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功率微波(high-power microwave,HPM)照射后感光细胞中膜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探讨HPM的损伤机制。方法选取大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外节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图谱酰胺Ⅰ带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各吸收峰进行定量分析,观察HPM照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改变情况。结果 HPM照后外节出现了膜蛋白二级结构吸收峰的位移和吸收值的改变。结论 HPM照射可使视网膜感光细胞的膜蛋白质构象发生改变,导致蛋白质结构稳定性下降和蛋白生物功能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HPM)单次辐照对动物视网膜病理结构的影响,为HPM安全防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HPM效应模拟源以远场平面波(平均功率100mW/cm2)进行单次照射,通过病理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研究HPM单次照射对大鼠视网膜结构的效应。结果 HPM单次照射后视网膜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并伴有部位特异性,视网膜各层生物膜结构亦存在破坏。结论所用剂量范围内的HPM单次照射可导致动物视网膜损伤,生物膜结构是HPM损伤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高功率微波(HPM)在不同条件下长期多次辐照对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HPM安全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大鼠随机分成辐照组(G1、G2、G3组)和对照组(G0组),HPM效应模拟源以远场平面波方式在3个不同平均功率(25、50和100 W/m2)条件下每天辐照6 win,持续辐照1个月,并在照后不同时间点通过组织病理切片和视网膜电流图(ERG)的方法检测HPM对视网膜结构和视功能的生物效应.结果 病理染色显示各辐照组在HPM照后1个月视网膜损伤较重,照后6个月依辐照剂量不同可出现视网膜局部的修复或反应性增生;ERG显示各组照后的b波幅值与照前相比有所降低,但G1组在照后2个月后可恢复,而G2和G3组直至照后6个月才恢复至照前水平.结论 实验所用剂量范围内的HPM重复辐照可以对动物视网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生物效应,并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功率微波(HPM)急性辐照后,家兔视网膜组织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蛋白表达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以及CNTF的分布,寻找HPM急性辐照后CNTF蛋白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以及半定量检测的方法检测90 W/cm^2、15 min辐照后0、3、6、12、24、72 h各个不同时相点家兔视网膜组织CNTF的蛋白表达变化及分布。结果CNTF在视网膜全层均有表达,主要分布于视网膜组织的细胞膜和胞浆中,而胞核染色不明显。CNTF蛋白表达在HPM辐照后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辐照后即刻下降约14%,而在6 h表达上调22%,并达到峰值水平,随后维持在对照水平。结论HPM急性辐照能即刻影响家兔视网膜CNTF蛋白的表达,其表达量与损伤时间之间存在时效关系。HPM辐照引起的CNTF表达变化可能参与了微波辐照所致的家兔视网膜组织损伤,为利用外源型CNTF治疗微波辐照所致的家兔视网膜组织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功率微波(HPM)单次辐照对动物视网膜功能的生物效应,为我国HPM安全防护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S波段HPM效应模拟源以远场平面波(平均功率100mW/cm2)进行单次照射,G1组照射10min,G2组照射20min,并在照后多个时间点,进行体温、视网膜电图测定和眼底检查。结果 HPM单次照射后可出现动物体温和ERGb波幅值一过性升高以及眼底充血等暂时性血管反应,并可于照后1~3d恢复正常。体温和ERGb波幅值的变化在两个照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定条件下的HPM单次照射可导致动物视网膜功能改变,这可能是机体对HPM的一种应激性反应,有助于损伤的修复,并可作为损伤早期的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6.
微波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波的参数复杂,不同频率和功率的微波生物效应不同,对中枢神经系统最显著的影响是对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损害。但微波损伤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基因表达、神经递质和信号转导异常有关。微波与脑肿瘤的关系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突触囊泡相关蛋白如突触素I(synapsinI),囊泡相关膜蛋白-2(vesicl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2,VAMP-2)和突触融合蛋白(syntaxin)以及突触囊泡蛋白(synaptophys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30mW/cm^2微波辐射Wistar雄性大鼠,于辐射后6h,1,3和7d取材,通过免疫蛋白印迹检测大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突触素I,VAMP-2,突触融合蛋白和突触囊泡蛋白表达的改变;采用免疫共沉淀检测VAMP-2和突触融合蛋白相互作用的改变。结果30mW/cm^2微波辐射后皮层突触素I于辐射后3d表达减少(P〈0.01);海马突触素I表达1d增加,3d减少,7d又增加的波动(P〈0.01)。皮层和海马突触囊泡蛋白于辐射后7d表达增加(P〈0.01),VAMP-2和突触融合蛋白于辐射后7d内表达均降低。VAMP-2和突触融合蛋白相互作用在皮层于辐射后3d减弱,而海马于辐射后7d内明显减弱(P〈0.01)。结论微波辐射可引起大脑皮层和海马突触囊泡蛋白表达异常,进而影响突触传递功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频率为0.3~300GHz的微波被广泛应用于通讯、医疗、工业等领域,微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国内外关于该领域的研究文献,综合评述了微波的特性及近年来有关微波对神经系统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微波生物效应对中枢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生物效应对中枢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谢燕综述宁竹之审校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劳动卫生教研室630038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中枢神经系统是机体对微波作用甚为敏感的系统之一。人们用不同频率的连续波、脉冲波,从条件反射和行为,自发或诱发脑电活动,神经内分泌...  相似文献   

10.
