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平安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周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呼吸病学、传染病学专家,多年临证实践中,坚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诊治疾病,同时用药结合中药药理学知识,治疗上主张“和法”思想,对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疑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文章介绍周老辨治呼吸系统疾病的思辨过程,主要选取4个呼吸系统常见医案,医案中有四诊详细分析及周老独特的用药经验,每则医案后都有周老用药按语。周老认为生理上肺为娇脏,清虚而居高位,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与卫气相通,主一身之表,临证以咳嗽、发热、喘息等肺系病证多见,肺之气机升降失常为肺病总的病机纲领,因此,临床选方用药应顺乎肺的生理特性,以通调肺气为核心,以恢复肺之宣降为基本原则,用药当遵吴瑭《温病条辨》所述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用药宜轻灵,药味宜辛苦,药性宜平,对于外感急性发热、咳喘,治宜以祛邪为主;慢性咳喘,首辨外感内伤及虚实,在此基础上祛除痰饮、瘀血等内生病邪,注重调补中焦脾胃,培土生金,并对临床医案进行思辨分析,希望对后学者中医临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徐权  范发才 《光明中医》2022,(16):2890-2893
目的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饮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临证指南医案》中痰饮篇治疗饮病的81个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关联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叶天士治疗饮病的处方用药规律。结果 对筛选出的81首治疗饮病处方进行分析,发现叶天士治疗饮病用药以温性药居多,药味以甘、辛、苦为主,主归脾、肺、心、肾经,高频(≥6)中药21味,高频(≥11)药物组合28对,新处方6个。结论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的多角度分析,表明叶天氏治疗饮病重视脾肾,处方以健运中焦、摄肾纳气、调补阴阳、通阳逐饮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3.
刘媛  魏军平 《北京中医药》2014,(10):750-751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一句,通常被认为是论治痰饮病的大法,后世论治痰饮也多以此为宗。提出原文此句所指之痰饮并非广义痰饮,而是"夫饮有四"中"四饮"之一的狭义痰饮的观点,并结合原文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虽然早在《内经》中已有“水饮”、“积饮”、“溢饮”之谓,但以痰饮为病名,乃起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并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专论。仲景按其饮在不同部位而出现的各种不同主证分为痰饮(狭义)、悬饮、溢饮、支饮四类,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该篇方二十一首(包括附方),用药三十三味,对后世治疗痰饮病颇有指导意义。笔者不揣浅陋对其用药规律刍议如下。  相似文献   

5.
痰饮,早在《内经》中已有“水饮”、“积饮”、“溢饮”之谓,但以之为病名,乃起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并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专论。仲景按其饮在不同部位而出现的各种不同主证分为痰饮(狭义)、悬饮、溢饮、支饮四类,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该篇列方二十一首(包括附方),用药三十三味,对后世治疗痰饮病具有巨大指导意义。本文对其用药规律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6.
魏冬梅  尹钢 《光明中医》2011,26(9):1760-1761
《金匮要略》一书专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关于痰饮的论述原文共41条,分痰饮、溢饮、悬饮、支饮四大类,治有四大法,二十方。其中以苓桂术甘汤作为治疗痰饮的代表方剂。仲景从水饮角度对"痰饮"的认识,为后人乃至现代人从广义范围对痰饮进行深入探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叶香岩胃病证治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证指南医案》脾胃门、胃脘痛门、木乘土门七十余案,基本反映了叶氏治疗胃病的学术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胃以通降为顺,治宜补气通腑降逆,或参以温补阳气;②阴虚或温热病之后易伤胃阴,宜甘凉甘平,濡养胃阴;③肝胃同病,当从肝论治;④饮浊犯胃,当以通阳降浊为大法;⑤久病入络,宜辛通瘀滞为主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名老中医姚梅龄运用六经辨证体系辨证哮喘发作期的病因、病机及其证候类型的特征。方法:运用Apriori算法对姚梅龄教授哮喘诊疗医案中病因、病所、病机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病所以手太阴肺经为主;病因均涉及痰饮,主要合并热邪、风邪;主导证型有手太阴肺风湿饮郁热证7种证候类型。结论:姚梅龄教授辨治哮喘发作期时注重辨别痰、饮之邪,分清六经表里,认为哮喘发作期病所主要在手太阴肺之表里;证候类型以痰饮病因为核心,共有手太阴肺风湿饮郁热证等7种。  相似文献   

9.
饮证最早见于《内经》,载有水饮、积饮、溢饮等。《金匮要略》首次提出痰饮病,并对其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阐述最详,该篇将痰饮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大类。此外,痰饮还散见于《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胸痹心痛短气病》、《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呕吐哕下利病》等篇章。《金匮》虽然痰饮混称,但重在论述饮证。其治疗主要有以下十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千金方》辨治痰饮病的方药。方法首先,唐以前辨治痰饮病的源流进行梳理;再次,采撷《千金方》辨治痰饮病方药,探讨其制方思想;最后,以辨治痰饮病的经方为尺度,对《千金方》所载录的方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千金方》辨治痰饮病方药的制方思想是以温药为主,囊括吐法和下法,并且推崇丸剂缓消痰饮。结论《千金方》在仲景痰饮学说及其辨治痰饮病方药的的基础上,丰富了痰饮病的病名、证候和主治方剂,这是对仲景痰饮学说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