可能发生猝死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无创技术对于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诱发因素、发生规律、心电图显示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遇到的符合心源性猝死标准的42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冠心病34例,占79.1%;心肌病4例,占9.3%;心律失常5例,占11.6%。结论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即刻现场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抢救是生命复苏成功的关键,探讨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措施是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心脏性猝死病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SCD)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美国每年约有40万人发生SCD,其中80%为冠心病(CHD)猝死[1].减少SCD对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为探讨SCD的发病特点、危险因素与预防,对6年内发生的78例SCD病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具有预测猝死价值的一些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性猝死是许多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各种病因引起的心力衰竭的一个常见结局,但其中5%以上的患者心脏结构正常称为原发性电疾患(primaryelectrical disorders)。多数原发性电疾患可出现一些心电图改变,认识这些改变,及早作出适当的处理,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可造成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全世界每年约发生SCD 900万例,我国每年发生SCD 150万例[1]。因此,重视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防治,优化其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46例,现将其疗效报告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7例心脏性猝死病人进行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 1981年10月至1992年10月,我院内科心脏性猝死病人17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各种心脏病患者,住病情稳定或临床症状已明显改善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变化,并在6小时内死亡青为心脏性猝死。17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17例中,冠心病5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分析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方法56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心室晚电位、影像技术、动态心电图、彩色超声及心脏运动负荷试验和采取实验室尸体解剖检查等来判断患者可能发病的原因。结果患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粥样硬化)(78.57%)、心室肥厚(67.86%)、急性心力衰竭(58.92%)和瓣膜心脏病(48.21%)的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几率比较高,尤其是冠心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率占首位,其比率达78.57%。结论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原因复杂,要根据患者病史及详细的检查才能确诊,但因其具有发病速度快、出人意料和自然死亡的特点,所有应多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5.
<正>冠心病患者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导致心脏性猝死,从而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对有可能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评估对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极为重要。近年来,无创性指标Tp-Te间期和缺血性J波对于预测冠心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Tp-Te间期和缺血性J波的变化及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行PCI术的11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84例,女性32例,年龄3788岁,平均(60±11)岁。根据病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75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8例,糖尿病8例,糖尿病和高血压11例;急性心  相似文献   

16.
<正>心脏性猝死(SCD)是指突发的、不可预料的、在症状出现1h之内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和难以预料的特点。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40万人死于SCD,占猝死总人数的88%,而且是20~60岁男性的首位死因[1]。我国SCD的发生率为每年41.84/10万(0.04%),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发生SCD54.4万例,每天将近有1490名患者死于SCD。即使在美国,SCD抢救成活率仍<5%[2]。多数SCD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7.
心脏性猝死半数以上是冠心病所引起,甚至有人报导可占心脏猝死病例的80~90%。为进一步研究猝死的发病情况和防治措施,我市组织了天津医学院附属医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将发病后6h内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定为猝死。但多数心脏病专家主张将发病后1h内死亡定为猝死。由于心血管痰病,尤其冠心病所致的猝死别称为心脏性猝死。本将1975年10月至1995年10月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性猝死2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源性猝死(SCD)是突发性的不可预测死亡,表现为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和生存率低、预后差的特点。现心源性猝死逐渐年轻化,探索青年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了解其临床症状及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可以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SCD患者的生前高危因素加以分析警示临床医生,对有类似高危因素的患者,予以重点关注,及早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SCD的发生.方法 选择1996年7月至2016年1月确定为SCD的患者39例,搜集整理该39例SCD患者的家族史、不良习惯、既往病史及相关临床资料,加以分析.结果 该组39例SCD患者中,冠心病患者居首位15例(38.46%)、高血压病8例(20.51%),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4例(10.26%)、冠心病合并糖尿病4例(10.26%)、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2例(5.13%)、扩张型心肌病2例(5.13%)、风心病1例(2.56%)、既往体健3例(7.89%).39例患者SCD风险因素分别为:频发室早9例(23.08%),Q-T间期延长6例(15.38%),心率变异性降低和窦性心率震荡各为4例(10.26%),室速3例(7.69%),T波点交替、心室晚电位、心绞痛剧烈、心肌梗死、心脏明显增大、心衰各为2例(分别5.13%),等,预激综合征1例(2.56%).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以频发室早、Q-T间期延长、心率变异性降低、窦性心率震荡、室速风险最高.结论 对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予以重点关注,针对不同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