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雷公藤单体体外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Zhou YX  Huang YL  Xu QN  Ye M  Sun CF  Zhou D 《癌症》2002,21(10):1106-1108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发现雷公藤具有抗肿瘤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雷公藤单体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通过MTT法测定3种雷公藤单体(甲素,红素和WilforolA)对胶质瘤细胞株SHG44,C6,U251的体外抑制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对SHG44胶质瘤细胞中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公藤二萜类单体雷公藤甲素对胶质瘤细胞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雷公藤三萜类单体中红素的抑制作用次之,两者均使SHG44细胞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下降。结论: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对胶质瘤细胞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与促进Bax表达,抑制Bcl-2表达,导致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单体体外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雷公藤单体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 MTT法测定 3种雷公藤单体 (甲素、红素和 Wilforol A)对胶质瘤细胞株 SHG4 4、C6、U2 5 1的体外抑制作用 ;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后 SHG4 4胶质瘤细胞 bax、bcl- 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雷公藤二萜类单体雷公藤甲素对胶质瘤细胞有极明显的抑制作用 ;雷公藤三萜类单体中红素的抑制作用次之。两者均使 SHG4 4细胞 bax表达增加 ,bcl- 2表达下降。结论 :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对胶质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作用与促进 bax表达、抑制 bcl- 2表达 ,导致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以及对SU-MO依赖性特异泛素E3连接酶(RNF4)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处理NB4细胞,测定细胞生长曲线;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 V/PI双染、荧光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RNF4 mRNA表达.结果:雷公藤红素能够显著抑制NB4细胞的增殖,雷公藤红素对NB4细胞处理48h的细胞半数抑制浓度为0.854±0.035 μmol/L;0.5 μmol/L和1μmol/L雷公藤红素处理NB4细胞48小时后均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0.1μmol/L雷公藤红素可使NB4细胞中的RNF4mRNA水平上调约60%.结论:雷公藤红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有明显的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可能通过与RNF4相关的信号通路达到抗白血病作用,这为临床应用雷公藤红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红素抑制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Huang YL  Zhou YX  Zhou D  Xu QN  Ye M  Sun CF  Du ZW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5):429-432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雷公藤红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株(ECV)增殖的影响,观察雷公藤红素对ECV迁移实验和小管形成实验的作用,以及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体内实验采用Matrigel plug方法。结果:雷公藤红素可明显抑制ECV的体外增殖,IC50为1.33μg/ml;可抑制ECV的迁移和小管形成,并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同时具有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和Matrigel plug中的血管新生的作用。结论:雷公藤红素具有明显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有可能成为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人前列腺癌(PCa)细胞生长、凋亡及SUMO特异蛋白酶1(SUMO-specificproteases 1,SEN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和LNCaP进行雷公藤红素处理,通过测定细胞生长曲线,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仪分析和实时定量PCR,检测雷公藤红素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凋亡及SENP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能够显著抑制PCa细胞的生长,并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雷公藤红素能够诱导PCa细胞凋亡,1μmol/L雷公藤红素处理24h诱导14.8%的PC-3细胞和23.2%的LNCaP细胞发生凋亡或死亡;雷公藤红素还能够降低PCa细胞中SENP1 mRNA水平,尤其是PC-3细胞。结论:雷公藤红素能够显著抑制PCa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表明雷公藤红素具有抗前列腺癌作用,雷公藤红素能够降低PCa细胞中SENP1 mRNA水平,揭示雷公藤红素可能通过SENP1相关信号通路达到抗前列腺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人前列腺癌(PCa)细胞生长、凋亡及SUMO特异蛋白酶1(SUMO-specificproteases 1,SEN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和LNCaP进行雷公藤红素处理,通过测定细胞生长曲线,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仪分析和实时定量PCR,检测雷公藤红素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凋亡及SENP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能够显著抑制PCa细胞的生长,并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雷公藤红素能够诱导PCa细胞凋亡,1μmol/L雷公藤红素处理24h诱导14.8%的PC-3细胞和23.2%的LNCaP细胞发生凋亡或死亡;雷公藤红素还能够降低PCa细胞中SENP1 mRNA水平,尤其是PC-3细胞。