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1990年以来我院手术治疗食管瘤182例,其中60例采用胃食管舌状吻合、胃底成形术。未发生吻合口瘘及狭窄,术后病人随访3~6个月,未见返流症状。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35~76岁。食管胸下段癌21例,贲门癌16例,食管胸中段癌18例,食管胸上段癌5例。经左胸入路一切口55例,经右胸左颈腹正中入路3例,经左胸颈入路两切口2例。采取胃食管主动脉弓下吻合37例,主动脉弓上吻合18例,颈部吻合5例。1.2 手术方法1.2.1 左胸后外侧切口经第7肋床进胸游离食管切除肿瘤,打开隔肌,游离胃,根据瘤体的大小部位及切除范围,可切除食管行主动脉弓上、弓下或颈部吻合;1.2.2 经右胸腋下直切口第6肋间进胸游离肿瘤及胸段食管  相似文献   

3.
近16年中施行食管、胃贲门部癌手术治疗414例,手术切除率为90.5%。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4例,占3.7%。其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1岁。食管癌Ⅱ期4例,Ⅲ期8例,Ⅳ期2例。吻合口瘘发生时间多为术后7~14d,颈部吻合口瘘4例,胸内吻合口...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胃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及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过程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治疗的7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方法为:切除病变缝闭胃残端。于胃后壁,切开正三角形两侧边浆肌层,游离成“∨”形浆肌层瓣,纵行切开“∧”形游离食管前壁肌层,切开胃三角形底边黏膜,与食管黏膜做吻合后,将胃后壁“∨”形浆肌层瓣与食管“∧”形肌层瓣缝合。食管后壁全层与剩余胃黏膜层吻合。上提吻合口周围的胃壁,使浆肌层瓣突入食管腔内,包套重塑His角。术后随访并观察食管胃反流、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围手术期2例死亡,病死率为2.63%(2/76),其余7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年,有反酸症状者1例,占1.35%(1/74),行X线钡餐透视检查未发现钡剂明显反流;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改变。其余73例(98.65%)患者无症状,行X线钡餐透视和纤维内窥镜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结论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具有明显的抗反流、防止吻合口狭窄作用,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及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过程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治疗的7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方法为:切除病变缝闭胃残端.于胃后壁,切开正三角形两侧边浆肌层,游离成"∨"形浆肌层瓣,纵行切开"∧"形游离食管前壁肌层,切开胃三角形底边黏膜,与食管黏膜做吻合后,将胃后壁"∨"形浆肌层瓣与食管"∧"形肌层瓣缝合.食管后壁全层与剩余胃黏膜层吻合.上提吻合口周围的胃壁,使浆肌层瓣突入食管腔内,包套重塑His角.术后随访并观察食管胃反流、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围手术期2例死亡,病死率为2.63%(2/76),其余7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年,有反酸症状者1例,占1.35%(1/74),行X线钡餐透视检查未发现钡剂明显反流;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改变.其余73例(98.65%)患者无症状,行X线钡餐透视和纤维内窥镜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具有明显的抗反流、防止吻合口狭窄作用,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预防和减少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采用可吸收缝合线做单层(全层)宽边连续吻合。结果468例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结论食管胃吻合用可吸收线单层(全层)宽边连续吻合,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可有效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食管后壁套入、前壁斜形食管胃吻合术。方法 采用食管后壁套入、前壁斜形食管胃吻合术治疗158例食管癌患者 ,其中胸内吻合 53例 ,颈部吻合 10 5例。结果  158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2例 ,占 1.3 % ;无一例吻合口狭窄。随诊结果满意。结论 食管后壁套入、前壁斜形食管胃吻合术治疗食管癌 ,并发症少 ,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食管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35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异型增生。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前后病理结果,并对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和处理。结果 35例患者共切除病变42处,其中首次完全切除40处,占95.24%。术后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轻度异型增生7处,中度异型增生16处,重度异型增生19处。手术前后病理结果相符者37处。术后发生出血10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或好转,未发生一例食管狭窄、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1例患者发现食管新发病灶1处,经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治疗胃食管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术前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为异型增生的病变均应及时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抗反流的解剖生理是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膈食管韧带、膈肌和胃底与食管问的锐角(His角)的调节作用。由于食管、贲门癌术后食管胃的解剖关系发生变化,手术将部分食管切除.胃被管状缝合后由腹腔上提至胸腔成为胸腔内胃、胸胃与残留食管之间成为共同腔。这些手术创伤和移位导致上述抗反流机制的破坏,术后不可避免的出现反流现象。胃食管反流在手术期可以引起患者误吸、窒息,抢救不及时可以引起死亡。远期损伤可以引起反流性食管炎(占14.2%)、溃疡、出血,吻合口狭窄、复发等,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自2001年元月份以来,我们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对48例此类病人进行随访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常廷民  李贞娟  张利利  李秀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95-2896,2898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切除治疗食管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比较120食管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内镜和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以平滑肌瘤多见,而胃底、胃体部间质瘤多见,胃窦病变性质较为多样化。患者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相比较,食管部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较高,但胃窦部隆起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较低。表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有较好的诊断和治疗作用。