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司晋龙  黄凤琴  马钢  司增会 《天津医药》2005,33(7):466-466,i002
藏毛窦是皮肤内含有毛发的窦道,多见于肛门后正中线骶尾部,故称骶尾部藏毛窦(Coccygeal pilonidal sinus)。本病在欧美国家多见,近年我国此病发病率也明显上升。我院自2000年10月-2004年10月共收治骶尾部藏毛窦患者14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骶尾部藏毛窦又叫骶尾窦,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臀裂和骶尾部的感染性疾病,成人和青少年多见,男女比例为3∶1[1],其在骶尾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形成的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2],骶尾部藏毛窦脓肿切开引流术可使急性病例很快缓解,但不能根治,所以现在根治性方法主要为切除  相似文献   

3.
李刚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8):111-112
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1年收治的15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均反复发作骶尾部感染,4例在瘘道口内发现毛发,1例发现尾骨缺损。15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为异物性肉芽肿,随访时间12~24月,均无复发。结论尾部藏毛窦容易误诊,彻底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关键,同时注意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4.
潜毛窦(Pilonidal sinus)和藏毛囊肿(Plionidal cyst)统称为潜毛疾病,好发于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表现为慢性窦道或囊肿。骶尾部潜毛疾病是一种少见疾病,多见于白人,黑人及黄种人罕见。男性多见,虽在出生后可见此病,但大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病。本文结合2002年~2008年5月收治的7例病人,对潜毛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探讨,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窦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2009年本科收治的8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表现为骶尾部脓肿,反复破溃,经久不愈。查体:仅有1例患者窦口内见毛发,所有患者病灶周围与肛管间未触及条索状物。8例患者均行一期切除缝合术,随访6~24个月,均无复发。术后病理检查为真皮纤维结缔组织,并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藏毛窦疾病易误诊误治,术前应进行全面评估,彻底手术切除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减张缝合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采用减张缝合治疗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例Ⅰ期缝合切口的患者,3例3~5d后发现伤口红肿、积液,遂开放伤口待其自行愈合,其余2例Ⅰ期愈合;而减张缝合的20例患者都能慢慢地自行愈合。随访所有25例患者3个月~10年,目前暂未发现患者复发。结论减张缝合伤口对治疗骶尾部藏毛窦十分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3例尾部藏毛窦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毛窦是一种少见的皮肤上含有毛发的窦道疾病。这类窦道最常见于肛门后骶尾骨处背侧,称为尾部藏毛窦,多见于毛发旺盛的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罕见,男性多见。内藏有毛发是其特征,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反复发作。虽在出生后可见此病,但大多在20-30岁发病,  相似文献   

8.
我院1998年4月~2005年7月遇到2例藏毛窦,均经一期切除缝合后治愈,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1·1例1·患者男,18岁。因骶尾部反复肿痛、流脓水6个月于1998-04-06入院。曾以“脓肿”行切开引流术,术后创口经久不愈,反复流脓水。查体:患者肥胖,体重110kg,毛发浓密(多毛)。骶尾部正中臀沟处(距肛门15cm,尾骨上方10cm)见一直径1·0cm的外瘘口,有脓液溢出,周围皮肤红肿,窦道垂直深约3cm。直肠指诊未见异常。骶尾骨X线摄片未见骶尾骨缺损。诊断:骶尾部慢性窦道。入院后予静滴广谱抗生素,每天冲洗局部窦道后应用浸有庆大霉素的纱条填塞引流,术前一天晚上…  相似文献   

9.
孙杰  王琦 《安徽医药》2015,19(9):1763-1764
藏毛囊肿和藏毛窦统称为藏毛疾病,为发生在骶尾部臀间裂软组织内的一种慢性囊肿或窦道,引流不畅时呈急性脓肿表现,内藏毛发是其特征[1]。该病的高发年龄在青春期后20~30岁,男女比例约为3∶1,肥胖和毛发浓密者易患。藏毛疾病发病率低,但误诊率及复发率均高为其特点[2]。整理我院2005年1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7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藏毛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肌皮瓣修复瘫痪患者臀骶部Ⅳ期褥疮及窦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瘫痪患者臀布及骶尾部Ⅳ期褥疮及窦道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臀大肌、臀中肌、阔筋膜张肌肌皮瓣等肌皮瓣转移修复瘫痪患者臀部及骶尾部Ⅳ期褥疮及窦道24例36处,其中扩创前创面最小为5.0 cm×6.2 cm,扩创后创面最大为6.4 cm×8.5 cm,创面平均大小为6.0 cm×7.5 cm。结果瘫痪患者Ⅳ期褥疮及窦道24例36处肌皮瓣全部成活,3处肌皮瓣的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本组病例经6个月~10年随访均无复发。结论临床可常规应用肌皮瓣转移修复瘫痪患者臀部及骶尾部Ⅳ级褥疮及窦道。  相似文献   