结论:雷公藤红素能够显著抑制PCa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表明雷公藤红素具有抗前列腺癌作用,雷公藤红素能够降低PCa细胞中SENP1 mRNA水平,揭示雷公藤红素可能通过SENP1相关信号通路达到抗前列腺癌作用。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红素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株增殖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增殖的机理。方法通过生长曲线、HE染色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雷公藤红素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体外增殖状况。结果在体外雷公藤红素能够明显抑制内皮细胞株ECV304增殖,低浓度(5μg/ml、10μg/ml和15μg/ml)的雷公藤红素主要引起血管内皮细胞S期受阻,高浓度(20μg/ml)同时还表现为细胞毒作用,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坏死。结论雷公藤红素通过阻碍DNA合成及细胞毒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靶向抑制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株THP-1、HL-60凋亡的作用,探讨FLT3异常表达在AML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FLT3靶向短发夹状干扰RNA (FLT3-shRNA)特异性下调THP-1、HL-60细胞中FLT3的表达。用Annexin V-FITC检测早期凋亡细胞比例,用 DNA Ladder检测细胞凋亡的特征条带,用TUNEL细胞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晚期形态学变化和比例,用流式细胞法(FCM)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用Annexin V-FITC检测FLT3-shRNA处理48 h的THP-1、HL-60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都有增加(P<0.01);两细胞株都检测到了凋亡细胞梯状条带(DNA Ladder);细胞周期都出现G0/G1期细胞比例的增加(P<0.01),S期细胞比例的下降(P<0.05)。另外在THP-1细胞TUNEL细胞原位杂交也观察到晚期凋亡细胞比例的明显增加(P<0.01)。结论shRNA介导的FLT3抑制可诱导THP-1、HL-60细胞凋亡,支持FLT3过表达具有抗AML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中硫氧还蛋白(Trx)的表达及与AML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观察Trx抑制剂二酰胺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为临床治疗AML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例AML患者和健康人,抽取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用Western blot法分析单个核细胞中Trx的表达,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二酰胺对单个核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形态学、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二酰胺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 AML患者Trx的表达率为75 %(15/20),在健康人中不表达。Trx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显著相关(χ2=9.375,P<0.05)。MTT法检测显示二酰胺对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4、48 和72 h的IC50值分别为98.26、47.53、8.34 mg/ml。形态学观察二酰胺作用于AML细胞后可见凋亡小体,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可见典型的DNA“梯”条带出现。结论 AML细胞Trx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二酰胺干预后AML细胞生长受抑甚至发生凋亡,其可能成为AML治疗的新药。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2(IL-2)作为机体免疫网络中最重要的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由活化的T或NK细胞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产生,在激活和维持免疫应答以及促进淋巴细胞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已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及试验性研究中,现就IL-2的抗肿瘤机制及其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苏淼 《白血病.淋巴瘤》2014,23(10):632-635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9~25 nt的单链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 3'端非翻译区结合引起mRNA的剪切、降解及翻译抑制,参与基因的转录后调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iRNA的异常表达可参与部分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表达调控,影响造血细胞的发育和分化,导致血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不同的miRNA表达谱与特异的遗传学异常及编码基因突变相关,能够为不同类型白血病的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依据.文章就近年来miRNA在伴不同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临床治疗以传统化疗为主,但疗效有限,部分患者因体能状态差及合并疾病而不能接受化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AML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对第60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报道的AML免疫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人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21例老年及89例中青年(<60岁)初治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白细胞(WBC)计数的不同进行老年人APL分组比较。结果 老年APL与中青年APL患者的性别(男女性别比 11 ∶10 对 47∶42)、治疗前的WBC(高白细胞比例:23.8 %比16.9 %)、骨髓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0.83±0.11 对 0.83±0.12)、诱导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71.4 % 对84.3 %)、达CR的天数[(35.7±10.1)d对(39.1±13.5)d]、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率(14.3 % 对 22.