高功率脉冲微波辐射对大鼠脑结构及功能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高功率脉冲微波辐射对大鼠垂体功能和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100,200 mW/cm2强度辐照54只雄性Wistar大鼠,辐照后6,24和48 h活杀大鼠取材.采用放免、电镜等方法,研究微波辐射对大鼠垂体、血浆前阿黑皮素原(POMC)衍生肽含量的影响和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特点.结果 高功率脉冲微波照射后6 h,大鼠垂体β-内啡呔(β-Ep)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浆β-Ep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显著升高(P<0.01).海马超微结构观察,100 mW/cm2辐射后48 h组表现为核变形,胞浆空化,线粒体肿胀.200 mW/cm2 辐射后6 h组,表现为核变形,核膜粗糙,线粒体空化;48 h组表现为核膜破裂,染色质溶解,线粒体嵴缺失.结论 高功率脉冲微波辐射可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下丘脑-垂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热应激大鼠可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的功能,提高对热应激刺激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波辐射对家兔小脑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家兔给予平均功率密度为90mW/cm2的微波持续辐射30min,测定辐射后的即刻肛温并计算比吸收率值,检测辐射后各时相点小脑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90mW/cm2微波30min辐射后,即刻家兔肛温升高(2.98±0.29)℃,SAR值为(5.75±0.26)kcal/kg;同期对照组家兔的肛温无变化。辐射组家兔辐射后小脑组织形态结构损伤以蒲肯野细胞萎缩变形和颗粒细胞排列紊乱为主。[结论]90mW/cm2微波辐射30min能使家兔机体产生明显热效应,并损害小脑组织正常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高功率微波的特点,分析了HPM对电子医疗设备的破坏机制和作用效应,探讨了军用医疗设备的HPM加固方法,并初步研究了医疗设备对抗HPM的有效防护措施,以保证在未来信息化高功率微波武器作战的环境下军用医疗仪器正常工作,发挥其生命体参数监测和临床救治的作用,为军事作战的获胜提供重要的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电磁辐射后JAK/STAT信号通路中JAK家族(JAKs)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与小胶质细胞活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90mW/cm2的电磁波一次辐照大鼠20min,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脑区小胶质细胞GSA-IB4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检测JAKs家族蛋白质在海马脑区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电磁辐射后3h至24h大鼠海马脑区小胶质细胞GSA-IB4表达明显增高;Jak1、Jak2、Jak3蛋白磷酸化水平在电磁辐射后都有所升高,Jak1于辐照后即刻开始升高,12h达到峰值,而Jak2磷酸化水平在辐照后即刻就达到峰值,并且24h内都维持在较高水平,Jak3仅在辐照后3h以内明显升高,72h后所有Jak家族成员蛋白磷酸化水平恢复至正常。结论 电磁辐射可明显诱导海马脑区小胶质细胞活化,JAK/STAT信号转导系统的Jak1,Jak2,Jak3磷酸化水平出现不同形式的升高,表现为差别激活,三条JAK/STAT信号通路在电磁辐射致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可能具有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与微波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联用氦-氖激光和微波照射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微波照射治疗,治疗15d后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8.3%和3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愈后2周随访观察,实验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3%和3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氦-氖激光联用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可提高疗效,且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波辐射对家兔小脑神经元蛋白激酶C转位和激活的影响。方法 30只二级日本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微波辐射组(包括辐射后0、3、24和72 h等四个时相组)。辐射组给予平均功率密度为90mW/cm2的S波段微波持续辐射30 min,测定辐射前和辐射后即刻家兔的肛温并计算比吸收率值;改良的TaKai法分别检测小脑神经元胞膜和胞浆中PKC的活性变化。结果 微波辐射后0 h家兔肛温升高2.41℃,SAR值为4.65kcal/kg;小脑神经元胞浆中的PKC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而胞膜中的PKC活性在微波辐射后0 h显著降低。结论 90 mW/cm2微波辐射30 min可导致家兔机体产生明显热效应,并抑制小脑神经元中PKC的转位和激活。  相似文献   

16.
模拟微波职业暴露对大鼠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模拟微波职业暴露剂量(平均功率密度值是5W/cm2)对SD大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免疫对照组、辐照组、免疫辐照组。辐照组的大鼠用5W/cm2微波每天辐照1h,连续辐照60d。免疫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绵羊红细胞抗原,刺激其产生免疫应答。各实验组大鼠测定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血清中总补体活性、定量溶血分光光度实验、血液中淋巴细胞总计数、血清中抗体IgG、IgM含量。结果 1、先天性免疫系统:辐照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较其对照组增高,而免疫辐照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较其对照组下降。长期辐照组和免疫长期辐照组血清中总补体活性都较其对照组升高。2、适应性免疫系统:辐照组和免疫辐照组的抗体生成细胞生成抗体能力较其对照组显著降低。血清抗体IgG、IgM含量显著减少。血液淋巴细胞总数无改变。结论 5W/cm2微波职业暴露可损伤大鼠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持移动电话微波辐射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90名某企业员工使用手机后进行心电图检查,另选择38名不使用或极少使用手持移动电话员工为对照组。结果心电图各单项结果接触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接触组总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接触组P-R间期及Q-T间期均高对照组(P〈0.05),结论手持移动电话微波辐射可使心电图总异常率增高,因此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潜在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