11.
Pilonidal disease is a disease of young people, usually men, which can result in an abscess, draining sinus tracts, and moderate debility for some. It probably results from hair penetration beneath the skin, for reasons that are not totally clear. A pilonidal sinus in the sacrococcygeal region is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t infection, abscess formation, cellulitis, and fistulae. The infection is usually chronic and non-specific. However, few reports of granulomatous infection like tuberculosis and actinomycosis in pilonidal sinus have been observed. The presentation of tuberculosis in these sinuses may have wide forms, with atypical and uncharacteristic clinical picture, making it difficult to make a diagnosis preoperatively. This paper discusses about pilonidal sinus disease and tubercular infiltration in these sinuses.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in pilonidal sinus disease is elusive, necessitating a high index of suspicion. The literature on the tubercular affliction of pilonidal sinus is scant. Novel diagnostic modalities such as adenosine deaminase levels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can be useful in doubtful situations. Physicians should obtain a thorough history focusing on risk behaviors for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HIV) and tuberculosis. Treatment comprises of standard regimen of antitubercular medication and a modest surgical approach towards the sinus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藏毛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2例藏毛疾病相关临床资料。结果27例为藏毛窦,内见毛发;5例为藏毛囊肿,未见毛发。29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切口色泽黑紫,拆除切口部分缝合线,局部加强换药后痊愈。1例因术后活动不当,切口裂开,二次缝合创面,局部换药后痊愈。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27例为被覆鳞状上皮,部分淋巴细胞浸润,肉芽肿样组织,内见毛发。5例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血管扩张,并见少量炎细胞浸润。术后随访8个月-4年,未见复发。结论藏毛疾病容易误诊,术前应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后,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3.
藏毛疾病3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藏毛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2例藏毛疾病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27例为藏毛窦,内见毛发;5例为藏毛囊肿,未见毛发.29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切口色泽黑紫,拆除切口部分缝合线,局部加强换药后痊愈.1例因术后活动不当,切口裂开,二次缝合创面,局部换药后痊愈.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 :27例为被覆鳞状上皮,部分淋巴细胞浸润,肉芽肿样组织,内见毛发.5例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血管扩张,并见少量炎细胞浸润.术后随访8个月~4年,未见复发.结论 藏毛疾病容易误诊,术前应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后,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藏毛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2例藏毛疾病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27例为藏毛窦,内见毛发;5例为藏毛囊肿,未见毛发.29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切口色泽黑紫,拆除切口部分缝合线,局部加强换药后痊愈.1例因术后活动不当,切口裂开,二次缝合创面,局部换药后痊愈.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 :27例为被覆鳞状上皮,部分淋巴细胞浸润,肉芽肿样组织,内见毛发.5例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血管扩张,并见少量炎细胞浸润.术后随访8个月~4年,未见复发.结论 藏毛疾病容易误诊,术前应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后,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藏毛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2例藏毛疾病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27例为藏毛窦,内见毛发;5例为藏毛囊肿,未见毛发.29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切口色泽黑紫,拆除切口部分缝合线,局部加强换药后痊愈.1例因术后活动不当,切口裂开,二次缝合创面,局部换药后痊愈.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 :27例为被覆鳞状上皮,部分淋巴细胞浸润,肉芽肿样组织,内见毛发.5例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血管扩张,并见少量炎细胞浸润.术后随访8个月~4年,未见复发.结论 藏毛疾病容易误诊,术前应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后,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藏毛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2例藏毛疾病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27例为藏毛窦,内见毛发;5例为藏毛囊肿,未见毛发.29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切口色泽黑紫,拆除切口部分缝合线,局部加强换药后痊愈.1例因术后活动不当,切口裂开,二次缝合创面,局部换药后痊愈.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 :27例为被覆鳞状上皮,部分淋巴细胞浸润,肉芽肿样组织,内见毛发.5例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血管扩张,并见少量炎细胞浸润.术后随访8个月~4年,未见复发.结论 藏毛疾病容易误诊,术前应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后,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阿托品试验的监测,为临床手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06年3月~2011年8月的415例手术前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进行阿托品试验,静脉注射阿托品2.0 mg,1 min内注射完毕,观察15~20 min心电图变化.结果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415例,行阿托品试验阳性121例,阴性294例,阿托品试验阳性中装起搏器24例,其中〉60岁15例,21例装临时起搏器,3例装永久起搏器.结论 窦性心动过缓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更是增加了此类患者围术期的麻醉风险.阿托品试验是用以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的药物试验,是主要方法之一,可初步诊断术前心动过缓患者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能,指导临床术前是否安装起搏器,保证手术过程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探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的CT表现,提高该病诊断水平。方法对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腺样囊性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肿瘤原发于上颌窦6例,筛窦3例,鼻腔1例,均侵犯邻近骨壁及窦腔或眼眶。结果 10例患者鼻窦内见软组织影,窦壁骨质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或者筛孔样骨质破坏,窦腔轮廓消失。结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鼻腔和鼻窦内少见的恶性肿瘤,生长缓慢,症状隐匿,CT平扫和增强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以作为与其他鼻窦鼻腔恶性肿瘤鉴别点,但是不具有特异性,需依靠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骶尾部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骶尾部囊肿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周围脏器压迫症状,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诊,腔内B超及CT检查.囊肿完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未发生直肠瘘和肛门失禁.术后切口感染2例.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对骶尾部囊肿的诊断、定位及术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合理选择手术经路和手术方法是切除骶尾部囊肿的关键,术中应避免神经血管直肠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