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52.4 % 对 34.8 %)及2年总生存率(72.7 % 对 80.0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APL患者诱导治疗过程中早期死亡率明显高于中青年APL患者(28.6 % 对 11.2 %)(P<0.05)。21例接受诱导治疗的老年患者中,5例为高白细胞型,16例为非高白细胞型,高白细胞组老年APL患者的DIC和早期死亡发生率分别为80 %、60 %,高于非高白细胞组(43.8 %、18.8 %),而CR率较低(40.0 % 对81.3 %)。结论 老年及中青年APL患者均具有较好的预后,高白细胞型诱导治疗疗效低于非高白细胞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6q-异常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和生物学特点。方法 报道2例伴有6号染色体长臂缺失(6q-)的AML,并对伴有6q-异常AML的有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患者分别诊断为AML-M1和AML-M2,均表达髓系抗原,不表达淋巴细胞抗原。染色体核型分别为:46,XX, del(6)(q21q25),t(4;7)(q10;q10)[3]/46,XX,del(6)(q21q25)[2]/46,XX[25]以及46,XX,del(6)(q23),t(7;11)(p15;p15)[5]/46,XX,t(7;11)(p15;p15)[9]/46,XX[6]。现有文献共报道了伴有6q-异常AML 28例(包括该组报道的2例)。大部分患者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6q-的断裂点广泛分布于q12-q27,但主要累及6q21-q23区域。总体看来,伴有6q-异常的AML对化疗效果差、生存期短。6q-异常克隆本身可能导致了AML的临床恶性过程。AML患者出现6q-,可能与6号染色体长臂上myb以外癌基因的激活或抗癌基因的丢失有关。结论 AML伴有6q-异常很少见,具有自身的生物学特点,临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每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第53届ASH会议共有887篇有关AML的论文,其中不少涉及AML的临床研究方面,就AML治疗方案的优化、老年AML的治疗及AML的靶向治疗等方面的亮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iRNA-618(miR-618)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618在THP-1细胞和健康人外周血分离的单核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构建过表达miR-618质粒载体,以空载体作为阴性对照,将二者分别转染THP-1细胞,设定为miR-618过表达组和阴性对照组。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THP-1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采用TargetScan软件预测miR-618靶基因,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对其进行验证。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iR-618过表达组或阴性对照组的THP-1细胞和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预测的miR-618靶基因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PCR结果显示,与健康人外周血分离的单核细胞相比,THP-1细胞中miR-618表达量低(P<0.05)。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miR-618过表达组THP-1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转染0、24、48、72 h细胞吸光度值:0.20±0.03比0.20±0.03、0.28±0.02比0.35±0.03、0.34±0.03比0.43±0.04、0.39±0.02比0.53±0.05,均P<0.05),细胞晚期凋亡率升高[(27.1±0.1)%比(14.9±0.1)%,t=2.13,P=0.03]。TargetScan软件预测miR-618靶基因为ARPP19。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转染野生型ARPP19基因质粒+miR-618基因质粒组的THP-1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转染野生型ARPP19基因质粒+miR-618空载质粒组(0.170±0.003比0.100±0.004、0.100±0.001,均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miR-618过表达组THP-1细胞ARPP19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而两组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ARPP19蛋白表达水平相近。结论miR-618可能通过抑制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ARPP19的表达而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蛋白C(PC)在急性白血病(A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AL合并DIC患者44例和健康体检者30名进行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检测,发色法底物检测抗凝血酶(AT)和PC活性。t检验比较组间凝血、抗凝血和纤溶指标之间的差异性;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各指标与DIC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L合并DIC患者PC活性为67.03±36.98,较对照组的99.53±46.20明显下降,其阳性率达86.36 %;PC与DIC评分呈负相关,与疾病的严重性相关。AL合并DIC患者中APTT、PT延长,D-dimer、Fbg升高, AT活性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L合并DIC患者存在凝血系统过度活化和纤溶系统异常状态,PC 可作为AL合并DIC的敏感指标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9.
庄韵  季鸥 《白血病.淋巴瘤》2016,25(12):760-76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具有特征性的t(15;17)(q22;q21)染色体易位,其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或凋亡,使APL成为第一种可以治愈的白血病。自噬是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代谢方式之一,最近有研究显示自噬在ATRA/As2O3诱导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可能影响APL对药物诱导凋亡作用的敏感性。因此,今后靶向自噬、调控自噬可能成为APL乃至于其他白血病治疗的一种新手段。对近年来自噬对APL的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