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病人血中检出抗dsDNA抗体,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重要的标准,肾炎是此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疾病恶化前,抗DNA抗体水平常增高,并出现高亲合力的抗DNA。这些发现支持抗DNA是SLE发病机理的学说,但目前发病的精确机理尚不清楚。 SLE历来被认为是免疫复合物疾病的典型例子。抗DNA抗体与循环中的DNA形成免疫复合物,沉淀在肾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超过150种自身抗体,研究发现SLE病人血清有另一种重要的补体成分C1q的抗体,即抗C1q抗体.该抗体普遍存在于SLE病人血清中,并与肾脏受累有关,且抗体滴度增加提示肾炎复发.本文就抗C1q抗体在狼疮性肾炎(LN)诊断、随访、早期识别狼疮活动以及复发等方面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合并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构建风险评估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收治的146名SLE患儿的资料,分析合并LN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结果:(1)神经系统症状,血小板(PLT)、补体C3、补体C4下降,三酰甘油(TG)升高及抗dsDNA抗体阳性、抗核小体抗体阳性与LN有关;(2)神经系统症状、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TG是发生LN的独立危险因素;(3)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预测的灵敏度89.5%,特异度69.6%。结论:神经系统症状、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TG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儿童SLE合并LN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对LN早期诊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特征是靶向核的自身抗体的产生引起了多器官的广泛免疫病理损害。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则导致狼疮性肾炎( LN)的发生[1]。  相似文献   

5.
狼疮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狼疮肾炎(LN)是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内脏损害,是决定SLE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和狼疮性肾炎常用免疫抑制剂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为一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肾损害者称为狼疮性肾炎(LN),约占SLE的60%.SLE在国内并非少见,虽然在患者已发现许多免疫学异常,其发病机制中起主导地位的直接因素仍不十分明了.由于免疫调节异常导致自身耐受缺失,继之发生自身免疫效应;而免疫调节异常,细胞毒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减少,辅助性(CD4 )T细胞增多,活化的T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并刺激和激活自身反应性B细胞,使其增殖和分化,产生大量多种对抗核抗原的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多系统受累和血清中出现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60%~80%的SLE患者可有肾脏受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或伴肾衰竭,即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LN是我国最常见的继发性肾炎,有多种临床和病理类型,治疗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现就LN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一、狼疮肾炎治疗的演变和局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主要临床特征。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临床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诊断SLE时50%伴有肾脏损害,而在SLE整体病程中超过60%的成人和超  相似文献   

9.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以多系统、多脏器受累、以血管炎为临床特点的弥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到目前为止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检测己成为SLE诊断的必须指标。近年来,已在病人血清中检出抗ENA抗体、抗ds-DNA抗体、ANA和抗心磷脂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ENA可分为Sm、RNP、SS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与抗C1q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lupus erythematosus,SLE)活动性的关系以及在狼疮肾(lupus ephritis,LN)患者血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3例LN患者血清进行检测,以43例无肾炎临床表现的SLE患者做为对照组。同时将76例SLE患者按SLEDAI评分分为SLEDAI≥10分组与SLEDAI〈10分组两组,进行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与SLE活动度相关性的分析。结果:LN患者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与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SLE对照组(P〈0.01),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有较高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SLEDAI≥10分组,抗核小体抗体与抗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SLEDAI〈10分组(P〈0、01),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在SLEDAI≥10分组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与SLEDAI〈10分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分别以LN和SLEDAI作为因变量将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进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以LN作为因变量入选的自变量有,抗C1q抗体,抗Sm抗体(P〈0.05y,以SLEDAI作为因变量入选的自变量有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P〈0.05)。结论:在LN患者中,存在抗核小体抗体和抗C1q抗体的高表达,抗核小体抗体及抗C1q抗体在LN疾病中起较为重要作用。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是反映SLE患者并发肾脏损伤的重要指标,在LN诊断和判定其活动性方面有重要作用,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能较好的反映SLE病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