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不仅能为食管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提供有效的病理诊断,而且还能较好地切除病变组织,对食管胃黏膜下病变有较高的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胎盘植入保守性手术治疗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 《医疗保健器具》2010,17(10):86-87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保守性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剖宫产术中发现的23例胎盘植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楔形切除,6例局部"8"字缝扎,9例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宫颈组织。所有患者术后予米非司酮150mg口服,无1例发生晚期产后出血。结论应重视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大多数胎盘植入患者可行植入病灶切除术,保留子宫。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放射治疗加光动力疗法长期生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放射治疗合并光动力疗法对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长期疗效。方法  1991年 10月至 1992年 12月 ,60例中晚期食管鳞癌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3 0例 ,常规体外放射治疗DT60 -66Gy/6-7周 ;综合组 3 0例 ,体外放射治疗同对照组 ,当DT40Gy/4周时加用光动力疗法 (PDT)。血卟啉衍生物 (HpD)按 5mg/Kg的剂量静脉滴注 ,48h、72h后在胃镜直视下对食管病变部位分段各行一次光照。波长为 63 0nm的红光 ,输出功率 40 0~ 5 0 0mW /cm2 ,每段光照时间 15min。结果 全部病人随访满 10年 ,60例中失访 3例 ,随访率 95 0 %。对照组和综合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16 7%、2 9 9%,10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16 7%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 放射治疗加光动力疗法优于单纯放射治疗 ,可明显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新农合食道癌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从山东省某县新农合数据库中抽取2006~2010年食道癌506例住院病历,采用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住院费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份食道癌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变化趋势不一,但日均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医院级别、住院天数、是否术后、年龄是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论 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患者正确就医;应加强对大医院医疗行为的监管,促使住院费用逐步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皮肤转移癌发生规律。以利正确诊断。方法 收集、复习和分析108例皮肤转移癌病例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 108例中男65例,女43例,发病年龄平均49.8岁,发生部位依次为腹部,胸部。肩背部,腰臀部,头颈部,四肢,会阴,外阴及全身,患者出现皮肤肿块到就诊的时间平均为3.5个月;皮肤转移癌出现在原发瘤诊断后平均16.2个月;肿瘤最大直径以2-5cm常见,常见原发癌部位男性为肺,大肠,胃,原发部位不明和食道;女性中依次为乳腺,大肠,卵巢,肺和原发部位不明。结论 与癌发病率一致。高发癌出现皮肤转移率高;皮肤转移癌出现在原发癌附近皮肤处较多;有癌症史患者出现皮肤结节应怀疑皮肤转移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在实施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简称"两癌")检查项目工作中的做法、体会、探讨广大农村妇女受益最大化。该县当年检查出子宫颈原位癌7例、早期浸润癌7例,患病率47/10万;乳腺癌2例,患病率96/10万。作者提出"两癌"检查应常规化、制度化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改良的自主导入式Foly管法食管异物取出术在食道异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门诊收治的误吞圆形异物的患儿42例,采用改良的自主导入式Foly管法食管异物取出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42例患儿中36例成功取出异物,成功率85.71%,且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自主导入式Foly管法食管异物取出术操作更安全、简便、患儿依从性好,操作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黄伟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875-1876
目的分析婴幼儿接种卡介苗(BCG)后淋巴结异常反应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9月间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30例接种BCG后淋巴结异常反应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儿均于接种BCG3-6个月后接种侧腋下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胸片与血沉正常,PPD试验(+),均无全身结核中毒症状。结果 20例淋巴结直径≤4 cm的患儿仅给予异烟肼口服或加环形封闭治疗2-3个月痊愈;另3例淋巴结〉4 cm者行手术摘除。5例淋巴结化脓者在口服异烟肼治疗的同时,行穿刺抽脓、冲洗及并注入链霉素和异烟肼治疗,3-4周均痊愈。另2例有破溃者经切开排脓,冲洗、使用蘸有利福平粉的凡士林纱条引流及5%异烟肼软膏外敷治疗后痊愈。结论提高接种BCG的技术、接种质量和恰当处理BCG接种后的淋巴结异常反应,是预防与降低BCG接种后淋巴结异常反应发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地理环境因素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收集了湖北省78个县(市)的1971~1973年食管癌死亡率资料以及各县(市)地形,地貌、气象、土壤、地质及地球化学元素方面的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食管癌的地理环境因素进行综合的研究。结果:四个因素:变质岩、锌、铜、铬入选回归方程。提示这四个因素与食管癌死亡率的联系值得注意。其在食管癌病因学方面的意义应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同期DDP+5-FU方案化疗对食管鳞癌的疗效,及近期和远期毒性。方法44例符合标准的食管鳞癌,应用随机法分为同期放化疗组22例(放化组)和单纯适形放疗组22例(单放组)。放化组全程适形常规分割照射,6周完成,每天1次,每次2.0 Gy,每周5次,30分割,总剂量60 Gy。同期化疗开始于放疗的第1天,采用DF方案,每28天重复,共2周期。单放组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60 Gy,总治疗时间6周,同放化疗组。结果1年局控率放化组显著性优于单放组,P=0.014;而1年无远地转移率和1年总生存率无差异。同期放化疗的急性反应主要是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和厌食,大部分较轻微易于临床处理。食管和肺晚期反应并不多见,除1例Ⅳ级食管反应外,其余均为I、II级。结论同期放化疗较单纯适形放疗显著提高了局控率,显示了提高总生存率的趋势,而未能显著性减少远地转移率。其近期和远期毒性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皮下埋植术引起子宫异常出血的方法。方法将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本站就诊的病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妈富隆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求偶素治疗,比较两组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及有效率。结果妈富隆治疗组显效28例,占70.0%,有效12例,占30.0%;对照组显效17例,占42.5%,有效20例,占50.0%,无效3例,占7.5%。控制出血时间及完全止血时间治疗组显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为25.23h、48.93h;对照组分别为37.56h、68.17h。结论观察组应用妈富隆对皮下埋植术后引起子宫异常出血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能够迅速止血,副作用低.恢复生理周期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